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歷史 > 正文

明朝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務機構——廠衛(wèi)

  提起明代的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和內(nèi)行廠,很多人都會不寒而栗。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一直被描畫成陰森恐怖、殺人如麻的地獄魔窟。明代的廠衛(wèi)特務機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有過哪些令人發(fā)指的惡行呢?
 
 
  “緹騎”鏑衣衛(wèi)
 
  錦衣衛(wèi)是明朝的一個官署名稱,全名叫作“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也就是皇帝的侍衛(wèi)親兵兵署。根據(jù)明代初年的軍隊設置,皇城的禁衛(wèi)軍由12個親軍衛(wèi)隊組成,而錦衣衛(wèi)是其中之一。錦衣衛(wèi)由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設立。由于出身的特殊性,朱元璋尤其重視皇權的鞏固,因此他設立直屬皇帝的錦衣衛(wèi)部隊,目的就是加強皇權。
 
  明朝錦衣衛(wèi)的設置源于歷朝歷代的親兵侍衛(wèi),但職能又有所不同。錦衣衛(wèi)的職責是“掌直駕侍衛(wèi)”和“巡査緝捕”。前者很好理解,就是負責皇帝的保衛(wèi)和儀仗工作。從事這部分工作的兵士又被稱作“大漢將軍”,是從軍隊中挑選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且聲音洪亮的男子充實其中,立于宮門充當朝廷的門面。后者是明朝錦衣衛(wèi)的獨特I職能,即從事皇帝親自下令的偵查.逮捕、審問等工作,相當于皇帝的特務部隊。錦衣衛(wèi)判案不用經(jīng)過國家司法部門的審核,可以自行處置罪犯。這也就是錦衣衛(wèi)“大大有名”的原因。
 
  錦衣衛(wèi)的特務職能由下轄的鎮(zhèn)撫司完成,其中又有南. 鎮(zhèn)撫司和北鎮(zhèn)撫司之別。南鎮(zhèn)撫司主要負責偵查和逮捕工作,而北鎮(zhèn)撫司則負責審理案件和判決罪犯,而且擁有自己的監(jiān)獄(稱“詔獄”)。鎮(zhèn)撫司的兵士稱作“校尉”或“力士”,在執(zhí)行任務時又被稱作“緹騎”,一般是由軍隊中身強力壯、武功高強的兵士擔任。他們身著代表皇帝恩賜的漂亮的“飛魚服”,是名副其實的“錦衣”衛(wèi)。
 
  錦衣衛(wèi)的首領稱為“指揮使”,一般由皇帝最親近的將領擔任(很少由太監(jiān)擔任)。每當明朝皇帝有所疑慮和擔心時,“緹騎”便四處出擊,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全在他們監(jiān)視和查捕的范圍內(nèi)。錦衣衛(wèi)還有一項著名的職能——執(zhí)掌廷
 
  杖。“廷杖”是明朝特有的懲罰朝臣的一種酷刑。大臣們?nèi)桥嘶实,就會被拉出午門執(zhí)行“廷杖”。錦衣衛(wèi)將大臣綁好之后便是一頓亂棍,很多大臣都枉死于這種酷刑之下。
 
  錦衣衛(wèi)發(fā)展到后來,由于權限太大,便成了宮廷爭斗的工具。很多奸臣勾結錦衣衛(wèi)“指揮使”編織罪名,殘害忠良,禍國殃民,錦衣衛(wèi)也迅速墮落成為明代衰亡的一大惡疾。
 
  東廠、西廠和內(nèi)行廠
 
  在明朝,與錦衣衛(wèi)的設置并列的就是東廠、西廠和內(nèi)行廠,其中最主要的是東廠。
 
  東廠又稱東緝事廠,是明朝特有的特務機關和秘密緝査機關,由明成祖朱棣設立。由于朱棣是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過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因此格外在意自己權力的維護和鞏固。為了鎮(zhèn)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撲滅謀反篡位的陰謀,他設立了直屬于自己的新的特務機關——東廠。東廠的職能是探查、緝捕叛逆奸邪分子,職能上與錦衣衛(wèi)并立。與錦衣衛(wèi)不同的是,東廠的首領由皇帝信任的太監(jiān)擔任,稱作“東廠掌印太監(jiān)”或“廠主”、“廠督”。
 
  起初,東廠只負責“抓人”,而后交由錦衣衛(wèi)處理,后來逐漸也擁有了“自行處置”的權力,有專屬的監(jiān)獄。又由于太監(jiān)群體更為接近皇帝,也更受皇帝信任,東廠的地位逐漸提升,后來居上,與錦衣衛(wèi)的關系從平級變?yōu)樯舷录夑P系(東廠的權力更大)。東廠內(nèi)部也分各種職能機構,一般是從錦衣衛(wèi)中選派精干分子擔任,在具體的行動中也比錦衣衛(wèi)設置更為嚴密,有合理的分工和嚴格的制度。例如,每個月的第一天要集中布置工作,每個人有固定的負責區(qū)域等。
 
  西廠又稱西緝事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職能與東廠相同。明憲宗成化年間,一個叫李子龍的妖道用旁門左道蠱惑人心,朝中很多人成了他的擁躉,甚至傳出李子龍意圖弒君謀反的消息。雖然李子龍的勢力不久就被錦衣衛(wèi)斬草除根,但心驚膽戰(zhàn)的明憲宗還是不放心,于是派太監(jiān)汪直出城查探臣子們和百姓的動向。汪直抓住這次機會,到處捕風捉影,故意把事情搞成很嚴重的樣子,向明憲宗報告。于是明憲宗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特務機關——西廠,加強對情報的刺探,并任命汪直為首領。西廠成立后,勢力極度膨脹,一度統(tǒng)轄了錦衣衛(wèi)和東廠。但由于濫殺無辜,作惡太多,在滿朝大臣的一致反對下,西廠于明武宗年間被撤銷。
 
  內(nèi)行廠,又稱內(nèi)廠,是明代“廠衛(wèi)”制度中壽命最短的機構。明武宗年間,大太監(jiān)劉瑾因與東廠、西廠首領有矛盾,于是奏請皇帝新設一個特務機關——內(nèi)行廠,由他自己管轄。內(nèi)行廠的權力更大,不僅具有此前特務機關的所有職能,而且還將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列人監(jiān)視和捕殺的范圍,權限更廣,用刑更酷。內(nèi)行廠僅僅存在了五年,便隨著劉瑾的倒臺,與西廠一同被撤銷。但僅僅在這五年內(nèi),它就殘害了無數(shù)忠良。
 
  緹騎四出血四濺
 
  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內(nèi)行廠,四者構成了臭名昭著的明代“廠衛(wèi)”特務制度,史上又稱“緹騎四出”。由于明代“廠衛(wèi)”制度的空前殘酷,濫殺無辜,因此可謂“緹騎四出血四濺”——“緹騎”一旦行動,必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后,為了清除對皇權的威脅,永保朱姓江山,開始了對開國功臣的“大清洗”。他派出大批的特務,深人王宮相府、百姓人家收集情報,稍有異常便嚴令抓捕,大加殺戮。僅胡惟庸、藍玉的案件,便動用錦衣衛(wèi)屠殺了4.5萬余人。特務們甚至被秘密地安插在朝臣的家里,連臣子每天的言行笑罵都一清二楚。有一次,大學士宋濂在家中請幾個朋友吃飯。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詢問宋濂昨天請了哪些朋友、喝酒了沒有、吃了什么菜,宋濂都如實回答。朱元璋滿意地說:“看來你沒欺騙我。”宋濂這才反應過來,朱元璋早已安插了特務在府上監(jiān)視他,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由此可見當時特務猖獗的程度。“廠衛(wèi)”特務遍布,人人都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
 
  上到王公貴胄,下到百姓黎民,大到謀反叛逆,小到竊竊私語,這些全都在明代“廠衛(wèi)”特務們的監(jiān)視范圍內(nèi)。不論是誰,稍有不慎,都可能招來“緹騎”的逮捕。而一旦被抓,就會被帶到如同地獄魔窟一般的“廠衛(wèi)”監(jiān)獄,遭受一番嚴刑拷打。一些人因此屈打成招,被無辜地殺害;有些人就算是熬了過來,被釋放時也已是終身殘疾甚至不成人形,而更多的人,是在這座地獄中被各種酷刑活活地折磨致死。
 
  “廠衛(wèi)”特務們?yōu)榱藢?ldquo;犯人”發(fā)明了各種“前所未有”的殘酷刑罰。在審問“犯人”時,特務們慣常'“打著j問”,一邊對“犯人”施以杖刑,一邊問訊。而對于嘴硬的“犯人”,又有“好生打著問”和“好生著實打著問”之別,直到把“犯人”打得皮開肉綻。除了“杖刑”以及“夾棍”、“指釘”、“腦箍”等“常規(guī)”刑罰外,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別”酷刑。
 
  “抽腸”:高處橫一木桿,上搭繩索,繩索一端綁鐵鉤,另一端墜上重物。而后將“犯人”的肛門割開,用鐵鉤鉤住“犯人”的大腸頭,再將另一端的重物放下,借力將“犯人”的腸子整根抽出,致人死亡。
 
  “刷洗”:把“犯人”脫光衣服綁在鐵床上,用滾水向他身上澆,之后拿鐵刷子在“犯人”身上反復刷,直至刷開皮肉,露出白骨。“犯人”不等刑畢便早已死去。
 
  “剝皮實草”:把“犯人”的皮剝下來,填上草,掛在城門示眾。明朝前期的剝皮是將“犯人”斬首后剝皮,到了明朝后期就巳經(jīng)有了活剝?nèi)似さ男塘P,更有甚者是向“犯人”身上澆熔化的瀝青,等瀝青凝固后敲擊,人皮便同瀝青一起被剝下。
 
  類似的酷刑舉不勝舉。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使用酷刑最有名的朝代,而這些酷刑的執(zhí)行者,就是這些“廠衛(wèi)”特務們。
 
  忠良枉死 “廠衛(wèi)”亡國
 
  “廠衛(wèi)”制度控制下的大明王朝,無數(shù)朝臣枉死,其中很多是忠臣良將、朝廷棟梁。而他們的被害,更是嚴重地消耗了明王朝的元氣。
 
  方孝孺是明初著名學者、文學家、思想家,官至文學博士,曾做過建文帝的老師。他為人忠正,人品和學識名揚天下。明成祖朱棣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史稱“靖難之役”)后,方孝孺誓死不為朱棣草擬繼位詔書,并當面斥責其篡位行徑。朱棣惱羞成怒,命令殘忍的錦衣衛(wèi)力士將方孝孺嘴角割開,撕裂到耳根,然后拖到鬧市凌遲處死。此后,朱棣還命令東廠和錦衣衛(wèi)分頭搜捕方孝孺的家眷和親戚,連帶方孝孺的學生,一共873人一并處決,創(chuàng)造了亙古未有的“誅十族”的滅門慘案。
 
  明世宗嘉靖年間,“廠衛(wèi)”特務們又制造了“左順門血案”„明武宗朱厚照死后,由于沒有子嗣,于是選擇了興獻王朱祐撫的長子朱厚熄繼承皇位,史稱明世宗。明世宗繼位后,一直想給自己的生父尊封一個皇帝的稱號,但遭到滿朝文官的反對。明世宗一意孤行,結果導致反對派群臣集體進諫。包括九卿23人、翰林20人、給事中21人、御史30人等220余名朝廷要臣集體跪倒在宮中左順門外苦諫。明世宗命令錦衣衛(wèi)逮捕了為首的幾名大臣,導致局面更加混亂。明世宗盛怒之下,下令逮捕了幾乎所有進諫的官員,并對其中的180余人處以“廷杖”。一時間,午門之外上百人受刑,鮮血四濺,慘不忍睹。最后,竟有17名朝廷官員被錦衣衛(wèi)活活打死,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血腥的記錄。
 
  明朝末年,朝政混亂,奸臣當?shù)溃?ldquo;廠衛(wèi)”特務更是大行其道,迫害朝廷僅有的“幾根棟梁”。天啟年間,明熹宗是個天生“木匠奇才”,整日不理朝政,專心于做木匠活兒。魏忠賢借此逐漸掌握了朝政大權。顧命大臣楊鏈和左僉都御史左光斗等直臣聯(lián)名上疏彈劾魏忠賢。事情被I魏忠賢得知,他利用“廠衛(wèi)”的勢力,編造楊旌等人的罪名,并令錦衣衛(wèi)將他們逮捕投人大獄。楊旌在獄中被打得皮開肉綻,提審時根本無法坐立,只得躺在地上受審,最終被害死在獄中。楊旌死時,尸體被土袋壘壓,耳朵里被楔入鐵釘,'場面十分恐怖。左光斗同樣被打得體無完膚,面部被折磨得焦爛,無法辨認,左膝以下筋骨完全脫離,最終慘死獄中。
 
  不只朝廷官員如此,平民百姓也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下,據(jù)《明史·刑法志》記載,同樣是在明熹宗年間,一次夜里,有四個百姓在自己家的小屋里喝酒,其中一個人喝得有些多,張口罵了魏忠賢幾句。話還沒說完,“廠衛(wèi)”特務就踹門而人,將四人逮捕人獄,并當著另三個人的面,將謾罵者凌遲處死(一說活剝了皮),其余三個人嚇得幾乎發(fā)了瘋。
 
  就這樣,殘酷的“廠衛(wèi)”制度一直伴隨大明王朝,直至它滅亡。“廠衛(wèi)”制度的設立意圖在于加強皇權,但它一方面殘害了無數(shù)的忠良,毀壞了朝廷的根基,另一方面助長了宦官、佞臣的氣焰和權勢,放大了朝廷的腐敗和黑暗。明朝的氣數(shù)在“廠衛(wèi)”制度引起的激烈矛盾和內(nèi)耗中逐漸被消磨殆盡,最終無力地癱倒在清軍的鐵蹄之下。無怪乎后人說:大明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廠衛(wèi)”。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