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AI概念叫得很響。BAT、Google、蘋果、華為、小米等各路人馬紛紛為AI人工智能站臺,聽起來AI立馬要走進普通人生活了一樣。但其實到今天為止純粹的AI技術還局限于企業(yè)級市場,無法為用戶帶來殺手級功能。特別是AI技術無法搶救接下來的智能手機市場寒冬。
即便是某些軟件服務融合了AI技術,帶來了一定效率上的提高、體驗上的優(yōu)化,也不具備顛覆意義。但是AI技術的研發(fā)推廣境是所有前沿技術中最為成熟的一個,同時社會話題點充足,更容易切入推廣。
2018年市場真正的重點其實在AR技術生態(tài)上,特別是有蘋果這樣的領導者率先開頭之后,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當然,寬泛意義上講,AR也是AI技術里的一部分。
未來的AR殺手級應用是什么?
目前市場接受度最好的AR應用,要數(shù)美圖秀秀這樣的P圖應用。而其他AR游戲工具類產(chǎn)品,市場反饋普遍較差。
由于現(xiàn)在大部分AR應用畫質特效低劣,對比各種電影特效大片,已經(jīng)被高清平面設計慣壞的用戶,再也無法忍受這些“渣畫質”“五毛特效”。AR市場表現(xiàn)看起來也非?皯n。
在智能手機剛剛流行的年代,智能手機的殺手級應用是上網(wǎng)、音樂、視頻、游戲,這些都是用戶的基本娛樂需求。AR暫時看起來好像只是錦上添花的技術,并不會帶來質的改變。
不過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剛被發(fā)明的時候。當時這兩樣產(chǎn)品看起來也是沒有任何用處,不久,這兩樣產(chǎn)品就成了所有公司不得不配備的辦公利器。而當初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只能滿足文檔處理郵件收發(fā)的需求。
今天的AR技術則遠遠不止于此,一整套AR技術牽涉到平面設計、3D建模、UX交互、廣告營銷、生產(chǎn)制造、辦公協(xié)作等等不同行業(yè)領域。特別是在3D建模、UX交互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突破,這將是AR的殺手級功能。
AR的這兩項功能對消費級市場有多大促進,目前無法預估,但對企業(yè)辦公市場的改變是毋庸置疑的。3D建模、UX交互技術對工作項目推進流程的改進是顯而易見的,對企劃傳播市場營銷領域具有顛覆性作用。AR能夠觸達的生活場景、業(yè)務場景,是以往所有技術方案無法比擬的。
等00后進入職場后,我們這些80后、90后的中老年人們,是否會看著這群小不點們隨意的擺弄一個個AR建模應用,輕易的做出一個個創(chuàng)意項目,然后我們在一旁目瞪口呆無所適從。這就像當初60后、70后看待80后、90后的感覺,完全是一樣的。
那么當AR成為了辦公必備的一項技能,AR生態(tài)所需的殺手級應用就非常明晰了——直接對比現(xiàn)有的蘋果iWork辦公三件套、iLife娛樂三件套就行了。
所以現(xiàn)在,用戶最需要的可能就是AR文字排版器、AR圖表、AR演示器、AR建模、AR視頻剪輯、AR音頻制作器等辦公軟件。只有有了這些工具,AR才能成為真正的辦公平臺。
目前還沒有公司給出有力的競爭產(chǎn)品。
國內外巨頭動作頻頻,意圖提前拿下AR市場生態(tài)
最近,各家廠商在AR技術上的動作也很密集。畢竟臨近年關購物潮,這樣的黃金宣傳時機,至少借勢營銷要做一做。所以AI、AR這樣的概念就有炒了起來。
上周同一天的時間里,Google、亞馬遜、Facebook、阿里都爆出AR有關的動向。Google抄襲Snapchat在旗下YouTube應用里添加了stories功能,亞馬遜則直接推出了VR/AR軟件開發(fā)工具Sumerian,F(xiàn)acebook在印度開設了VR研究中心,阿里則是收購了自家的二維碼技術供應商Visualead。
從10月開始,BAT密集開展的各種開發(fā)者會議,也相繼推出了自家完整的AR開發(fā)平臺。阿里在10月份的杭州云棲大會上發(fā)布了阿里巴巴AR開放平臺,騰訊選在了11月份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公布了QQ-AR平臺。百度世界大會2017雖然把重點落在了AI生態(tài)上,但百度去年就已經(jīng)推出了Dusee這樣的AR開放平臺。
總結來看,各家對AR技術都很重視,但各家的發(fā)展策略完全不同,看起來他們看中的不是同一個市場一樣。
Facebook、騰訊更加注重人臉特效貼紙類的社交AR,F(xiàn)acebook還有自家的Oculus VR平臺,也是以社交為核心。上個月,F(xiàn)acebook還公布了一套AI虛擬頭像技術,幫助用戶建立一套實時變化的個人卡通形象。
對比下來,阿里在乎的是小游戲類AR,淘寶APP里的《捉貓貓》、《尋找狂歡貓》游戲就是這樣的實踐。亞馬遜雖然悶聲不多說,但Sumerian看起來也是這么一套系統(tǒng)。
百度則更注重物品OCR場景識別互動類AR,曾推出過百度eye、百度快搜這樣的產(chǎn)品。與此同時Google也非常在乎這一領域,很看重自家的Google Lens產(chǎn)品。
這種差異化,一方面是各家公司面臨的業(yè)務資源差異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整個AR生態(tài)所需要的不同商業(yè)模式。
Facebook、騰訊兩個社交巨頭,自拍需求高肯定做美妝特效,當然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社交需求;亞馬遜、阿里作為電商公司,當然要給商家提供各種優(yōu)秀的媒介方案,吸引用戶提高轉化率;Google、百度作為搜索大佬,不能時時刻刻滿足用戶的搜索欲望,豈不是把用戶搞糊涂了?
各家當然需要在自己最具流量優(yōu)勢的領域做文章,否則開發(fā)者誰跟你玩?
AR作為全新的軟硬件交互平臺,能為用戶帶來更多內容交互模式。在AR應用里,平添出來大量的信息獲取模式,不同的信息獲取體驗背后就有不同的商業(yè)模式,想象空間非常大。
與此同時,原有的搜索、電商、社交三大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務模式,在AR時代可能會全面改變。
就目前來看,Google、百度倚重的場景識別互動類AR就不吃香,百度甚至直接放棄了百度eye、百度快搜兩款產(chǎn)品。Google Lens也是“聽說”產(chǎn)品體驗不錯,但誰又去天天用呢?
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寶靠掃一掃就直接替代了百度Google的這些產(chǎn)品。
現(xiàn)在百度、Google全面押注到AI音箱產(chǎn)品上,因為對比AR,語音操控天然就是用來搜索的。
阿里則聲稱自己的AR平臺效果不錯,在10月份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公布了一組數(shù)據(jù):2015年的雙十一商品增加AR展示后,家電宣傳營銷轉化率提升30%,內容分享增加了10%;天貓AR圖書則將商品轉化率提高了25%。
目前AR產(chǎn)品活躍度最高的,當屬美圖這樣的人臉P圖產(chǎn)品。從這個角度看起來,F(xiàn)acebook、騰訊在AR時代霸占全世界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這只是從商業(yè)模式、現(xiàn)有的流量規(guī)律總結出的結論,未來隨著iPhoneX這樣的高性能硬件出現(xiàn),P圖、貼圖類產(chǎn)品的技術優(yōu)勢將會被抹平,到時候整個AR市場還是要看創(chuàng)新的應用形態(tài)。
全面屏扶不上墻,還得AR來提振手機市場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1.19億部,同比下滑了5%,下滑趨勢越來越明顯。2018年成為智能手機市場寒冬已經(jīng)不可阻擋。
手機市場現(xiàn)在又進入了寒冬,這次卻沒有線下市場救場。上邊小新提到的AR技術平臺并不會快速出現(xiàn)突破,特別是Android生態(tài),智能手機廠商的日子不太好過。
現(xiàn)在整個市場都在熱炒全面屏概念,馬上印度市場好像也要爆發(fā)了。但是新概念未興先衰,對市場的提振力度沒有想象中的大。
OPPO全面屏旗艦發(fā)布的時候,副總裁吳強接受采訪時直接表示:“市場下滑的時候,耐心做好產(chǎn)品,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本不奢望2018年銷量會有所成長。
已經(jīng)努力主打高端市場多年的華為,今年突然也打起低端市場的主意。任正非親自出面喊話,“不要輕視窮人市場”。
全面屏的概念剛一推出,也被拉到了低端的檔次。可以看出,目前整個市場的日子很不好過。
想想也是,只是屏幕比例換一換就想糊弄用戶,拿下兩年的市場空間,簡直是做夢!雖然買手機,手機屏幕很重要,但是也不至于如此吧。
在電信運營商流量資源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用戶的富媒體需求會越來越大,如何滿足用戶的富媒體需求,這才是未來手機的正途。隨著智能手機性能的提高,能夠帶來實時富媒體處理的娛樂產(chǎn)品才是未來智能手機的應用場景。
AR/VR明顯具有這樣的潛力。
同時AR應用生態(tài)又是對過往智能手機產(chǎn)品的一次全新顛覆。這是所有科技公司掌握智能手機行業(yè)的又一次機會,在這樣的大好歷史機遇下,各大科技廠商,都削尖了腦袋呀,拿下這一領域。
蘋果給出的路也很清楚,就是利用智能手機軟硬件技術,來打造全新的AR應用。一款Animoji應用吸引了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所有眼光,就能看出接下來一年里AR的潛力有多大。
但只靠一款Animoji殺手應用是撐不起來整個AR市場的,也撐不起來未來三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偌大的智能手機行業(yè)誰看了都流口水,為了在這塊紅海中打開全新的藍海,大家現(xiàn)在都擠破了腦袋。
AR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國內外廠商都很積極。
結語
AR從演示性技術到成為用戶必備技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技術能否搶救整個智能手機市場?這就要看整個市場的努力了。
不過好的是:整個AR技術生態(tài)普及不是一條回頭路,未來一旦成為必備的辦公技能,就無法從企業(yè)市場剔除出去。人們也就不得不配備具有AR軟硬件技術的手機平板PC設備,AR也就成了人們的剛需。
所以,最終AR本身就是一個殺手級應用。至于如何宣傳造勢,讓用戶明白這一點并形成購買潮流,這就是各大公司接下來要辛苦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