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發(fā)易服后,滿漢之間雖然經過長久的融合,但是依然有很多風俗習慣不同,其中服裝便是重要的一點。滿族女子一般穿旗裝長袍,而漢族女子一般是上衣下裳,即上身著衫、襖,下身束裙。
慈禧作為清朝末年的關鍵人物,她兩度垂簾聽政,執(zhí)掌政權近半個世紀,一生奢侈無比。中國人把衣食住行中的“衣”放在第一位,可見對著裝與禮儀的重視,這方面慈禧也不例外。她在衣服上的花銷,絲毫不遜色她的奢侈飲食。
晚清時期,江寧、蘇州織造一年到頭都在大量做衣服,其中大部分都是供給宮中,有些花紋、顏色、式樣還是慈禧親筆繪制的。只衣服這一項全年就要耗費數十萬金,慈禧一生到底有多少衣服估計誰也數不清!
雖然近年來關于慈禧到底是滿人還是漢人有所爭議,但是在當時是無人敢質疑慈禧滿人身份的。而慈禧的無數服裝中,也是清一色的旗裝長袍,沒有一件漢服。
那么慈禧一生有沒有穿過漢服呢?答案是僅有一次,而且這次的經歷令慈禧終生難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
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朝戰(zhàn)敗后對日本割地賠款,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在西方列強眼中,中國不再是那個曾經萬邦來朝的強盛大國了,而是他們唾手可得的一大塊肥肉。之所以遲遲不動手,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借口。
終于,這個借口在幾年后就到來了,它就是義和團運動。由于義和團的口號是“扶清滅洋”,而且清朝也已經無力出兵鎮(zhèn)壓,所以慈禧對是否鎮(zhèn)壓義和團一直猶豫不決。最終,各國公使看到清政府已無力控制局勢,便借鎮(zhèn)壓義和團為由,發(fā)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對中國進行瓜分和掠奪。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北京陷落前,當時的統(tǒng)治者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北京再次即將淪陷時,作為最高決策者的慈禧也選擇了逃跑,而且跑的更遠。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后等人西逃。
這次的西逃,慈禧可以說是相當害怕。在逃亡前夕,慈禧為了掩蓋自己的身份,第一次換上了漢族女子服裝,穿上破舊的衣衫,假裝成逃難的老太太。逃亡途中,慈禧不僅衣衫襤褸,而且吃飯也不那么講究了,吃窩窩頭都說是人間美味。
在生死面前,慈禧絲毫不再顧及往日的尊嚴,這次西逃的經歷也令其終生難忘。但是當慈禧回到北京,生命與權力不再受到威脅時,她又變成了那個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老佛爺,奢侈之風絲毫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