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萬壽宮的主持是胡鵬飛。
萬壽宮的歷史:明清時代,大批贛籍軍民紛紛的涌入貴州。軍人原為屯兵,爾后安家落戶,與當?shù)氐耐撩袢诤。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江西客商溯都柳江、清水河、陽河、錦江、烏江、赤水河等大小江河扶搖而上,深入黔山大地,尋求發(fā)展機遇,形成新的人群。他們?yōu)榱俗陨砝,集資修建江西會館,并供奉許真君(許遜)和楊泗將軍,習稱“萬壽宮”。石阡是一個歷史非常久遠的地方。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郡縣制,當時就置夜郎縣于今縣境西部,元代,置石阡等處軍民長官司于今治所。明代,改置設石阡府,為貴州布政使司下屬的十三府之一,也就是說,石阡府與貴州省同時誕生。歷史上的石阡,經(jīng)濟繁榮,人口密集,是一個交通要道。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江西客商與日俱增,石阡萬壽宮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修建的。據(jù)萬壽宮內(nèi)保存的修建碑文記披露,明萬歷初年,在石阡始建萬壽宮,時稱“豫章闔省會館”。清雍正十三年,知府趙之垣重修,乾隆三年,知府杜理復加修葺,這個進修的萬壽宮還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規(guī)模,格局是坐北朝南。
后來經(jīng)郡人左成憲等籌款,并派員前往江西繪制圖紙,于乾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無1767年,由來石阡定居的南昌、撫州、臨江、瑞川、吉安五府客商捐資改建。廟甚格局改為了坐東向西,占地面積擴大到了3800多個平方,達到了今天的規(guī)模。萬壽宮和三個山門巧妙地將牌坊,大門、山墻結為一體,以青磚仿木雕刻壘砌,既美麗實用,又節(jié)工省料,還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周圍有灰塑、泥塑、磚雕神話故事,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