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guān)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文化 > 正文

2017年度好書評選·現(xiàn)場發(fā)聲實錄

\

年度好書評選現(xiàn)場。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2017年12月23日下午2點,《新京報·書評周刊》2017“年度好書”終評會在商務(wù)印書館涵芬樓書店二樓舉辦。秉承“公共立場、專業(yè)品格、獨立思想、現(xiàn)實情懷”的宗旨,書評周刊編輯部希望能立足媒體公共平臺,以觀察者和記錄者的身份,在過去一年的寫作與出版中挖掘優(yōu)秀的圖書,成為銜接優(yōu)質(zhì)書籍與大眾閱讀的橋梁,構(gòu)筑我們這個時代精神家園寧靜的一隅。

這是《新京報·書評周刊》第14年的年度好書評選。和往年不同,此次年度好書評選不限定類別,目的是將任何領(lǐng)域最有價值的書籍推薦給廣大讀者。2017《新京報》年度好書評選結(jié)果將于2018年1月14日揭曉,屆時請關(guān)注新京報·書評周刊及微信公號。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二戰(zhàn)后,倫理學的主題是惡”

在評委會現(xiàn)場,由著名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所著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起評委們一致關(guān)注。任劍濤認為,“二戰(zhàn)以后,倫理學的主題是‘惡’,但是惡激發(fā)三個最重要的概念:一個是平庸惡,一個是根本惡(自覺為惡),還有一種是極端惡。”陸建德認為:“歷史上,世界范圍內(nèi)有很多戰(zhàn)爭,但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我們才開始道德審判。因而這本書可以使我們在道德上更成熟一些。”

《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個人史》

“歷史,留在每個人的記憶中”

瑞典作家皮特·恩格倫的《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個人史》選取了23個來自不同階級、國家、陣營的普通人作為講述的主角。解璽璋認為,恩格倫不以宏觀的視角寫歷史,而是寫大戰(zhàn)中的每個個人,印證了“真正的歷史,不是記載在歷史中,而是留在每個人的記憶里”。劉蘇里則表示,這本書的價值在于:“長時間以來我們讀歷史,只能看到一枚硬幣的一面。這本書給我們呈現(xiàn)了硬幣的另一面——一個個真實的小人物是怎樣經(jīng)歷和感受歷史的。”

《游隼》

“體現(xiàn)萬物平等、萬物有靈的思想”

J.A.貝克的《游隼》是關(guān)于一個人追隨游隼的自然觀鳥記錄,也是寫給一種行將滅絕的生物的哀歌。趙尋認為,這本書所代表的,是“一個浸染在歐洲傳統(tǒng)主義的作家,變成自然主義者時,那種憂愁的東西,有一點危險”。熊姣不贊成趙尋的看法,她認為“貝克體現(xiàn)的不是恐懼和憂郁,而是對生命的渴望。他在觀察游隼的時候,會慢慢融入鳥的生活中,無意識地忘掉自身的存在。我覺得他文字中體現(xiàn)一種非常勇猛的力量,恰恰不是憂郁軟弱的。”

《論巴赫》

“施韋澤知道,音樂后面是愛”

《論巴赫》是阿爾伯特·施韋澤為音樂大師巴赫撰寫的一部傳記。王敬慧認為,這部書的權(quán)威性在于“作者施韋澤的人格魅力”,他“知道音樂后面是愛”。她對這本書得以翻譯、出版表示敬佩:“書中既包含巴赫時代的音樂,也包含宗教神學,術(shù)語非常多。”陶慶梅補充說,這本書的專業(yè)度非常高,受眾面相對窄,但它非常重要。陸建德稱:“如果有人真的熱愛古典音樂,巴赫是座大山,而且施韋澤提倡的‘敬畏生命’,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對中國影響很大。”

《科克托戲劇選》

“接受國外藝術(shù),要平視和還原”

《科克托戲劇選》收錄了法國先鋒派劇作家讓·科克托的戲劇代表作。陸建德認為,“早在20世紀中期,科克托的戲劇對于當時的戲劇創(chuàng)作,乃至整個法國和歐洲文學的影響非常大”。王敬慧則認為,國內(nèi)讀者對科克托的貢獻了解得并不多,“他的文字特別好,但不是荒誕派,而是超現(xiàn)實主義,把很多經(jīng)典的東西重寫”。陶慶梅認為,這部書缺少針對法國藝術(shù)生態(tài)和流派的介紹,“……現(xiàn)在我們接受國外的藝術(shù)的時候,某些意義我覺得要平視,要還原到那個場景去。”

《雷蒙·阿隆回憶錄》

“在變化的時代,堅持理想”

這本回憶錄歸納了法國政治哲學家、社會學家雷蒙·阿隆的整個人生。止庵認為,“回顧20世紀的法國思想,以阿隆作為一極,薩特作為另外一極,我們可以看到誰對誰錯,誰是清醒的人,誰是狂熱的人。”朱學東表示,“這本書很值得我們今天中國的知識階層去理解——如何在這樣一個加速變化的時代,堅持理想,捍衛(wèi)自由和理性和價值。”

終評評委(排名不分先后):

●陸建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王敬慧(清華大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教授)

●董冰峰(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shù)學院研究員)

●陶慶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奇生(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雷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解璽璋(文化批評家、出版人)

●趙尋(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研究員)

●任劍濤(清華大學政治系教授)

●何懷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劉蘇里(北京萬圣書園創(chuàng)始人)

●李煒光(天津財經(jīng)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朱學東(資深媒體人)

●止庵(作家、批評家)

●楊葵(作家、出版人)

●黃集偉(專欄作家、出版人)

●熊姣(博物學者)

●王志庚(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館長)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