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1
章澤天下場手撕網友了。
事情是這樣的,劉強東事件之后,章澤天選擇了避開這些紛紛爭爭,跑到國外去讀書。
她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自己到英國各地旅游的照片,然而就是這些照片,讓很多人質疑她不是真心去讀書,而是在作秀。
就在她曬了幾張去霍華德城堡的照片的時候,又有網友跳出來指責:
“每天都在到處打卡旅游閑逛,你還有時間讀書嗎?”
“原來留學就是天天玩啊”
“留學要做的是學習,不是到處瞎逛就算學了”。
什么?曬幾張照片就表示沒有好好讀書了?
章澤天這次沒有選擇忍,而是正面“剛”了起來:我沒發(fā)照片的日子都在讀書,沒記錯的話,今天是周末?
回復有理有據,切中了要害。
而那些被硬“剛”的網友,瞬間就偃旗息鼓。
其實這樣的評論在我們生活中也沒少見,韓國女星雪莉去世的時候,宋茜并未在微博發(fā)文表示哀悼。
于是,有很多網友跳出來說:
“這么好的朋友去世了竟然都沒有反應,宋茜真是冷血”
“呵呵,果然是塑料姐妹情,好朋友去世了,竟然連微博都不發(fā)”
“宋茜,你不發(fā)微博是不是想她去死?”
然而,這些噴子不知道的是,宋茜聽聞雪莉的噩耗之后,就中斷了在上海的新劇拍攝,并連夜返回北京辦簽證去韓國。
有人看到她的狀態(tài)很差,一路上魂不守舍的樣子,下飛機的時候一個很大的盒子都忘了拿。
說實話,自己好朋友去世,難道第一時間不是陷入這個巨大的悲痛中、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嗎?
什么時候沒有第一時間發(fā)微博就是冷血無情了?
宋茜后來寫了一篇長文回復這些網友,她在里面有句話發(fā)人深。
什么時候發(fā)微博、朋友圈、ins變成了一把尺子?
可以衡量道德,可以衡量人際關系,可以衡量你的喜怒哀樂,可以衡量一切你想要衡量的東西。
是啊,什么時候我們開始變得如此淺薄,把在社交網站上發(fā)的動態(tài),當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
有太多的人,把社交平臺當成了一把衡量他人人生的標尺,總喜歡拿著這把標尺去指點他人的人生。
郎朗剛結婚的時候,結婚照一放,很多人質疑他配不上年輕貌美的妻子。
后來他和妻子參加一檔節(jié)目,鏡頭拍到他們在機場走路的時候,郎朗拿的東西還沒有妻子吉娜多。
這情景一放出來,就引來許多網友的口誅筆伐。
“你這彈鋼琴的手是有多嬌貴,上了多少保險,連幫老婆提個行李這種事都做不到嗎?”
更有網友質疑他根本不愛妻子,“這是不夠體貼,不夠愛,一點丈夫的自覺都沒有。”
事情慢慢發(fā)酵之后,郎朗或許也是頂不住這樣洶涌的罵聲了,在微博上道歉說自己以后應該多幫老婆提行李。
沒想到一個“幫”字又觸犯了一些人的神經,紛紛指責他:什么叫“幫“,難道里面沒有你的行李嗎?
或許是被罵得多了,郎朗的求生欲愈發(fā)強烈。
還會特意拍一個給老婆夾菜吃的視頻,放到網上來秀一下恩愛,或許本意是想要證明自己真的是愛妻子的。但這條視頻一出,又被人說成是被迫秀恩愛。
橫也不是,豎也不是。不管怎么做,都有人說他根本不愛妻子。
我看到這些留言和指責,真的很好笑,什么時候愛不愛自己的妻子,要從發(fā)微博來衡量了?
夫妻之前有沒有感情這回事,難道不是當事人最清楚嗎?
每一對夫妻都有著自己的相處模式,互相獨立也好,如膠似漆也罷,不過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罷了。
即使是不發(fā)微博,也不能代表他們不相愛。
有太多人,他們根本不是想為誰打抱不平,不過就是習慣了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別人,說白了,就是想打著正義的幌子,做著齷齪的事情,以此發(fā)泄自己負面的情緒。
對他們而言不需要任何的代價,就可以踩在別人肩上來證明自己的正義。
這不是蠢,就是壞。
2
網絡制造了一個監(jiān)控式的社會環(huán)境,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監(jiān)督者,擁有給他人的人生“指點迷津”的權利。
于是,社交平臺的意義好像都慢慢變了味兒。人們不再把它當做是一個分享個人生活的地方,它不再真實,反而成了一個虛假的秀場。
莫言曾經講過一個小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放聲大哭。
我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竟然沒有一滴淚。
他看著我們,眼睛里流露出驚訝或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
后來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
多年之后,當我向老師懺悔時,可是老師卻說,那天來找他打那個同學小報告的人,竟然有十幾個人。
后來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當眾人都哭的時候,為什么就不能允許別人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不哭?
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莫言的故事,這是一種何等的悲哀?
其實,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是一樣。
當發(fā)微博才是表達關心和哀傷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允許另外一部分人不發(fā)微博的人也是在哀傷?
當夫妻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親密照片,發(fā)情侶合照才是真正相愛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允許不發(fā)微博的人也是相愛的?
當發(fā)讀書、逛圖書館照片才是真正愛學習的時候,難道發(fā)旅行照片的人就不愛學習?
我們太容易用自己的主觀臆想,和自己表面上看到的東西,去判定一件事情,去評判一個人。
殊不知,這樣只會顯示自己的淺薄和無知。
這不僅僅是這些社交平臺,包括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場景,也是一樣。
當我們忍不住想要去評判和審問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離善良越來越遠。
就像這個女孩,當年被父母遺棄,現在親生父母找她相認,她選擇拒絕,主持人指責她是“心胸狹隘”,并且語氣激烈地補充了一句“否則你永遠不可能幸福”。
可是這個主持人不知道的是,女孩的父母就住在和她同一個小鎮(zhèn)上,20幾年里,在她最需要的時候,都沒有出現。
現在這個女孩生活已經過得很好了,可以享受了,卻跑出來乞求她的原諒和孝順。
就像這個女碩士,曾經在一家外企工作,后來選擇辭職在家相夫教子。“恨鐵不成鋼”的網友紛紛指責她:
好好高學歷的女性,卻甘愿回家做全職主婦,太沒有出息了!
讀了那么多年的書卻偏偏要困在家里,不是蠢就是腦子秀逗了!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女主婦,是真的很喜歡和孩子在一起,她是真的想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去教育好孩子。
有些人想做獨立女性,在職場混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些人只想做家庭主婦,好好在家過相夫教子的小日子。
這都是自己的選擇,這又有何不可?
其實這世界上哪有絕對正確的生活方式呢?
我們不能因為覺得某種方式是對的,就非要把這種方式強加給身邊人、甚至是陌生的人。
我們明明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又有什么資格去反復地說教,強行將自己的看法加諸給別人呢?
很喜歡一句話:
不要用自己有限的認知去妄自評價一件事情,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了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成年人最應該學會的,就是克制自己想要指點別人的欲望。
與其花時間去指點別人的江山,倒不如花心思過好自己的人生。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著有暢銷書《你只是假裝很努力》,新書《我們終將與美好的一切相遇》現已溫情上市!。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