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莫謹榕 實習生 張?zhí)?/p>
近日,備受關注的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在創(chuàng)業(yè)板首發(fā)過會。招股書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本次發(fā)行股數不超過5000萬股,擬募資20.01億元。在比亞迪集團頻頻傳出業(yè)務板塊拆分之際,比亞迪半導體打響上市第一槍。
成為比亞迪系第三個IPO
比亞迪集團旗下共有比亞迪汽車、比亞迪電池、比亞迪半導體三大主要業(yè)務,其中,集團公司已經在A股和港股上市,而比亞迪電子也于2007年在港股上市。
2020年4月15日,比亞迪發(fā)布公告正式拆分“比亞迪半導體”,以待機會獨立上市,與此同時,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zhàn)略投資,比如,同年小米產業(yè)基金就斥資1億元入股比亞迪半導體。
資本對這家“缺芯時代”背景雄厚的公司熱切關注。分拆完成后的幾個月內,比亞迪半導體連續(xù)進行多輪融資,第一輪投資者融資19億元,第二輪投資者融資接近8億元。此時,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約102億元。而據天眼查信息,比亞迪半導體還在當年8月完成了另外兩輪未透露金額的融資。
從拆分到向深交所正式遞交招股書,比亞迪半導體僅用1年時間,2021年6月比亞迪半導體啟動A股IPO計劃,消息一出就被市場視為“車芯第一股”。
比亞迪半導體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1年8月18日,因比亞迪半導體律師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被中國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深交所中止其發(fā)行上市審核。而到了同年9月,比亞迪又恢復了上市進程。
從業(yè)績上看,比亞迪半導體也頗具實力。比亞迪半導體預計2021年可實現營業(yè)收入為30.50億元至32.00億元,同比增長111.63%至122.04%;預計去年凈利潤為 3.50億元至3.95億元,同比增長496.94%至573.69%;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為3.2億元至3.6億元,同比增長904.89%至1046.20%。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半導體去年營收以及利潤,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前幾年的全年營收。
半導體尋求獨立生存能力
盡管是車規(guī)半導體賽道的“明星”,但比亞迪半導體的經營情況也遭到不少爭議。
最大的問題來自關聯交易和對比亞迪集團的依賴性。比亞迪半導體一直在嘗試“去比亞迪”,嘗試脫離比亞迪汽車,走向市場競爭,但市場對其生存仍然存疑。根據比亞迪半導體此前招股書披露的信息,截至目前比亞迪集團仍然是其最大客戶。
在營收構成方面,比亞迪半導體的收入主要來自功率半導體,2018年—2021年上半年,功率半導體的營業(yè)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3.04%、27.70%、32.41%和38.07%。而功率半導體的主要客戶是比亞迪集團。
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委會議的問詢就關注到了這一點,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委曾對比亞迪半導體提出三大問題,涉及關聯交易、設備購買、股權激勵計劃。
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委曾經提出,比亞迪半導體在報告期內向比亞迪集團銷售商品等的金額分別為9.1億元、6.01億元、8.51億元、6.7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88%、54.86%、59.02%和54.24%。功率半導體、光電半導體產品、制造及服務主要向比亞迪集團銷售,且關聯銷售的毛利率較高。
雖然招股書中也提到了小鵬汽車、宇通汽車等車企客戶,但據其回復深交所問詢的文件顯示,這些車企向比亞迪半導體采購的原件數量非常小,小鵬汽車只買了60萬元的傳感器芯片,宇通汽車也只購買了240多萬元的IGBT模塊。未來如何打開車企市場,跑通盈利模式仍是比亞迪半導體能否支撐百億元市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