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就“金融改革與發(fā)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周小川在回應金融對外開放時表示,市場準入方面的對外開放準備很多年了,90年代后期就開始醞釀對外開放,當時有亞洲金融風波,步伐就慢了一些,隨后中國加入WTO,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巧又遇到一輪金融危機,F在我們可以膽子更大一些,開放的程度更高一些。除了允許外資機構在中國經營外,還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向全球,中國在全球設立了更多子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民幣國際化,有力推動了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在已經過去的5年里,我們有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這些對外開放意味著中國在貨幣可兌換上邁出穩(wěn)健的步伐。該研究的政策我們已經研究過了,追求時機適時推出。
易綱表示,積極穩(wěn)妥擴大對外開放,人民銀行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放寬或取消外資的限制,減少對外資的歧視并不意味著減少監(jiān)管,我們通過加強金融監(jiān)管、完善監(jiān)管機制,防范金融風險,維持金融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