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一生都恪守儒家傳統(tǒng)的綱常倫理,為建文帝朱允文賣命。朱允文為了加強封建集權(quán),在方孝孺和其他一批文人的鼓動下,開始削蕃運動。燕王朱棣,是朱允文的叔叔,他在朱元璋創(chuàng)業(yè)時期,就跟著父親南征北戰(zhàn),是有軍事才干的血性藩王。朱允文執(zhí)意削蕃,又無妥善安置的對策,逼死了一些藩王,引起天下震動。
首先說,這種事情只能發(fā)生在明朝,只會發(fā)生在明朝朱姓皇帝身上。從朱元璋開始,明朝諸帝對知識分子都是極不信任的,知識分子抄家滅門、被當堂打屁股這種事情在整個明朝一直存在,而朱元璋、朱棣又是最為殘暴的人。當方孝儒這個最有骨氣的“讀書種子”(姚廣孝語)遇到朱棣這個最殘暴的朱皇帝,方孝儒站道統(tǒng)的高度絕不屈服,朱棣理屈詞窮、氣極敗壞之下,便發(fā)生中國歷史唯一一次“誅十族”的事件。
方孝孺曾從元末明初大儒宋濂學習,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洪武十五年,以吳沉、揭樞薦,召見。朱元璋喜其舉止端整,對皇太子說:“此莊士,當老其才。”
但是,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朱元璋則主張以猛治國,運用嚴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沒有對方孝孺加以重用。但是朱元璋一代梟雄,深知逆取順守的道理,他雖然沒有重用方孝儒,可是卻深深地被方孝儒的學問人品所折服,他是想把方孝儒留給自己的繼任者 ,以寬代嚴,以仁易暴,大明的江山才能長久。
表面上看,似乎是大家在相互叫罵,其實心里罵的都殘暴的朱姓皇帝,結(jié)果李自成來了,崇禎擊鼓,竟然無一人上朝;南明歷經(jīng)四帝,卻內(nèi)訌不斷,除了一個史可法竟然沒有一個死藝之臣,對比之下南宋滅亡時十萬軍民蹈海殉國,南明無法保存半壁江山也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