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歷史 > 正文

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Yolanda

自古以來,大才子們一旦當官,常見當出各種憋屈,不是像杜甫一樣郁郁不得志,就是像李白一樣干脆甩手而去。更還有蘇東坡這類,幾句首寫錯就多年死去活來。當然,也有惹人羨慕的類型:清朝大才子紀昀,也就是鐵齒銅牙的紀曉嵐。

提起紀昀,我們最熟悉不過了,當年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給我們刻畫了這樣一個清官的形象:

他風流倜儻,能言善辯,幽默風趣,嫉惡如仇,上敢頂乾隆和珅,下敢懟貪官污吏,看得人們十分解氣。

而民間確實也流傳著紀昀的許多趣事,素來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

紀昀的一生乍一看,基本上官職都是在往上走的,即便中間偶有變數,也大體呈現上升趨勢。然而,在這青云直上的表面之下,卻隱藏了一位文人在清朝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下一條尷尬無奈又心酸的為官之路。

一、紀昀與乾隆

紀昀,字曉嵐,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的三代帝王的執(zhí)政。

正因為才華突出,在以后數次的科考之中,他因為過于自滿自負而被兩次擋在功名的門檻之外。

他出生于雍正時期,年幼時便有神童之稱,乾隆時期,他第一次童子試就奪得第一名。

由此可以看出,年輕時候的紀曉嵐仍然有著文人身上獨特的心高氣傲的特點。

他在二十四歲那年參加鄉(xiāng)試,成為第一名;三十一歲高中進士,廷試二甲第四名,進士出身,成為翰林院的庶吉士。從此,他便躍躍欲試地踏上了他那條漫長而曲折的文學侍臣之路。

乾隆皇帝面對祖輩們打下來的大好河山,生出一種文藝青年式的附庸風雅,他一生作詩四萬多首,堪稱中國詩人之最。在這一方面來說,紀昀的出現正對了乾隆的胃口。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從踏上官場的那一刻起,紀昀的主要任務就是伴駕,也就是寫寫詩,作作文章,討乾隆的歡心。

三個字,拍馬屁,四個字,歌功頌德。

實權呢?沒有。

朕以你文學優(yōu)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yōu)畜之,爾何妄談國事!

史料記載,有一次,內閣學士尹壯圖直言覲見,惹怒了乾隆,擬處死尹壯圖,紀昀便出面為尹壯圖求情,乾隆勃然大怒,罵道:

此時的紀昀已經是位老人了,不知是否還有年輕時的清高與不可一世,但是如此一席話,實在是傷人,足以澆滅任何報國之熱忱。

在一個高度集權的皇權制度中,知識分子是沒有尊嚴可講的。

在乾隆的眼中,紀昀是如同他畜養(yǎng)的倡優(yōu),平時心情好的時候自可以拿來取樂,

然而在國家政事之上,是沒有絲毫發(fā)言權的。

這對于一位一門心思想通過一已這長而報國的知識分子來說,莫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晚年的紀曉嵐,官拜從一品,官職很高,然而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終是文學侍臣。并曾經斥他為“無用腐儒”。

如果說報國無門,那就安心做學問吧。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乾隆掌權六十四年間,制造大小規(guī)模的文字案共計一百三十多起。其間文人的生存環(huán)境,可見一斑。

而此時,清朝實行的“文字獄”在乾隆時期到達頂峰。

而紀昀作為乾隆身側的文臣,說話寫作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

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四庫全書》成了紀昀唯一的寄托,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去編修這樣一本書,這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圖書目錄,也是現有最大的一部傳統(tǒng)目錄書。

同僚的遭遇給紀曉嵐帶來了很深的影響,并發(fā)出了“還是不認字的好”的感嘆。

在纂修過程中,好大喜功的乾隆對于此書的編修十分苛刻。紀昀,陸錫熊和總校陸費墀等人,常因一點差錯就多次遭到處分?傋腙戝a熊死在前往東北校書的途中,陸費墀被革職,郁郁而終。

二、紀昀與和珅

受電視劇的影響,二人的關系一直讓人十分好奇,畢竟,一個并不高明,丑態(tài)百出的貪官簡直太能戳到大部分人的爽點了。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實際情況卻是,二人并沒有這么多相處的機會。而紀昀對于乾隆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了他對和珅的態(tài)度。

然而,

當紀昀在三十一歲那年踏入官場之時,這位歷史上英俊瀟灑,備受乾隆恩寵的和珅,此時只有四歲。

而當和珅踏入官場,剛要大展宏圖之時,紀昀已過不惑之年,正在修書。

再者,正如上文所說,紀昀的一生,主要職責是陪乾隆作詩,修書,編纂的一生,與軍國大事并沒有什么關系。

然而和珅就不同了,他確實是十分有才能的一個人,在外交,財政,人事,軍事等方面均有涉足。而做為乾隆的錢袋子,一把理財好手,深得乾隆器重,官拜一品,比紀昀官職還要高。就連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也在回憶錄中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可見和珅權勢之大。

而紀昀謹小慎微的為官之道也決定了他即使看不慣和珅,也不會過于明顯的與他作對。

這種政治地位決定了二人并無多少交集,

乾隆晚期,紀曉嵐好友曹錫寶想彈劾和珅,紀曉嵐知道后,便用一首詩勸說他:水清詎免雙鰲黑,秋老難逃一背紅。

乾隆皇帝仍然懷疑紀曉嵐,認為他對和珅心懷不滿,從而暗中唆使他人與和珅作對。

他告訴曹錫寶現在彈劾和珅時機未到。然而曹錫寶卻仍然上書參了和珅一本,結果乾隆將曹錫寶治罪,即使如此,紀昀心中之恐慌,可想而知。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和珅專權數十年,內外諸臣無不投靠,只有劉墉、紀曉嵐、朱珪等人始終不依附。

和珅位高權重,有時私下會請紀昀為其作品潤色,紀昀每每不敢拒絕,因此二人表面上關系還是不錯的。但朝鮮使臣徐有聞說,

在當時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下,作為一名清高的文人,想在官場上生存下去,他最大的讓步,就是不肯依附,不同流合污而已。

三、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這是紀昀生前為自己寫的挽聯(lián)。

他把自己比作官海之上的歐鳥,書海之中的蠹魚,可以說把他一生做官的心境體現的淋漓盡致。3

所以當你翻開他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你會吃驚地發(fā)現,那個傳說中口吐蓮花,詼諧滑稽的紀昀,在他的書中充滿了嘮嘮叨叨的說教和一股暗搓搓的較勁兒。那個表面上真性情的紀昀,實際上內心卻充滿了無處發(fā)泄的郁悶之情。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書生百無一用”還是“鐵齒銅牙”?

同時期的詩人袁枚,比之紀昀,同樣少年成名,同樣高中進士并選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卻在仕途輾轉十幾年后歸隱于山林,廣收弟子,散盡藏書。

而紀昀卻選擇在官場上沉浮,一直到嘉慶一朝去世。

嘉慶帝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

他幽默詼諧,也古板守舊,他追求政治清明,卻也知道適時的明哲保身,他文采斐然,卻“瑟縮不敢說一語”,他以一身之才氣,為我們留下了《四庫全書》和《閱微草堂筆記》,為我們的文化留下了一筆光輝的遺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