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guān)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張宜碧:“為兒子做公益,才是生活的意義”

17.jpg

張宜碧在自家經(jīng)營的茶樓里

18.jpg

  張宜碧在烈士陵園做志愿者 圖由受訪者提供

  為兒消沉

  兒子犧牲 她自閉兩年

  為兒公益

  一次探訪 她找回力量

  “沉淪”了兩年,張宜碧的生活終于改變。

  早上跑步,上午收拾家務,中午去自己經(jīng)營的茶樓,和弟弟妹妹一起吃飯,然后一直守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回家。她不再避諱談論兒子,“不會像以前那樣說起就哭了”。

  2015年8月12日,張宜碧20歲的兒子雷馳在天津港爆炸中因救災英勇犧牲,從此,她就很少走出家門。

  半年前,張宜碧終于決定要把生活過得“陽光起來”。是兒子給了她力量,因為兒子樂于助人。剛剛過去的3月,她加入了遂寧的義工組織,“為兒子”做公益,她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曾經(jīng)

  “走不出來”的兩年

  覺得生活早已沒有意義

  在經(jīng)營茶樓以前,張宜碧有兩年時間沒有工作,待在家里,或者去兒子的墓地。

  兒子犧牲后一個月,張宜碧手捧兒子的骨灰盒回到遂寧。她沒有再去天津上班,她要留在遂寧,留在家里“陪”兒子。

  2011年,在天津打工的張宜碧把上高中的雷馳帶到身邊。兒子在天津讀完大專后,就職于天津港消防隊。兒子犧牲的時候,工作還不滿一年。

  失去獨子的張宜碧,生活里“再也沒有了陽光”。“那時候一想起兒子就會哭,大家在我面前都不敢提到他。”張宜碧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哭得太多,她的視力受損嚴重,為此還做了一次手術(shù),醫(yī)生說是經(jīng)常流淚導致的白內(nèi)障。

雷馳被安葬在遂寧烈士陵園。每個月的12日,張宜碧都要去兒子的墓前,陪兒子說說話,講自己的近況,也講兒子幼時經(jīng)歷過的趣事。親人朋友很擔心她,每次都要陪著她去,也跟著一起難過。

  張宜碧說,兒子去世后的兩年,她在悲痛中一直走不出來,也不愿面對新的生活。2017年3月,因為感情不和,她和丈夫離婚,她雖然生氣,但沒有覺得有多大打擊。她說,“那時候的生活,早已變得沒有了意義”。

  轉(zhuǎn)折

  去了兒子曾經(jīng)的學校

  大家說“他很樂于助人”

  轉(zhuǎn)折發(fā)生在去年6月。

  2017年6月,張宜碧去了一趟天津,到兒子就讀的學校逛了逛。見了兒子生前的老師、同學,然后去大海邊,“使勁地呼喊了幾聲”。

  張宜碧告訴記者,她想在天津再找尋一些兒子生活的點滴記憶。她也去了當?shù)氐牧沂苛陥@,給與兒子一起犧牲的戰(zhàn)友獻上鮮花。

  她說,那是熟悉的天津。兒子曾經(jīng)的老師告訴她,雷馳是一個陽光的年輕人,樂于助人,愛笑。畢業(yè)后,有兩張獎狀還沒有來得及領(lǐng),一張是“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校級文明學生”,另一張是“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區(qū)級三好學生”。張宜碧把這兩張獎狀帶回遂寧,一直放在身邊。在張宜碧的記憶里,兒子從小就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這次的天津之行,對張宜碧來說非常重要。她告訴記者,當她站在海邊的時候,突然覺得,兒子給了她力量,“要樂觀、陽光地去面對生活”。

  在天津待了一個星期,張宜碧回到遂寧,決定把生活過得陽光起來。她開始每天早上跑步,加入當?shù)氐?ldquo;暴走”團隊。

  公益

  幫人扶人讓她快樂

  索性加入義工協(xié)會

  與此同時,張宜碧開始學習兒子的“樂于助人”。她很快發(fā)現(xiàn),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自己更能得到快樂。在街上,她扶老人過馬路;看到有人騎三輪車走不動,她會去搭把手。

 她一直想加入當?shù)氐墓娼M織,還在朋友圈收藏了一條志愿者招募的新聞,終于在今年3月聯(lián)系上了遂寧市青年義工協(xié)會。

  這個清明節(jié),剛剛加入義工協(xié)會的張宜碧,在烈士陵園門口擔任了5天志愿者,為前來祭祀的人員發(fā)放千紙鶴、風車等綠色祭掃物品,并引導幫助老人到園里祭掃。遂寧市青年義工協(xié)會會長唐斌說,上個月末,該公益組織發(fā)起倡導文明綠色祭祀的活動時,張宜碧第一個報名參加。

  在義工群里,張宜碧隨時關(guān)注活動安排,生怕錯過任何一次義工活動。4月7日成都商報記者采訪當天,她正在為去敬老院幫助老人的活動精心準備。

  “做公益,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張宜碧覺得這很自然,因為兒子喜歡幫助人,她也要做更多的善事好事,是兒子讓她找到生活的美好和力量。她一直覺得,兒子并沒有離開她,“他活在我的心里,他希望看到現(xiàn)在的我”。

  未來

  “為了兒子為了我,

  要過好每一天”

  每天早上7點鐘,張宜碧就開始跑步,跑步的時候,她可以看到安葬兒子的烈士陵園。她說,路過那里,覺得兒子也會看到她。

  自從跑步后,她的體質(zhì)好了很多。以前每天窩在家里,無所事事,心情不好,也時常生病。家人和朋友都勸她,“找點事情來做”。也是從天津回來后,她才有了這個計劃。

  去年10月,張宜碧投資經(jīng)營了一間茶樓,弟弟妹妹都來幫忙。生意不算好,但對于她重新開始的生活,家人朋友都鼎力相助。

  她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簡單而充實,早上準時起床跑步,上午收拾家務,中午到茶樓,和弟弟妹妹一起吃飯,下午就一直在茶樓工作,直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回去。一旦有義工活動,那就放下一切去。

 茶樓里,46歲的張宜碧衣服穿得很講究,說話的時候眼睛明亮。她說一直都喜歡“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不過關(guān)于未來,張宜碧還沒有更多打算,包括重新組建家庭,也沒有考慮。她覺得現(xiàn)在很好,一個人,過平靜的生活,心里想著兒子。

  今年清明節(jié)的早上,她又去烈士陵園看望兒子。她特意做了兩份早飯帶到墓前,跟兒子“共進早餐”。這一次,她沒有哭。她說:“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我要過好每一天。”

  成都商報記者 楊靈 攝影報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