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了解更多核雕知識嗎?您想不吃藥嗎?您想快速成為核雕成熟玩家嗎?娜姐將全程為您解惑。
如今,核雕工藝品已成了人們收藏的一個新熱點,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藝術品位,對核雕的優(yōu)劣判斷也會不同。簡單來說,可以從材質、題材、做工和神韻等方面來判斷核雕的優(yōu)劣。
從材質上看
判斷橄欖核的優(yōu)劣,其質地是最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倘若橄欖核材質不佳,那么即使雕工再精湛,價值也不會很高。對橄欖核的質地,有以下幾方面要求。
(1)特大或特小。橄欖核是天然生成的,不受人控制,核體的大小自然不能盡如人意,常見的核體大小在12-5厘米之間。小于1.2厘米或大于5厘米的橄模核比較少見,。因此價格非常昂貴,再加上雕刻,成品會更顯貴重。
(2)整體色澤統(tǒng)一。橄欖核的品種很多,有紅色、黃色等多核子即使出自同一棵樹,在顏色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對于珠串工藝品,應小心謹慎判斷。另外,有些擺件或掛件,應注意觀察前后或上下是否有色差。優(yōu)質的橄欖核的顏色為暗紅色,這種核子已經長足,不易開裂,而且視覺效果好,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用心把玩,更易形成包漿。如果有黑白斑點,則通常質量較差。
(3)顆粒大小統(tǒng)一。這個條件特指串珠式的核雕工藝品,串珠所有的顆粒大小要一致,否則不僅會影響核雕的整體視覺效果,也會影響其藝術效果。
(4)有無開裂。橄欖核多數由三瓣構成,四瓣、兩瓣的極少見。如果將橄欖核放置于干燥、溫暖潮濕、通風的環(huán)境下,則容易開裂。另外,一些制作核雕的材料因為潮濕、高溫或經過太陽暴曬,在雕刻前就已經開裂。開裂的工藝品本身就是殘次品。如果遇到外形好似裂開又粘合在一起的,最好不要選購。
從題材上看
對核雕工藝品來說,題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題材本身就直接體現了工匠的藝術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因此,如果一件工藝品創(chuàng)意獨特,題材新穎,其價值將是無法估量的。衡量一件橄欖核雕的價值時,在題材方面要看它立意是否新穎,是否包含某種值得人深思回味的意蘊。
現在市場上許多橄欖核雕的創(chuàng)意非常淺薄,人物題材基本上集中于宗教和神話傳說上。這些題材的作品過多,一些關于古典名著和現實生活的題材過少。愛好者在選購時要看作品本身的雕刻水準,也應考慮作品的文化內涵,對于那些用作收藏的作品,更應該重視其整體的文化品位。
從做工上看
一件核雕作品的優(yōu)劣直接體現在做工上,做工好的令人愛不釋手,而那些做工粗劣的作品則讓人厭惡。做工的憂劣,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判斷。
(1)布局要合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風景園林、人物和景觀的位置設計問題,把握好密集和疏松,“近景”和“遠景”的設置要合理,主題要突出,要摒棄“越復雜越好”的觀念。有一些看似復雜的作品,其實難度并不大,這類作品經常是用“復雜”掩蓋其“敗筆”。
(2)造型要準確。優(yōu)秀的橄欖核雕作品能把握住合理的比例,比例適中,作品才能上一個檔次。因此,一個橄欖核雕藝術品如果沒有良好的比例關系,哪怕細節(jié)做得再好,裝飾做得再優(yōu)秀,也不可取。
(3)“刀口”要簡潔清爽。與其他類型的雕刻類似,核雕雕刻的時候,“刀口”要干凈利落,線條既要流暢還要清晰,絕對不能模模糊糊,牽扯不清。“刀口”能夠最直觀地反映核雕做工的整體水平。
(4)線條要自然流暢。核雕工藝品中常見的線條類型有三種,分別為直線、曲線和折線。每種線條都具有截然不同的審美特性。一般情況下,直線彰顯的是力量、穩(wěn)重與剛強曲線顯示的是柔美和諧,給人一種律動感:折線表示轉折、中斷、繼續(xù),折線所形成的角度能夠給人一種突然改變方向或者突然上升、下降的感覺
在核雕創(chuàng)作中,直線大多集中于建筑物以及樹木等景物中,以此表現“高標挺拔,堅韌不屈”的意蘊,給人一種充滿生機和力量的感覺;曲線則主要用來體現人體的圓潤柔美和服飾的輕柔飄動,另外還經常用它來描繪風拂過水面后留下的漣漪,在風中輕盈搖擺的柳枝,花草舒暢柔順的葉子,天空中變幻多姿的云彩,還有人物形象細微的表情等;折線則常用來表現怪石、樹干、樹枝等,特別是石塊嶙岣的感覺以及堅硬的質感等。
一件出色的核雕工藝品要滿足兩個要求:一是線條的排列與組合要有規(guī)律可循,不能出現胡亂涂抹或雜亂雕刻的情況;二是線條的運動應當自然流暢,否則就會流于下乘。
(5)立體感明顯。核雕工藝當中最常見的雕刻類型包括立體雕、浮雕、鏤雕。這幾種雕刻類型有時要結合起來使用才科學。通常情況下立體感出色的作品視覺感受會更好,但這并不代表立體感越強越好,浮雕的深度要根據內容的要求而定,布局協(xié)調,則能夠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
如何選擇人物題材的核雕工藝品
人物形象包括頭部、四肢、身軀三個重要的部分。三個部分的位置和比例要合理,尤其應該仔細處理好坐、蹲時人物的姿態(tài),即使是夸張的部分也要看其夸張得是否合理。
注意衣褶等部分。衣褶的雕刻能夠突出人物的形象。選購時注意觀察衣服的動態(tài)是否符合正常規(guī)律,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衣料質地產生的衣皺形態(tài)之同的區(qū)別,那些致密而富有硬度的衣服會有一種挺撥的感覺;薄而軟的衣料產生的衣皺飄逸輕柔。
注意人物五官的位置和比例是否合理,以及人物面部的對稱,胡須毛發(fā)的關系,面部肌肉的變化等。同時還要觀察男女相貌的區(qū)別,市場上不少核雕工藝品,經常把男女搞混,這樣的就是劣質作品
從韻味上看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靈魂。在我們觀察作品主題時,腦海中反射出的深層感受,就是其獨特的韻味。一件出色的橄欖核雕作品如果能夠將技藝和題材結合在一起,最終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同樣會產生韻味。不同的橄欖核雕,效果千差萬別。有的大氣,有的局促有的令人沉醉,有的則味如嚼蠟。它們之所以會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就是因為韻味不同所致。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和諧性。和諧是我國傳統(tǒng)藝木創(chuàng)作中非常注重的內容。傳統(tǒng)藝術思想對人與物、功用與外觀、文字與材質、外觀與神韻、材質和藝術特點等因素之間的關系,主張“和”與“宜”。對“和”“宜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使得我國的工藝美術和諧統(tǒng)一的特點十分突出,包括外觀物質形態(tài)與內涵精神意蘊的和諧統(tǒng)一、實用性和審美特征的和諧統(tǒng)一、感性的關系與理性的規(guī)范的和諧統(tǒng)一、材質工技與意境營造的和諧統(tǒng)一。
(2)象征性。中國的工藝思想一直都非常重視作品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這種創(chuàng)作思想要求藝術品在滿足人們感官需求的同時還要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并且還要盡量符合倫理道德規(guī)范。傳統(tǒng)的工藝品往往具有特定的寓意,這些寓意通常借助于作品的造型、體量尺度、色彩或紋飾等具體地呈現出來。
(3)靈動性。傳統(tǒng)藝術作品往往具有“心神合一的特點。具體可以描述為“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就是讓生命的靈動性能夠在作品上得到充分展現。
傳統(tǒng)的工藝品結構要富有生命的韻律和不息的動感,使其于規(guī)范嚴整中透露出變化活躍和疏朗空靈的特色。
(4)天然性。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工藝品使用的都是天然的材料。另外,制作時還要“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范質而施采”。一般用這類工藝品作裝飾時,也都很注重保留材質本身的特色,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些特點使我國傳統(tǒng)工藝品具有非常明顯的天然質樸、恬淡優(yōu)雅的自然情趣。
(5)工巧性。我國的傳統(tǒng)手工藝者一直十分重視工藝技巧。工匠長期進行工藝品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本身也有了藝術追求和自己的藝術特點。
核雕圈小,以核會友。相識是緣分,隨緣隨緣。
核雕不僅是雕工體現,更是作者內心精神世界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