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由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辦、杭州十竹齋藝術館承辦的的“中國印刷術的活化石:十竹齋木版水印藝術文獻作品展”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56幅作品,主要作品由三套廿四節(jié)氣圖組成,也傳承和梳理了中國版畫印刷史上的重要作品,如唐 868 年王玠刻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西行圖》《富春山居圖》和《十竹齋箋譜》等,以創(chuàng)新手法展示木板水印這門中國傳統(tǒng)技藝。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表示,本次“中國印刷術的活化石:十竹齋木版水印藝術文獻作品展”是為慶祝中德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動舉辦的最后一個展覽,為今年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看展的觀眾
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魏立中在致辭中表示,在柏林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活力四射的城市舉辦十竹齋木版水印藝術作品展,不僅為促進兩國間文化交流搭建了平臺,也必將催生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本次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展覽是由杭州十竹齋藝術館歷時多年傾力打造,以其富有時代氣息的創(chuàng)新手法,讓木版水印這門傳統(tǒng)技藝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今天 煥發(fā)出奪目光彩。
觀眾現(xiàn)場體驗木板水印制作
杭州“十竹齋”是由明代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創(chuàng)立的書齋,他主持的雕版印刷作品《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是中國版畫印刷史上的高峰。2001 年,杭州十竹齋藝術館成立,已經(jīng)沉寂數(shù)百年的木版水印技藝得以重生。2014 年,十竹齋“木版水印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魏立中是這一非遺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一位德國客人觀展后表示,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總是能貼近生活,讓人感受到藝術家對于生活的熱愛。水印木刻這門技藝工序復雜,創(chuàng)作的過程令人驚嘆。開幕式上為讓來賓們親身體驗木板水印藝術的魅力,魏立教觀眾制作水印木刻作品《一團和氣圖》,并作為圣誕禮物送給他們。觀眾十分踴躍參與,最后都激動地拿著自己制作的水印木刻作品與魏立合影呢。
觀眾拿著自己的體驗作品與魏立館長合影(攝影: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