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通過兩起案件提醒市民理性過節(jié)
春節(jié)臨近,親朋間難免吃飯聚會或是娛樂消遣。但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不應因一時開心過度放縱,否則不僅可能間接傷害了他人,也將讓自己承擔責任。昨天,密云法院就審理的兩起案件提醒市民理性過節(jié)。
案例一:聚餐猛勸酒 損人不利己
李某邀請小劉等9人在飯店吃飯,小劉駕車前往,席間小劉等人喝了不少酒,飯后9人又前往KTV唱歌。離開KTV后,李某、沈某、王某、小劉駕車去了王某的公司。隨后,小劉駕車先后送李某、沈某回家。后小劉自行駕車回家,途中與一重型普通貨車相撞,當場死亡。經鑒定,小劉血液內酒精含量為170.7mg/100ml,屬于醉酒駕車。經交警認定,重型普通貨車駕駛人承擔事故主要責任,小劉承擔事故次要責任。
密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李某、沈某在明知小劉飲酒駕車的情況下,還放任其開車送他們回家,雖然對小劉駕車回家進行過口頭上的勸阻,但并未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阻止;王某在明知小劉、李某、沈某飲酒的情況下,未盡到必要的提醒及勸阻義務,放任了三人開車離開,最終法院判決他們承擔40%的民事責任。
法官說法
春節(jié)期間,親朋好友相聚難免飲酒,但飲酒過量或不當勸酒,不僅會造成自身健康損害和生命危險,也會為勸酒者惹來麻煩。《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睹穹ㄍ▌t》也規(guī)定,公民由于過錯(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如果勸酒行為造成對方處于一種神志不清的境地,勸酒者就負有相應的保障被勸酒者人身安全等義務,應當將醉酒者安全地護送回家。如果不顧后果進行勸酒,造成對方健康受損,或者不履行護送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勸酒者過度勸酒,致他人深度醉酒,明知他人可能處于危險之中,卻不履行扶助義務,致他人身體健康受到重大損害或者死亡,就要承擔刑事責任。
案例二:娛樂要健康 切勿沾賭博
90后小伙兒王某與小趙是戀人關系,眼看工作穩(wěn)定就要結婚,王某卻迷戀上了賭博,平日里小趙總是勸說,但王某總以娛樂為由推脫。臨近春節(jié),王某閑來無事,又開始在網上賭博,一發(fā)不可收拾。眼看著手上的錢都賭光了,王某便打起了女朋友的主意。
出于信任,小趙將銀行卡密碼及支付寶的密碼都告訴了王某。王某先后以作為過年用的費用向小趙借錢12000元,但近日小趙發(fā)現(xiàn)王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轉走了自己支付寶內的32000元,小趙很是憤怒馬上報了警。
密云法院經審理查明,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他人銀行卡并使用、盜竊他人支付寶賬戶內資金36500元,數(shù)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最終,法院依法判決王某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
法官說法
法官提醒市民,娛樂適度但要避免涉賭,否則可能面臨處罰。根據(jù)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參與賭博賭資較大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雖然對“賭資較大”的認定國家并未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但各地自行制定了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以北京市為例,規(guī)定個人賭資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將處500元以下罰款;賭資設定為500元至1500元的,處5日以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