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距離2018年A股交易結束僅剩7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繼續(xù)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1.05%,報收2549點;深成指跌1.48%,報收7418點;創(chuàng)業(yè)板跌1.90%,報收1268點。復盤2018,受到經濟環(huán)境和外圍貿易摩擦的影響,滬指從3314點下跌至2549點,年跌幅達23%,深成指從11079.64點下跌至7418.69點,年跌幅達32.80%,創(chuàng)業(yè)板指從1759.02點下跌至1268.81點,年跌幅達27.61%。
對于2019年,多家機構持樂觀態(tài)度。中信證券認為,A股在2019年將迎來未來3年至5年復興牛的起點,東北證券預計上證綜指2019年核心震蕩區(qū)間在2800點至3500點之間。
2018年平均每個股民損失9.7萬
慘淡行情讓投資者損失慘重,2018年,滬深兩市市值蒸發(fā)近13萬億。以中證登近期的投資者數據計算,這意味著2018年,平均每位中國股民損失了9.7萬元。同花順投資賬單顯示,2018年,93%的投資者虧損,僅有7%的投資者盈利。如果投資者在2018年空倉,都能跑贏絕大多數人。
在投資的長河中,人們對于當下股市的看法總是偏向過度悲觀或者過度樂觀,對比歷史數據,事實上,2018年A股的估值已經逼近歷史低位,wind數據顯示,全部A股的市盈率從13.83下降到13.71,市凈率維持1.48,滬深300、中證500、中小板綜、創(chuàng)業(yè)板綜的市盈率分別為10.58、18.65、24.43和43.07,市凈率分別為1.29、1.61、2.22和2.90。對比2009年、2016年,A股的表現已經接近歷史極差。橫向來看,同美股相比,A股藍籌股的估值只有美股估值的一半。在估值低的背景下,多家證券投研機構已經喊出了全面加倉的口號。
新退市制度“動真格”,利好因素在增多
雖然市場羸弱,但是今年A股迎來了眾多政策利好,積極因素正在增多。
從國際化的角度來看,今年以來,證監(jiān)會采取多項政策措施,穩(wěn)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優(yōu)化和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機制,包括修訂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進一步擴大證券期貨業(yè)開放。在交易層面,大幅度提升滬深港通每日額度,同時滬深交易所持續(xù)完善停復牌制度和尾盤交易機制。
A股在2018年6月納入了MSCI,權重在9月提高到5%,9月,富時羅素也宣布將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體系,2019年6月將先納入20%。證監(jiān)會副主席方星海將其評價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事。”他認為,這有利于進一步引入境外長期資金、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國際化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
資本市場應當有進有出,但在A股,退市與上市的數據不成比例,在制度改革方面,退市制度改革無疑是最“難”的一塊,因為牽涉利益眾多,退市制度不完善等諸多原因,退市難成為A股的一大頑疾。
今年11月,滬深交易所相繼發(fā)布“退市新規(guī)”,A股重大違法退市新規(guī)正式落地。新的退市制度“動真格”,不僅前期提及的危害公眾安全的重大違法行為需要退市,IPO造假、并購重組造假、年報造假的企業(yè)都被明確將被退市。而在新規(guī)發(fā)布的當晚,深交所即宣布啟動對長生生物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
除了退市制度,今年監(jiān)管部門還著力推進了對上市公司回購制度的改革,今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對《公司法》有關公司股份回購規(guī)定的修改。
股份回購是指公司收購本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是國際通行的公司實施并購重組、優(yōu)化治理結構、穩(wěn)定股價的重要手段,已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
在諸多積極因素的影響下,券商機構對于明年的市場行情偏向樂觀。
多家機構持樂觀態(tài)度,中信證券認為,A股在2019年將迎來未來3年至5年復興牛的起點,東北證券預計上證綜指2019年核心震蕩區(qū)間在2800點至3500點之間。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當前國內資本市場正從債券牛市進一步向新一輪股票牛市演化過程中,這取決于減稅效果、改革進展等因素。
【投資者說】
敬畏市場,在熊市做好風險控制
同花順投資賬單數據顯示,2018年損失超50%的投資者超過26%。
一位80后投資者王強在“股吧”中寫道:“大盤讓我再一次懂得了風險控制,在市場充滿不確定的背景下,不進場才是最好的選擇。”
王強是在行情下跌最厲害的10月份寫下的這段話,那時他的賬戶每天由于不斷加倉,接近滿倉,每天產生的浮虧接近他一個月的收入。王強告訴記者,3000點加過倉,2800點加過,沒有預測到市場會一直跌破2500點。
談及教訓,王強稱:“要對市場保持敬畏,在牛市大家都會掙錢,但在熊市一定要做好風險控制和倉位管理,少回撤就是勝利。”
市場中仍有不少“聰明錢”逆勢掙錢,在A股大幅下滑的過程中,老股民趙軍通過上證50ETF期權,獲益頗豐。趙軍稱:“在市場大熊的情況下,多空方向選擇相對簡單,因此獲利也較為容易。”趙軍介紹稱,期權有對沖風險的作用,投資者可以直接買入認沽期權,即使虧損,也可以保障虧損限度,相對于為自己的股票買了保險。
市場非理性的下跌,使得部分長線指數投資者看到了機會,另外,政府為民企紓困的政策不斷出臺,市場“政策底”信號強烈。
一位在雪球中擁有數萬粉絲的長線投資者,在創(chuàng)業(yè)板跌至1200點時買入ETF。該投資者稱:“ETF走勢與股市同步,我們不需研究個股,只要判斷漲跌趨勢即可,相對最省力,風險也較投資單一股票要小得多,不會指數上漲還賠錢。”
作為指數投資利器,ETF今年銷售火爆,成為投資者抄底A股的利器。
【投資錦囊】
2019年看好成長股,全年走勢呈“N”型震蕩上行
機構更看好成長股表現,中信建投證券認為2019年,股票市場低位波動,具備中長期戰(zhàn)略配置價值。該機構預期中國股市在三四季度將逐步走高,成長板塊引領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是資本市場的主線。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為,對2019年A股走勢判斷相對樂觀,上半年面臨經濟下行和流動性寬松的“下行式寬松”的局面,若年中社融增速大幅回升,經濟有望企穩(wěn)。政策“風”漸暖,2019年資金持續(xù)流出的局面將會逐漸扭轉。因此判斷上半年A股中小市值風格有望占優(yōu),若下半年社融增速回升,則A股整體都會有更好表現。預判全年走勢呈現“N”型震蕩上行,年度指數關注創(chuàng)業(yè)板指。
浦銀安盛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jiān)蔣建偉認為,2019年A股市場利好的方面首先是市場估值足夠低,即使考慮了企業(yè)盈利可能的下滑,市場估值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其次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轉暖,包括近期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顯著加大。再加上外資對A股的配置比例逐步增加,蔣建偉認為市場有機會進入筑底階段。
東北證券認為,2019年市場重新切換至“流動性上+經濟下”的概率較大,與經濟周期關聯度較低,受流動性充裕帶來估值提升幅度較大的新興成長板塊有望獲得更多的機會。不斷松綁的并購重組在結構上也主要指向外延式增長空間更大的成長板塊,另外頂層政策對于“創(chuàng)新”的強調也在增多,可能會對新興成長板塊股價形成共振。
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 編輯 陳莉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