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365期)梁山自存在到消亡,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是一波三折,頗為不平凡。這期間不僅有關(guān)乎梁山的建立,還有梁山好漢的傳奇出現(xiàn),以及梁山的命運幾次轉(zhuǎn)向。不過在這個反復(fù)變化的過程中,真正改變梁山歷史性走向的人物有4個人,但是在這其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物的身份始終是謎,從《水滸》成書至今雖然爭論了數(shù)百年,但依然沒有破譯出那個神秘人到底是誰。今天“說歷史的女人”且和各位看官再來回顧一下這重要的4大人物。
第1人:梁山建立的幕后支持者——柴進。
柴進,外號小旋風,山東滄州人。柴進在水滸中,身份最為特殊,在梁山好漢中又是血統(tǒng)最高貴的一位。柴進的祖上為后周皇帝后人,身份顯赫自然不必說,關(guān)鍵是他這一脈手中有一件非常珍惜之物,即丹書鐵券,而且還是宋太祖趙匡胤賜予的。
關(guān)于這丹書鐵券雖然有歷史爭議,但史學界認為《水滸》中丹書鐵券一說還是有歷史根據(jù)的,因為在正史上,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登基之后,確實下了一道圣旨,善待柴氏后人,并且為了確保柴氏后人能夠得到保全,專門賜予丹書鐵券。其實這丹書鐵券的功能就是在犯罪要被判刑的時候,有免死的用途,因此又叫免死金牌。
柴進一族作為舊朝皇家貴族,雖無官爵,但家里資產(chǎn)豐厚那是不必細算。然而柴進雖隱居滄州,但卻喜歡參與江湖中事,尤其是結(jié)交各路好漢,有難者重金資助,有求者也毫不吝惜,頗有古代孟嘗君之風?傊,江湖人落難,多有找之,但基本都能得到柴進的幫助。當然,在水滸中,樂善好施之人有三個,分別是晁蓋、宋江、柴進,但其地位最高仍然是柴進,對好漢支持力度最大的也仍然是柴進。
資助一般落難好漢,這些都好辦,給予錢銀就能解決,這一點晁蓋和宋江也能做到,但是支持好漢建立山寨,實際說白了就是資助好漢建立土匪窩,這可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不僅考驗強大的財力,還要考驗強大的背景。但柴進卻做了,而且還資助的是當時最大的土匪窩,即梁山。
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叫王倫,外號喚作白衣秀士。但是這王倫有如何能耐能在梁山落草建寨子,其中必有蹊蹺。單看王倫在拒絕林沖的時候,其他三位頭領(lǐng)朱貴、宋萬、杜遷的說清,幾乎是每一個都點到了“柴大官人自來于山上有恩”、以及“日前多虧了他,才有這梁山”之意思、甚至“如不留林沖做個教頭,有愧對柴大官人”之嫌疑,等等如是之意思,由此可見柴進不僅是梁山的幕后資助者,甚至是幕后保護者,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柴進,就沒有梁山泊。因此,柴進對于梁山的歷史意義非常之大。
第2人:第一次讓梁山“改朝換代”的關(guān)鍵人物——林沖。
林沖,東京人,號豹子頭,原來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后來因得罪高俅,或者說得罪了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nèi),原因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漂亮老婆,結(jié)果老婆沒保護好,自己連工作也丟了,不僅被開除公職,還被判了刑,被發(fā)配到滄州。結(jié)果,在草料場,風雪之夜,被舊時好友陸謙追殺,于絕路怒而殺人。之后,在柴進的幫助下,不僅過了審查嚴格的關(guān)卡,還順利來到了梁山。
可是林沖的人生注定了就是不順,他這個人似乎很背運,但實際上不過是多數(shù)人的寫照而已。很多人不喜歡林沖,那是因為每個人都能從林沖身上看到令人討厭的那一部分,而那一部分都正是我們自己身上有的。最明顯的一處,就是為了一個破工作極盡忍氣吞聲,不到絕處也絕對不敢怒吼,發(fā)出內(nèi)心的聲音。
林沖雖經(jīng)過柴進之推薦,到了梁山,但是這個王倫卻是個不識時務(wù)的老板。他過于嫉賢妒能,容不得太厲害的人物;蛘哒f王倫這個落魄的窮讀書人,自己不但沒有考取功名,恐怕也沒見過什么大官,對于一個小小的禁軍教頭都感到不爽。實則,這也是王倫自卑的表現(xiàn)。林沖雖然再怎么強調(diào)自己是個死囚犯,但他曾經(jīng)的身份畢竟讓王倫感到很壓抑,故而王倫可能不愿接受林沖。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性格相沖,王倫和林沖屬于一見面就不怎么和諧的人。
可是王倫這次惹錯了人,雖然林沖看起來曾經(jīng)一直是個忍氣吞聲的可憐鬼,但這一回林沖已經(jīng)是絕境之人,家破人亡,無處可去。俗話說,不叫的狗咬人最疼。雖然這個比喻不恰當,卻是之后林沖的表現(xiàn)。話說晁蓋等一行人劫取生辰綱后,被官府緝拿,無奈只得投奔梁山泊而來?墒墙Y(jié)果卻和林沖的遭遇一樣,被王倫婉言拒絕。唯一的不同可能是,王倫給晁蓋等人的銀子比較多?墒钱敃r,晁蓋剛劫取了十萬貫生辰綱,哪里還缺什么錢銀啊。
這時候,林沖的機會來了;蛘呖简灹譀_的時刻來到了,留住晁蓋等人,那么林沖在梁山的處境就會得到改變。而不留晁蓋,則要繼續(xù)在一個窮書生的打壓下繼續(xù)茍活。那么這時候,林沖應(yīng)該是早已受夠了此類職場般壓抑的生活,于是怒從膽邊生,在王倫驅(qū)趕晁蓋等人下山的當日,一刀捅死了王倫。
林沖這一刀,直接結(jié)束了梁山的第一代統(tǒng)治,也是最草根最小氣的統(tǒng)治。因為梁山如果在王倫的帶領(lǐng)下發(fā)展,那么其結(jié)果看似小富即安,實則早晚被官軍剿滅。因此,林沖這一刀對于梁山的歷史性命運而言,是個大手術(shù),大換血。他為梁山迎來了一位更具魄力更有理想的老板晁蓋,梁山也正是在晁蓋這個過渡性關(guān)鍵人物的帶領(lǐng)下,取得了歷史性的轉(zhuǎn)變,得到了一次飛躍式的發(fā)展。
第3人:決定梁山歷史性命運的第一要人——吳用。
吳用,道號“加亮先生”,外號“智多星”,更是自比諸葛孔明,可是吳用在水滸中真的有諸葛之才嗎?這一點似乎頗為令人質(zhì)疑,首先,從才智上看,吳用之才都不過是小聰明的體現(xiàn),無非是算計良將賢人而已,比如盧俊義等人,皆為吳用之毒計所坑逼上梁山。其與諸葛亮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諸葛亮之智是謀天下,此非吳用所能及。其次,從品質(zhì)上看,古人無論才干大小,首先都會講求一個忠字,然而吳用其人真是談不上忠,主要表現(xiàn)在2點:
其一,吳用的舊主為晁蓋,但是在晁蓋尚未去世之前,吳用已經(jīng)改弦易轍,向后上梁山的宋江暗送秋波了。
其二,在晁蓋去世后,留下遺言的時候,吳用明明在側(cè),也聽得真切清楚,但是到了聚義廳,宋江紅口白牙篡改晁蓋遺言的時候,吳用卻不但沒有修整,反而順勢極力推薦宋江趕緊做老大。
論智,吳用不如諸葛孔明,論忠,吳用和諸葛亮更不在一個層次,要知道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后輔佐劉禪,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故而,吳用被比作諸葛亮,是一大謬。
也正因此,即吳用之不忠,故而他的作用也影響了梁山的歷史走向。他不忠晁蓋,改弦宋江后,梁山的發(fā)展方向也出現(xiàn)了大逆轉(zhuǎn),從晁蓋時期的自立一方,到宋江時期的招安之謀。梁山從生機勃勃變成了死傷過半、分崩離析的慘劇。這中間,宋江雖為頭目,然諸多之計皆為吳用之謀。因此,吳用是梁山走向悲劇的罪人或關(guān)鍵人物之一。
第4人:至今身份始終還是謎的那個射手。
梁山的歷史逆轉(zhuǎn)主要有2次,一次是王倫之死,一次是晁蓋之死。王倫之死迎來了梁山的生機和發(fā)展,然而晁蓋之死卻是結(jié)束了梁山短暫的輝煌。但是晁蓋之死,卻是水滸一大疑案。因為射死晁蓋之人,究竟是誰,始終沒有得到破譯。水滸中僅有的兩條線索,不過是讓案情更加撲朔迷離。
第一條線索為晁蓋之遺言,晁蓋之遺言其實說得很明確,暗箭射殺他的人不知道是誰,甚至他這句遺言還暗示了這個射他之人幕后還有人,但是誰,他沒有明說,或者根據(jù)他的意思是,只要抓住射殺他的人,就能明白一切真相。但很遺憾,晁蓋的遺言,在水滸中沒有得到實現(xiàn),成了一個沒有答案的懸案。
第二條線索是宋江轉(zhuǎn)述或篡改后的遺言,宋江在面對眾多好漢的時候,直接把晁蓋的充滿懸念的遺言改成了有明確目的的遺言,即射殺晁蓋的兇手就是史文恭,并且說抓住史文恭者為梁山之主。這里有個疑點,那就是宋江為何要篡改晁蓋的遺言呢?有小伙伴說,宋江其實就是幕后兇手,可是卻并沒有確鑿的證據(jù),故而這又成了一個懸念。
不管是晁蓋之遺言,還是宋江篡改之遺言,都讓射殺晁蓋的那個射手,成了一個身份難以揭開的謎團。但他這一射,卻徹底改變了梁山的歷史命運,這一點卻不容置疑。
結(jié)語:梁山從建立到破滅,期間經(jīng)歷極多波折和坎坷,但大致來看,對梁山具有歷史性改變的人物也就此4人。每個人改變了一次,柴進支持或保護了梁山的存在,林沖結(jié)束了第一代統(tǒng)治,吳用則讓宋江順利過渡成第三代老板,并且促成了宋江的招安之計。但真正讓梁山歷史發(fā)生革命性改變的,卻是那個神秘射手,一箭射折了梁山的命脈,從此一分兩半,走向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