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聊隋唐歷史,說起隋朝的滅亡,很多理解不深的朋友可能說其覆滅的原因就是隋煬帝楊廣暴虐無道。這大都是受演義和小說的影響,今天給大家?guī)硪粋正確的視角來看待隋煬帝以及隋唐的這段歷史。
“關中本位”以及關隴貴族
依賴關隴貴族進行的統(tǒng)治,歷史上叫做“關中本位”,這是史學家陳寅恪所提出的學說,可以用來闡釋西魏、北周、隋、唐四代政權(quán)的特點。關中,就是長安所在的渭河谷地一帶;往東邊走過了函谷關叫關東。打開地圖一看,會有很直觀的感受。
那誰是關隴貴族呢?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宇文泰的西魏相對而言本就人少錢少,而且在后來和東魏的戰(zhàn)爭中還大敗一場損失慘重。隨后,西魏開創(chuàng)了一種較為成熟的兵農(nóng)合一的兵制,士兵們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nóng)民,農(nóng)隙訓練,戰(zhàn)時從軍打仗,效率很高。誰來管這些兵呢?宇文泰把他自己還有他的一干兄弟封為柱國大將軍,柱國大將軍下面再設置大將軍,大將軍下面再設置開府,建立起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的府兵組織系統(tǒng)。這就是府兵制,后來歷經(jīng)北周、隋唐逐漸演化,也是隋朝能一統(tǒng)天下的軍事基礎。
在府兵制里的大大小小的將軍,其實本質(zhì)就是軍事貴族,關隴貴族指代就是他們,也叫關隴集團。除了皇帝的禁軍,國家的軍隊全在這幫人手里攥著。這個集團在隋唐歷史中算得上舉足輕重、影響命運。
雄才大略的楊廣放棄“關中本位”
楊堅娶了關隴集團中原本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伽羅,也就是后來的獨孤皇后,因此獲得了關隴集團的支持從而篡奪了北周政權(quán),進而一統(tǒng)天下建立隋朝。
當了皇帝的楊堅一直是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跟關隴集團的關系。跟獨孤皇后結(jié)婚40年不敢親近別人,晚年忍不住跟宮女偷了一次腥,獨孤皇后聞訊大怒馬上處死宮女。楊堅聽聞后雖然也是大怒,但不敢去找皇后算賬,只能單騎飛奔奪門而出往后山解悶。料想,皇帝竟如此不得自由。
楊堅的繼任者楊廣,志存高遠,他受不了被約束的日子。楊廣所留下的歷史形象是個暴君,但實際上他是頗為雄才大略。他是隋朝征服江南陳朝的最高軍事統(tǒng)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又廣為結(jié)交江南士人,還娶了南朝梁代皇族的后裔為妻,也就是蕭皇后,一舉收服人心。
登基之后開鑿大運河,又巡游天下,東到大海,南到江南,北到突厥邊境,西到哈密,極力要成為個有為之君,天下共主。
但是,這樣的一種野心,關隴貴族未必喜歡,因為這會打破他們和皇帝之間的力量均衡。
隋煬帝也意識到這一點,于是登基之后就要極力擺脫“關中本位”,擺脫關隴貴族對他的約束。
楊廣擺脫“關中本位”的做法:遷都、科舉、征高麗
怎么辦呢?先離貴族的大本營長安遠一點,所以隋煬帝很快就遷都洛陽。他又進一步發(fā)展了隋文帝時期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婆e的目的就是,要在貴族之外發(fā)掘人才,充實官僚系統(tǒng),替換掉不怎么聽皇帝招呼的貴族。
問題是,這個時代,讀書不是便宜的事,能讀得起書的多半都是貴族出身,這些人考上之后,仍然未必很聽話。所以科舉制所能給皇上提供的人才基礎,并不好用。
隋煬帝還面臨著一個很嚴重的危險。隋朝一統(tǒng)天下所依賴的軍隊,就是府兵,都掌握在關隴貴族的手里,隋煬帝要想大權(quán)獨攬,就必須另外建立一支軍隊,由自己直接掌控。
問題是,要想另建一支軍隊,這個花銷可太大了,皇上要想能養(yǎng)活自己的軍隊,就必須能在豪族的莊園經(jīng)濟之外,另發(fā)掘出新的經(jīng)濟資源,從里面搞到更多的錢。
這種新經(jīng)濟資源在哪呢?沒有技術(shù)進步的情況下,它是不會出現(xiàn)的。隋煬帝既招不到足夠的聽使喚的人,又養(yǎng)不起能夠壓制關隴貴族的兵,他肯定不甘心啊。怎么辦呢?想來想去,征高麗吧。
高麗是小國,但隋煬帝為了征高麗動員的軍隊,規(guī)?涨。為啥要這么搞呢?因為只要組織這樣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動員過程就有可能把國內(nèi)的政治結(jié)構(gòu)給改造一番,貴族們的日子肯定不像過去那么消停。
一旦戰(zhàn)爭打得不錯,還能從外部攫取到新的財富,用這些來收拾不聽話的貴族。想到這些,隋煬帝豪情萬丈,幾次組織征高麗。
問題是,他還是沒錢養(yǎng)自己的兵,那意味著,發(fā)動戰(zhàn)爭所依賴的還是各種軍事貴族。貴族們在戰(zhàn)爭中打得非常辛苦,實在不愿再忍受了,于是發(fā)動兵變,大隋帝國馬上陷入天下大亂。
唐太宗回歸“關中本位”
唐朝開國君主看了隋煬帝的下場,所以再次回到關中本位,以鞏固國本。但皇上肯定就得接受軍事貴族的制衡了。在關中本位下,皇上跟屬下的柱國大將軍們、乃至草原部落的酋長們,是某種意義上的盟友關系。
大家都尊重皇上,但更尊重傳統(tǒng)。比如唐太宗曾經(jīng)要求禮部為天下的家族編修譜牒,就是有點類似于家族英雄譜的東西。結(jié)果編出來的第一等家族是前面說過的關東的崔氏,還有盧氏,皇上他們家的李氏反倒要往后排。唐太宗很生氣,但后果也嚴重不到哪去,因為他拿那些大家族也沒有特別多的辦法。
武則天放棄“關中本位”
武則天掌握朝權(quán)的時候,她自知關隴貴族們不會支持她,所以武則天一朝基本是仿照楊廣的做法。把原來的都城由長安遷到洛陽,離貴族們遠點。也是大規(guī)模的開科取士,這一朝比唐太宗時期規(guī)模要大。另外,武則天還大為重用一些出身無賴的人,就是為了尋找貴族之外的人來用。這些人所有的榮耀等各方面都是拜皇上恩賜,高度依賴皇上,所以武則天的時候就出了很多有名的酷吏,比如周興、來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