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林徽因是一代傳奇,世人競相傳說這她的美麗,才華和愛情。她和丈夫梁思成都是名門之后,林徽因之父林長民和梁思成之父梁啟超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從小兩人受到良好教育。
林徽因和父親
林徽因在和梁思成成家立業(yè)后,對兒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視,在家庭教育上嚴抓學習,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習慣。
1946年,梁思成擔任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也以特邀教授的身份在清華教書,同年他們的女兒梁再冰參加了全國的大學入學考試。
父母都是清華人,梁再冰也首先選報了清華大學建筑系。本以為憑著優(yōu)越的家庭教育,培養(yǎng)出女兒出眾的才華,考上清華理所當然?墒墙Y(jié)果下來出乎意料,女兒居然沒有考上。
這個結(jié)果和女兒平時成績不太相符,林徽因擔心在批閱試卷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誤判漏判。于是林徽因按照程序調(diào)取了女兒的試卷進行復查,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批閱考卷的老師誤判,而是女兒在答卷的時候出現(xiàn)了失誤,清華負責閱卷老師認真公正,沒有紕漏。
雖然非常希望自己女兒進清華學習,但是林徽因接受了現(xiàn)實,也鼓勵女兒調(diào)整心態(tài)積極面對挫折。最后梁再冰改投北大,并被北大西語系錄取。
1950年,兒子梁從誡也報考了清華大學的建筑系,遺憾的是以兩分之差落榜了,后來和他的姐姐一樣,選擇了錄取分數(shù)線稍低一些的北大,被北大歷史系錄取。本來林徽因夫婦希望兒女可以繼續(xù)自己的建筑事業(yè),但事與愿違,最后他們都從事了與建筑無關(guān)的職業(yè)。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清華的建筑系都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創(chuàng)建的,梁思成還是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主任,為何不給兒子女兒開個后門呢?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孩子入學這件事情上未曾動用自己的任何人脈關(guān)系。雖然兩個建筑師的孩子沒有學建筑有點可惜,但是父母開明有原則,堅守清華制度,按章辦事,這無疑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其實在1946年,有三位女孩落榜清華,他們分別是: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馮友蘭的女兒馮鐘璞。這幾位大師在清華的三尺書桌前耕耘數(shù)年,卻都沒有給自己兒女特殊對待,可見當時的教育風氣公正公平,開放透明。
梅校長的女兒報考清華失利,有人提議破格錄取,被梅校長一口拒絕了。最終梅祖芬就去了比清華錄取分數(shù)略低一點的燕京大學。后來梅校長的侄兒梅祖武也曾報考過清華,最后也是由于成績沒達到,也被刷了下來,梅校長的公正公平無愧于大師兩個字。
大師之風,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