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三國的這些名將之中,關羽和張飛二人絕對是能夠排得上號的,并且還能夠位列前十。不過讓人們有些好奇的是,二人在此之前的職業(yè)大家都清楚,一個殺豬,一個賣棗,二人既非軍旅家庭,也非練武出身,那么他們怎么能夠在戰(zhàn)爭之中成為名將呢。關羽、張飛二人工作是殺豬和賣棗,如何修煉得來絕世神功?
我們先來看一看二人的實際情況,雖然說憑借這五六年的賣棗,打棗的生活,讓關羽成就了武功,但也形成了一個很嚴重的缺陷。而這個缺陷主要還是因為二爺手中的這把刀,實在是有些重了,所以關羽很難進行步戰(zhàn),也就是說,馬戰(zhàn)方面關羽自然是萬夫不當,不過如果不騎馬,那么二爺恐怕寸步難行。
而張飛作為殺豬的,可能很多人都以為他以前用的都是殺豬刀,但只要是有實際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殺豬的時候絕對不會直接拿刀砍,而是捅。所以在本質上并不會用刀子去捅,反而是用一些像是矛這樣的器具。
而豬在被殺死之后,就需要把毛剃掉,在剃毛之前需要先給豬充氣,讓豬的皮膚繃緊。一般方法是拿著鐵釬,從豬的后蹄一直捅到豬的腹部,然后再把鐵釬拔出來,再往腹部充氣。那個時候還沒有打氣筒,所以張飛就只能夠用嘴給豬充氣,正是在不斷的殺豬的過程中,才讓張飛練就了超強的肺活量,以及一身的好力氣,這為之后的戰(zhàn)爭奠定了基礎。
那么既然他們也沒有師傅,我們也可以得知,二人的武藝,基本上都是在戰(zhàn)斗之中自己摸索出來的,靠的就是自身的天賦。簡單一點來說,他們憑借的就是自身的體格,畢竟身體優(yōu)勢就擺在那里,力氣又大,而關羽和張飛個子又高,怎么說都有一米八、九,戰(zhàn)斗起來自然是有優(yōu)勢的。
而除了力量之外,搏斗之中還講究技巧,裝備,膽識和速度,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如說關羽在萬軍之中將顏良殺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膽識。但不論如何,格斗技巧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不過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如果兩個人的搏擊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等級的,那么技巧基本上發(fā)揮不出來任何作用。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跟著劉備征戰(zhàn)了這么多年,也得到了實戰(zhàn)的訓練。有了實戰(zhàn)的訓練,再加上本身的悟性和天資,那么成為一名名將并非不可能,其實朱元璋,衛(wèi)青,劉邦等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沒有經過什么特別的專門訓練,而正是經過不斷的摸爬滾打,才讓他們成為了優(yōu)秀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