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說過,宋孝宗請周必大喝酒,酒肴只有簡單的兩樣,一個是甜脆的小棗,另一個是涼拌羊肚兒。
其實,宋孝宗請大臣吃飯,也是因人而異,比如他曾經請另一位丞相趙雄吃飯,趙雄身材碩大魁梧,特別能吃。
趙雄積極主張對金用兵,所以宋孝宗很喜歡他。有一次宋孝宗在別殿里召見趙雄,談話之間說起他的食量,宋孝宗說:“聽說你食量驚人,我有些小點心相請,如何?”
趙雄慌忙起身致謝。當時別人剛獻給宋孝宗一只大玉海,可以一次盛裝三升酒。宋孝宗讓人拿來玉海,給趙雄斟酒。趙雄也不含糊,接連喝下六七杯。
侍者又用金盤捧上來一百個包子。這一回趙雄不敢放肆,只吃了一半。宋孝宗知道他有所顧忌,笑著說:“卿可盡之。”
趙雄不再客氣,把剩下的包子一掃而光。
當然,宋孝宗與大臣的關系也有不融洽的時候,比如他就不喜歡楊萬里,原因有各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太上皇宋高宗死后,翰林學士洪邁提議,由呂頤浩等人配饗宋高宗的廟庭。此時楊萬里擔任秘書少監(jiān),上疏反對,提議應該把張浚列入名單,并指責洪邁是“指鹿為馬”。
楊萬里的這番話,是把洪邁當成了趙高,這樣一來,宋孝宗就成了秦二世,所以宋孝宗很不痛快,說:“萬里以朕為何如主!”
于是洪邁和楊萬里都被貶出京城,楊萬里做了筠州知州。對此,《貴耳集》中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楊萬里最早是得罪了宋高宗。
宋高宗八十大壽,宋孝宗準備為他奉上尊號,需要派人擬寫冊文。此時周必大擔任宰相,他與楊萬里同鄉(xiāng),希望借機向宋孝宗舉薦楊萬里,就讓楊萬里和尤延之各自寫了一篇冊文,再把兩篇冊文拿給宋孝宗裁定。
宋孝宗看過,認為楊萬里的文字太聱牙,讀起來不通順,不如尤延之的文字溫潤,決定采用后者。
周必大無奈,又推薦楊萬里做讀冊官,負責在殿上朗讀冊文。宋孝宗說:“楊萬里是江西人,口音太重,別人不容易聽懂,不如讓他做奉冊人。”
事情就這樣確定下來,一切準備妥當,名單被送到宋高宗那里。這位太上皇一看到楊萬里的名字,臉色一下子難看起來,說:“楊某尚在這里?如何不去!”
宋孝宗不明白宋高宗為什么如此生氣,小心地說:“不曉圣意。”
宋高宗說:“楊某殿試時,把朕比做晉元帝,什么道理!”
結果,楊萬里很快被貶到外地,連奉冊的資格都沒有,白費了周必大的一番好意。從楊萬里的遭遇能看出,宋高宗、宋孝宗的心胸都不夠寬廣。
周必大讓楊萬里和尤延之同時擬寫冊文,宋孝宗又拿兩個人的文章做比較,非此即彼。其實楊、尤二人是一對好朋友。
《鶴林玉露》記載:當時楊萬里為秘書監(jiān),尤延之是太常卿,朝里朝外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偏偏二人都是吃貨,又都喜歡開玩笑,楊萬里稱尤延之為“蝤蛑”,也就是大螃蟹。尤延之也不客氣,稱楊萬里為羊。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喝酒,席間上了一道羊白腸,尤延之指著羊腸問楊萬里:“秘監(jiān)錦繡腸,亦為人食乎?”
楊萬里反應快,又是飲食的行家,立刻回敬道:“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
螃蟹就是無腸之物,楊萬里的巧對,惹來眾人大笑。后來二人去職閑居,互相之間書信往來,尤延之的問候語是:“羔兒無恙!”楊萬里的問候則是:“彭越安在?”
在寫給尤延之的一首和詩中,楊萬里寫道:“儂愛山行君水游,尊前風味獨宜秋。文戈卻日玉無價,器寶羅胸金欲流。”
詩句曲折婉轉,說的卻還是一只金膏大螃蟹。一對好朋友如此文字相戲,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