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會鄭州,古稱中原,簡稱“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伊川縣來說,總?cè)丝诔?0萬。并且,伊川縣擁有14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中原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首先,伊川縣隸屬于河南省洛陽市。在地理位置上,伊川縣北依洛陽城區(qū),南接嵩縣,東臨登封,西望宜陽,東北與偃師接壤,東南與汝州市毗鄰。伊川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qū),總面積1234平方公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伊川是中原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古稱伊國、伊闕,歷史悠久。而且,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名人名士出生于這里或者逝后長眠于此。因此,伊川古文化遺存極為豐厚,有古墓葬20多處。
夏代,該地區(qū)稱豫州伊闕地,周襄王時名伊川。春秋時期,今伊川縣一帶成為鄭國的疆域。到了戰(zhàn)國時期,韓國消滅鄭國,該地區(qū)成為戰(zhàn)國七雄——韓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伊川縣一帶屬三川郡。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在該地區(qū)設立新城縣,屬三川郡,后三川郡改為河南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今伊川縣一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后成為魏國的疆域。晉朝時期,該地區(qū)屬河南尹。
東魏改新城縣為伊川郡。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zhàn)爭頻繁和朝代更替,今伊川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在該地區(qū)設立伊州,又廢洛陽郡,析置伊川縣。 由此,對于伊川縣這一建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伊川縣并入洛陽縣。唐朝這一歷史階段,分天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今伊川縣一帶屬之。宋朝初期,設立伊陽、伊闕兩縣,屬河南府。熙寧時,廢伊闕縣為鎮(zhèn),并入伊陽縣。
最后,公元1139年,改伊陽縣為順州,后改順州為嵩州。元朝建立后,推行行省制,該地區(qū)屬河南江北等處行省。明朝,伊川縣南部屬嵩縣,隸屬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這一歷史階段,今伊川縣一帶屬河南省河南府。1932年,再次設立伊川縣。1986年2月,洛陽地區(qū)撤銷后,伊川縣歸洛陽市管轄。截至2017年,伊川縣這一千年古縣下轄10鎮(zhèn)4鄉(xiāng),總?cè)丝诩s為8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