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是封建宮廷中一個數(shù)量龐大而又特殊的群體。中國古代宮女真實生活狀態(tài):任人蹂躪,與牲畜并無差異,異常悲慘。她們不僅承擔著宮廷內院日常服侍主人的工作,還經(jīng)常有可能被皇帝臨幸,但最終往往得不到長久的恩寵。所以說命運是比較凄婉可憐的。

宮女身份的起源非常早,甚至早過封建社會出現(xiàn)的時間。在詩經(jīng)中就有一句“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意思是大夫所分配的任務不公平,給我的事情又多又勞累。這正是一個宮女的哀怨長嘆之詞。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早在秦始皇統(tǒng)一華夏并建立封建王朝之前,宮女的地位就已經(jīng)基本確定了。天下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子,男人們?yōu)榛实酃ぷ,女人們又供男人驅使。這樣的制度一直貫穿整個封建時代流傳了幾千年。

宮女在每一個王朝的歷史舞臺上都不曾缺席。我們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選秀女的情節(jié),大體上是符合事實的,但不同朝代也各有差異。東漢時期,挑選宮女的工作是在8月份進行。皇帝派出專門負責此事的大臣在城中巡視各家各戶,挑選符合要求的少女。年齡要在13歲至20歲之間。

另外容貌除了要清秀可人以外,更重要的是符合面相之法。也就是所謂的旺夫相,不能有不吉利的長相。這些少女被挑選出來全部帶到宮里,再進行一輪擇優(yōu)選拔。最終確定下來的,被安排在宮中服侍皇帝。這樣看來,平民百姓家的女兒就像繳納的賦稅一樣,只不過貢品是人罷了。

三國時候,各方的霸主在爭奪天下之余,也不忘充實后宮。東吳英才孫權是個勵精圖治之人。可他的后代孫皓就不行了,是個貪圖享樂的昏君。據(jù)史書記載,他采選宮女的范圍之廣可謂驚人。不僅限于普通老百姓家的閨女,甚至涵蓋了文臣武將家中的女兒。每當有女孩兒年齡到了十四五歲,就要首先接受宮中的檢閱挑選。選中的直接納入后宮,沒有被挑中的才可以自己嫁人。這種官民平等是多么的諷刺呀。

晉武帝結束了三國紛爭,但改朝換代并沒有讓百姓們看到希望。晉武帝一滅掉吳國就開始采選宮女。并且下詔嚴令不許官吏和百姓家的女孩成婚,以備宮中選拔。這道指令讓所有人都絕望了。有些名門望族為了不讓女兒被選中,無奈之下只好讓女兒們畫上丑陋的妝容,穿最破爛不堪的衣裳。這樣的場面,與幾千年后的歷史多么相似。婦女們?yōu)榱吮5闷桨,常用黑灰抹臉,穿上男裝,以此躲過敵人的魔爪。

提到淫樂,當然繞不開隋煬帝。據(jù)記載,他的后宮里面有品級的妃嬪就多達120多人。剩下的沒有品級的宮女更是不可計數(shù)。然而隋煬帝并不滿足于后宮的充實,每次出游到一個地方都不忘了檢視民女。只要看順眼的就強征到隨行隊伍中陪帝王伴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