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楊玉環(huán)自是史書中不可抹去的一抹艷色,關(guān)于她的羞花之容貌、與唐玄宗李隆基的纏綿悱惻,甚至連她的死都是說不完的故事。
楊玉環(huán)(公元719年——756年),號太真,姿質(zhì)豐艷,歌舞、音律大家。
開元二十二年楊玉環(huán)嫁與壽王李瑁為壽王妃,后武惠妃(壽王李瑁之母)去世,李隆基郁郁寡歡,有人以楊玉環(huán)“姿質(zhì)天挺,宜充掖廷”勸李隆基納楊玉環(huán)入宮,搶奪兒媳之名總是不好的,遂以為李隆基之母竇太后祈福的名義,令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召入宮中,于天寶初年冊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
“羞花”之名,楊玉環(huán)進宮后思念家鄉(xiāng),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含羞草?),恰巧被一宮娥看見,宮娥變到處說,楊玉環(huán)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玉環(huán)不止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羞花之貌,尤擅長歌舞、音律,于此上能與唐玄宗歌舞音律想和,堪為知音,霓裳羽衣曲、舞更是流傳千載,使得李隆基更為喜歡、迷戀,于是“三千寵愛于一身”。
老夫少妻的唐玄宗跟楊貴妃是恩愛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可為證。
愛屋及烏,玄宗對于楊貴妃的楊家人亦是極盡優(yōu)渥寵信,其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甚至原為市井無賴遠房兄弟楊釗,因善計籌,為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計算賭賬,被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職,操縱朝政。
馬嵬坡——紅顏散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奔逃蜀中,途徑馬嵬坡,軍隊嘩變殺死楊國忠并要求處死楊貴妃,唐玄宗為求自保,賜楊貴妃白綾一條,縊死。
是楊貴妃以一介女子之軀亂了大唐,終結(jié)了盛世嗎?
史書總有些避上諱言,喜歡把君王昏聵歸罪于紅顏禍水,這是極大謬誤。其實,楊玉環(huán)自入宮以后,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quán)力之爭,是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
君王通病,在開元盛世后,玄宗已極度自滿,加之年歲漸高,遂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試圖以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來穩(wěn)定邊疆,才會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終結(jié)了大唐盛世。
楊玉環(huán)是李隆基的“紅顏”,楊貴妃卻不是唐玄宗的盛世“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