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春節(jié)前后,回臺任“總統(tǒng)府資政”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接受蔣秘密使命,經(jīng)秘密渠道向中共發(fā)來了邀請毛澤東訪問臺灣的信息。毛澤東反應了,他曾對二度復出擔任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說:兩岸要盡快實現(xiàn)“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臺灣訪問。沒等共產(chǎn)黨回音,陳立夫在香港報紙上公開發(fā)表《假如我是毛澤東》一文,“歡迎毛澤東或者周恩來到臺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陳立夫特別呼吁毛澤東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chuàng)再次合作的新局面。”沒有等到回音,蔣介石永遠地走了。
蔣介石與毛澤東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wǎng),作者:佚名,原題:晚年毛澤東和蔣介石的統(tǒng)一夢
70年代上半期,對于毛澤東、蔣介石來說,是他們?nèi)松淖詈髿q月。歷史把他們的希望與遺憾、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憂傷交織到生命的最后。
1972年3月,在臺灣上空的濃重陰云中,蔣以86歲高齡出任第五屆“總統(tǒng)”,悲壯宣誓:“只要毛共及其叛國同黨一日尚存,我們革命的任務不會終止,縱使我們必須遭受千百挫折與打擊,亦在所不惜,決不氣餒。”但“英雄”暮垂,他的精神已支撐不住他的宏志。健康每況愈下,多種疾病與車禍交相而至,最后三年,他只公開露面三次。毛澤東推動了乾坤的轉(zhuǎn)移,但接連的勝利并未給這位巨人帶來太多的喜悅,“文革”這場風暴已讓他疲倦了,特別是林彪事件的強烈刺激,這位奮戰(zhàn)一生的偉人也處在疾病與苦悶的折磨中。
在毛、蔣個人間,毛澤東早已超然以“老朋友”呼蔣。國共爭雄,蔣使毛澤東家破人亡,迷信的蔣曾數(shù)次去掘毛澤東的祖墳,而毛澤東面對落在自己手中的蔣的祖墓、祖墳卻護之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文革”中,細心的周恩來一再指示不許沖擊溪口蔣宅墓地,但1968年還是有人闖入,炸毀慈庵,所幸未移動遺骨。蔣介石在臺得知,囑其兒孫“永記此一仇恨不忘,為家為國建立大業(yè),光先袷后,以雪此家仇國恥也。”但中央政府很快修復并嚴加保護。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巧妙地把蔣“拉”入中美間的歷史性對話中,他握著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語:“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對這件事可不贊成了。”輕松一語把中美蔣三方本來很敏感微妙的關(guān)系清晰地點化了。當尼克松問道:蔣介石稱主席為匪,不知道主席稱他什么?毛澤東哈哈大笑,周恩來代答:“一般地說,我們叫他們‘蔣幫’。在報紙上,有時我們稱他作匪,他反過來也叫我們匪,總之,互相對罵就是了。”主席說:“實際上,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長得多。”
在擰開美國大門一周年時,毛澤東又迫切地去擰國共間那扇僵鎖了幾年的門,他的思維向“和平解放臺灣”的基點回落。國家體育機構(gòu)仍作先鋒:主動邀請臺灣運動員、教練等到京參加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亞運會選拔賽、全運會等;對應邀回國參加比賽的旅日、旅美等臺籍同胞熱情接待,并召開座談會、聯(lián)歡會闡述中共的政策。有關(guān)部門恢復“二·二八”紀念活動,廖承志、傅作義等著名人士紛紛走出,發(fā)表談話,重新強調(diào)“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后”,“歡迎臺灣各方面人員來大陸參觀、探親、訪友,保障他們安全和來去自由”。1975年里,司法機關(guān)連續(xù)特赦了全國在押的293名戰(zhàn)爭罪犯、95名美蔣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特人員,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養(yǎng)起來,愿去臺灣的給路費。病榻上的毛澤東在竭盡全力地向歷史作著交代。
1973年5月中旬,香港啟德機場落下了久違八年的第一架中國民航客機。
機上抬下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他就是人所共知的國共和平使者——章士釗。中斷七年的海峽兩岸和平統(tǒng)一進程因他的到來開始了新啟動,香港轟動。92歲高齡且重病纏身的章士釗,承負著毛、周兩位巨人的巨大期待,來到了他人生的終點站。在殷夫人家,兒女陪侍在側(cè),周恩來安排的警衛(wèi)、醫(yī)生、護士、秘書、廚師、保姆等小心護衛(wèi)著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寶貴生命。章到港第一天,就急匆匆地安排會見各方面的朋友,以打通與臺的聯(lián)系。他叮囑回京的女兒章含之,轉(zhuǎn)告毛主席、周總理,他最多在港停三個月。但風燭殘月,7月1日,章的生命之火在香港——這個國共勾連的驛站熄滅了,他把自己的生命最終留在國共再攜手的民族統(tǒng)一事業(yè)中。
掩卷而思,國共“合”“分”70載,演繹出了多少人生的成敗榮辱、多少人生的感嘆呀!這里寫著像章士釗、曹聚仁、張學良這樣獻身兩黨聯(lián)袂事業(yè)的人士的憂與喜,也寫著張治中、李宗仁等跳出黨派恩怨人士的殷殷期盼,李宗仁逝前給毛、周信言:“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后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的前途為念。”張治中逝前遺囑:“二十年來,我所念念不忘的是解放臺灣這一片祖國的神圣領(lǐng)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