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駕崩后,武則天出宮入長安感業(yè)寺做了尼姑,時年26歲。雖然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寺院里,一日三餐淡飯粗茶,天天誦經拜佛做功課,但武則天卻顯得沉著冷靜,默默地忍受著寺內清規(guī)戒律的折磨。
她每天做完功課,就主動去做些粗活,或打掃庭院,或修花種草。管理寺院的尼姑們對曾在宮里享受過榮華富貴的武則天總是敬而遠之。
起初,武則天幫寺里的尼姑掃地,她們故意把污水灑她一身,叫她靠邊站,不要在這里礙手礙腳。武則天幫她們修花,她們就去拔草,故意冷落她,要不就冷言冷語諷刺她、刺激她,但武則天忍辱負重,不停地干活。
一天,一個小尼姑在清掃大殿時,不慎把觀音大士像前的長明燈打翻了,闖了大禍。打滅長明燈,就是斷了寺院香火,那還了得!見老主持走過來,小尼姑手足無措,渾身哆嗦。
武則天看在眼里,剎那間她搶先一步,跪在老主持面前,說是自己不會干活打滅燈的,甘愿受罰。
老主持見武則天態(tài)度誠懇,主動認錯,又是受過先帝太宗寵愛的才人,只說了聲:“還不趕快點上”就走了。
小尼姑闖下的這場大禍被武則天掩飾過去了。從此,小尼姑對武則天感激不盡,親熱地叫她為師姐。武則天就是這樣,用一樁樁自己很下心計的細微行動贏得了尼姑們的好感和親近。
武則天能夠在地獄般的感業(yè)寺忍辱負重,是因為她抱有走出苦海的一線希望。大子李治的旦旦信誓還時時響在耳邊,太子贈送她的定“情”信物九龍羊脂玉鉤日夜不離她身。
她等呀盼呀,兩年過去了,太子已經繼位做了皇帝,但她還沒得到離開苦海的音訊,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煩躁不安。
這天是先帝太宗的忌日。天剛蒙蒙亮,感業(yè)寺就開始舉行祭奠先帝的法會。先帝靈位前,長明燈半明半暗,一對半殘紅燭忽閃忽現(xiàn),香爐里余煙繚繞。幾個尼姑跪在案桌前敲著木魚,口念經文,為太宗超度亡魂。武則天右手機械地敲著木魚,翻閱經卷的左手卻一動不動,兩眼直愣愣地凝神思索什么。
看門小尼姑急匆匆跑來稟報老主持:“皇上駕臨感業(yè)寺祭奠先帝來了!”老主持從地上站起來,吩咐眾尼姑立即準備香茶果品迎接圣駕。
高宗李治帶幾名貼身太監(jiān)進入大殿,在先帝太宗靈位前上香祭拜。
老主持跪伏在高宗身后說:“請皇上到客殿休息。”
高宗來到客殿坐下,問道:“武媚還在寺里嗎?”
老主持答:“在。”
高宗沉默片刻,說:朕今日來一是祭奠先帝,二是看看寺里的供養(yǎng)情況。”
這時,太監(jiān)把帶來的金銀玉帛送給寺院,老主持拜謝后,讓一個小尼姑去叫武則天。不一會兒,武則天出現(xiàn)在門口。她頭包白巾,身穿黑法衣。老主持、眾尼姑、太監(jiān)們都悄悄地退出客殿。
武則天一面垂淚,一面跪伏在地,說,“武媚;噬先f歲!萬萬歲!”
高宗急忙將她扶起,動了舊情,熱淚盈眶:“媚娘,這兩年可苦了你啦!”
武則天淚流滿面,說:“只要皇上不忘盟誓,武媚什么苦也能忍受。”
高宗安慰她說:“來日方長,苦盡甘來!”
從此以后,高宗常來感業(yè)寺同武則天幽會。
有一次,一見面武則天就哭泣起來,說她懷孕了,卻還是個尼站,羞愧得無臉見人。高宗回宮,只得把這事告訴王皇后。王皇后再三思考,就認可了武則天入宮侍寢。
原來,當時王皇后正同蕭淑妃爭寵,她想利用武則天制服蕭淑妃。王皇后不能生育,高宗也不喜歡她,卻寵愛嬌媚動人、生有皇子的蕭淑妃。蕭淑妃的兒子雍王素節(jié)聰明玲俐,也是高宗喜愛的皇子。如果高宗把素節(jié)立為太子,王皇后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她想:讓武則天入宮,可以一箭雙雕。一是轉移高宗對蕭淑妃的寵愛;二是可以同武則天聯(lián)合起來,詆毀蕭淑妃。
武則天入得宮來,高宗每夜都同她一起。她了解高宗多情善感的弱點,對他謙恭有禮,溫柔體貼。不久,高宗不僅忘了王皇后,也漸漸忘了蕭淑妃。
高宗被武則天的妹麗和嫵媚弄得恍恍惚惚,而武則天頭腦卻很清醒。她用腦多,用情少。她不愿作第二個蕭淑妃,也不想因受寵而得罪王皇后。于是地假惺惺地勸高宗去親近皇后和蕭妃,不要冷落地們。甚至有時還動情,流淚。高宗被感動了,稱贊她寬大為懷,更加疼愛她,不愿離開她。
一天,高宗來見蕭淑妃。他說:“愛妃,這些日子我冷落了你……”高宗還沒說完,蕭妃大發(fā)醋勁,冷冷地說:“你還來干什么?”
“因為愛你呀!”高宗想親她。
“哼!愛我?跟妖尼姑玩膩了吧!”蕭淑妃躲開高宗,又諷刺說:“那個狐貍精給你灌了什么迷魂湯,使你如此入迷!”
高宗聽蕭淑妃罵武媚是妖尼姑、狐貍精,已經不高興了,但仍克制著說:“你怎么這樣罵人?”
蕭淑妃又用更難聽的話刺激高宗:“我這樣罵地,罵得有理。武媚過去迷住先帝,現(xiàn)在又迷住了你,她不是狐貍精是什么?”
高宗再也忍不住了,說:“不許罵她,你罵她,等于罵我!”說完,轉身走了。
高宗回到武則天那里,氣得渾身發(fā)抖。武則天不知出了什么事,忙跪下道:“請皇上保重,不要氣壞了龍體!”她扶高宗坐定,輕柔地給他撫胸捶背。
高宗冷靜下來,把蕭淑妃罵武則天的話全說了出來。最后說:“這個賤人真不識抬舉,不是你勸我,我還不去呢!她倒辱罵你。”
武則天心里暗喜,卻裝得若無其事地說,“她罵我什么,我都不在乎,皇上不必生氣。”
高宗又稱贊武則天虛懷若谷,寬厚仁慧,說他以后再也不見蕭淑妃了。高宗把武則天晉升為昭儀,地位僅次于皇后和四妃。武則天已經制服了蕭淑妃,下一個目標就是制服王是后了。
不久,武則天生下了在感業(yè)寺懷的女兒,取名弘。她對王皇后陽奉陰違,口是心非。表面上說王皇后是她母子脫離苦海的大恩人、活觀音,千恩萬謝,終身不忘王皇后的浩天宏德。暗地里卻不滿足于做昭儀,覬覦皇后的位置,想做萬人之上的國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她先竭力拉攏、收買宮中上下女官、太監(jiān)、宮娥,因為離開這些人,她就像瞎子、聾子,會使她耳目閉塞,一事無成。
機會終于來了。在武則天親生的小公主尚未滿月的一天,王皇后大清早又來看小公主,她不能生兒有女,對皇帝的親骨肉特別喜愛。她見小公主睡得又甜又香,只看了一看,親了一親,并不打擾武則天母女就走了。
武則天知道王皇后來過,心生一條毒計。她想:若把嬰兒掐死,嫁禍于王皇后,高宗必然大怒,肯定會更加憎恨王皇后,這樣就為自己進階皇后寶座清除了障礙。主意一定,武則天就狠心活活窒死了親生女兒,蓋好錦被,轉身到御花園玩去了。
高宗下朝回官,興沖沖地去看小公主,卻嚇得猛叫起來。原來小公主面如土色,雙目緊閉,早已斷了氣!太監(jiān)、使女、乳娘都魂飛魄散,一齊跪在地上,高宗大聲訓斥:“這是怎么回事?這是怎么回事?。”
武則天從花園跑回來,看了死去的小公主一眼,就大哭大鬧起來:“早晨還好好的,怎么一會兒就沒氣了?”她轉身問使女、乳娘:“剛才有人來過沒有?”
乳娘全身哆嗦:“皇后娘娘來看過小公主!”
武則天故作驚訝,說:“我怎么不知道皇后娘娘來過?”
乳娘答道:“皇后娘娘見小公主睡著了,她讓奴婢不要打擾你。”
高宗猛吃一驚,忙問:“還有別人來過嗎?”
乳娘搖搖頭說:“沒有了。”武則天哭得死去活來,高宗目瞪口呆,沉默不言,心里難以平靜。他認為王皇后嫉妒武則天,但想不到她竟會干出這種喪盡天良的獸行!
王皇后當然不會承認,但有口難辯,只有她來看過小公主啊!誰叫她平時不拉攏宮中的人,在關鍵時刻誰肯站出來說句公道話呢。
高宗本來就討厭王皇后,現(xiàn)在又增加了對她的新怨恨。他左思右想,決定將她廢除?墒,王皇后是高宗做太子時由太宗選定的,她出身門第高,在朝廷受人尊敬,廢除王皇后須經朝廷重臣同意才行,高宗的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
可是,武則天豈肯罷休,她性烈不馴,終于又想出了一條足以置王皇后于死地的毒辣的陰謀。
在小公主死后不久,一天,有太監(jiān)來向高宗告密,說王皇后床下埋了一個小木頭人,上面刻著皇上的姓名和生辰八字,還有一根鐵針扎在小木頭人的心田里。
起初高宗半信半疑,但想起自從小公主死后似乎一直有點心痛,于是越發(fā)心驚肉跳起來,他立即帶太監(jiān)們去查看,果然在王皇后床下搜出一個小木頭人。高宗質問王皇后為什么要害死他?她滿身是嘴也莫想辯清。
在武則天的緊緊催逼下,高宗再次提出廢后問題。一天,他召重臣們入內殿商議,他說:“王皇后用魔法陷害我,理當處死,若再不廢掉她皇后位置,必遭天下人恥笑。我想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眾位大臣意見如何?”
元老重臣中總攬朝政的宰相褚遂良上前說:“陛下,王皇后是先帝選定的。先帝彌留之際,在病榻握住老臣的手說:‘朕將愛兒愛媳托付給你們,要忠心耿耿輔助他們治理國家。’這遺詔陛下也親耳聽到,F(xiàn)在說王皇后犯罪,又無明證,不該輕易廢除她。”
高宗早有準備。褚遂良話音剛落,高宗就命令太監(jiān)呈上從王皇后床底下搜出的小木頭人,讓群臣傳看。
褚遂良仔細看完后,又奏道:“這小木頭人一定是別人雕刻的。如果只有物證,沒有人證,那只能說明是別人栽贓陷害王皇后的。對栽贓人,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輔國元勛中手握兵權的太尉長孫無忌,接著奏道:“退十萬步說,若陛下一定要另立皇后,也應該在名門貴族中選擇,何必要立武昭儀呢?武昭儀出身低微,又曾經侍奉過先帝,如立為皇后,恐以惡名留世,請陛下三思。”幾位重臣異議,使高宗又舉棋不定,十分煩惱。
這時,武則天派出心腹收買朝臣中李義府、許敬宗。這兩人想借機邀功,投靠在武則天門下,于是看風使舵,一唱一和。李義府首書奏請冊立武昭儀為皇后;許敬宗在高宗左右大造輿論,說:“田舍翁多收了十幾石麥子,還想換個婆娘,何況貴為天子呢!”
武則天又派出心腹到另一位元老重臣李勣府上送禮求情,李勣見大勢不可移,為了討武則天的歡心,要求單獨會見高宗,勸高宗不必為此事過度煩惱。
李勣態(tài)度模棱,說:“廢后立后,是皇帝宮中家事,皇上自己決定就是了,何必征求外人同意呢!”
高宗頓時醒悟,心想:“言之有理,這是我自己的家事,我愛怎么決定就怎么決定,何必去問外人呢。”
這樣內外夾攻下,終于促使高宗下了決心,傳下圣旨,以莫須有罪名把褚遂良、長孫無忌等輔國重臣一個個貶斥逐殺了,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平民,囚禁入冷宮,他們的家族一律流放。
這樣655年10月的一天,武則天身著皇后禮服,登上肅義門,接受璽綬,百官向她山呼朝賀,武則天時年32歲。王皇后和蕭淑妃,后來都被武則天責令打了一百杖,又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甕中,被活活折磨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