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朝代,而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更是群英薈萃,如李孝恭、段志玄、侯君集、徐世勣等,每一個都能獨當一面,而能夠駕馭這些名將的李世民自己也是一個出色的統(tǒng)率,是中國皇帝中最會打仗的。但在當時能夠像李世民一樣統(tǒng)率這些名將的還有一個,那就是李靖,李靖文韜武略,戰(zhàn)功赫赫,乃唐初第一名將,就連李世民也對他有所忌憚,到死都不放心李靖。
李靖出身于將門世家,祖父李崇義任殷州刺史,父李詮任趙郡太守。李靖少時就顯露才華,其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經(jīng)常與李靖談論兵法,并稱贊道能與自己談論孫武吳起兵法的只有李靖。李淵擔任太原留守時,李靖被派到了他麾下任事,此時天下大亂,各地叛亂頻出,群雄并起,李淵也暗中招兵買馬,準備起事,李靖察覺到了李淵的不軌行為,遂出發(fā)前往江都向隋煬帝揭發(fā),奈何中原已亂,道路難通,被堵在了長安,而李淵也已經(jīng)起兵叛亂,攻下了長安,俘獲了李靖,本要將其處斬,李靖臨刑前說:“您興兵是為了天下,為何要以私人恩怨而斬殺壯士呢?”李淵欣賞他說的話還有才能,是故釋放李靖,將其招入麾下。
為了平定南方的蕭銑,李淵任命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為行軍長史,攻打蕭銑,不出兩月,即消滅了南梁。后輔公祏舉兵反唐,李淵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攻滅輔公祏。南方已經(jīng)平定,接下來唐朝的目標轉(zhuǎn)移到了北方的突厥,遂調(diào)李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以抗擊東突厥。李淵在位時,喜歡任人唯親,大多使用自己的親族來統(tǒng)率軍隊,如李世民、李孝恭、李神通等,讓有才能的人居于副將進行輔佐,而經(jīng)過玄武門之變后上臺的李世民,改變方針,打壓李氏皇族,讓有才干的人擔任要職,李靖也由此成為正式的統(tǒng)率。
東突厥內(nèi)部發(fā)生內(nèi)亂,薛延陀、回紇相繼叛離,又遭遇風雪,馬羊損失嚴重,國力衰減。唐太宗趁此任李靖、徐世勣、柴紹、李道宗、衛(wèi)孝杰和薛萬淑兵分六路進攻東突厥,總共10余萬軍隊皆受李靖節(jié)度。李靖率領(lǐng)3000驍騎突襲襄城,東突厥頡利可汗慌忙敗走,想通過投降唐朝來獲取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而李靖在議和期間率兵攻打頡利,頡利最終被俘,東突厥滅亡。李靖剿滅東突厥功勞甚大,李世民在慶祝滅突厥的勝利時,也對李靖忌憚起來,李靖也識相的謹言慎行,不出風頭。后吐谷渾進犯涼州,李世民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tǒng)領(lǐng)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彥和高甑生五位行軍總管,進攻吐谷渾。經(jīng)過兩個月的時間,攻滅了吐谷渾。李靖功高卓著,但也功高震主,是故從此閉門不出,不問朝政,即便如此,李世民還是對李靖不放心,因為李靖這個人戰(zhàn)功卓著,明顯強于其他將領(lǐng),而本人又謹言慎行,不把心事吐露于人前,再加上活得久,已達七十高齡竟然還活著,如此種種都讓李世民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司馬懿,司馬懿也是才能突出卻小心謹慎,也活得久,平時唯唯諾諾,最后卻反戈一擊,將曹氏宗族殺了個干凈,李世民害怕自己死后,李靖會成為第二個司馬懿,一直不放心。此時,李世民想攻打高句麗,而李靖稱病在家,更加加深了李世民的猜忌,遂以司馬懿雖老但仍為曹魏效力的例子來敲打李靖,李靖馬上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只好以老邁的身軀隨帝出征。直到李靖死后,李世民才放心,沒過幾天也死了。自古有才能的人功高震主都會受到忌憚,無論是面對平庸的皇帝,還是英武的皇帝,李靖的下場還好,至少能夠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