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年,西晉滅吳,宣告中原統(tǒng)一,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投降后,封為歸命侯,被幽禁在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宴會群臣,召見孫皓,孫皓一進來就先對晉武帝叩首請罪。
晉武帝待其行禮完畢,指著坐席上最后一個位置對孫皓說:“朕設(shè)置的這個座位等待你很久了。”
孫皓雖然是投降的君王,但是仍然牙尖嘴利的回應(yīng):“我在南方,也一樣設(shè)置了這樣一個座位等待陛下你。”
也許是因果循環(huán),一語成讖,在東吳滅亡37年后,晉元帝司馬睿確確實實被攆到南方。
又有一次,西晉的開國元勛賈充刁難孫皓,他問孫皓:“聽說你在南方的時候,挖人眼睛,剝?nèi)嗣嫫,這是對于什么罪行的懲罰?”
孫皓面不改色地回答:“那些為人臣子,但是弒殺君王,奸惡不忠的,就要用這種刑罰。”
賈充曾經(jīng)指使手下當眾殺死了魏帝曹髦,因此孫皓說這話就是在陰陽賈充這個背主小人,賈充聽后不發(fā)一語,悻悻而退。
還是關(guān)于剝?nèi)嗣嫫さ氖,這一次丟臉的是另一個大臣王濟。
晉武帝與王濟下棋,孫皓在一旁觀看,晉武帝揶揄的問孫皓:“你為什么喜歡剝?nèi)嗣嫫?”
孫皓回應(yīng)道:“我看見在君王面前無禮的人,就會剝了他。”
這句話搞得王濟尷尬不已,因為下棋的時候王濟把腳伸進了棋盤下面,這是一種非常失禮的行為。
最后,尷尬的人又輪到了晉武帝,晉武帝有一次一時興起問孫皓:“聽說你們南方人喜歡寫《爾汝歌》,你寫得出來嗎?”
孫皓這時候正在喝酒,于是舉起酒杯對著晉武帝吟誦道:“以前我和你是鄰居,現(xiàn)在我是你的臣子,敬你一杯酒,祝你萬壽無疆”
(原文:昔與汝為鄰,今為汝做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晉武帝聽了立即感到后悔,因為在當時“爾”“汝”一般用在同輩之間,而且是略帶輕視的意味,在這里他明顯被孫皓占了便宜。
就是這么個牙尖嘴利的孫皓,在降晉四年之后病死在洛陽。宣告著最后的三國滅亡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千古風流人物……
自黃巾起義,天下大亂開始再到司馬炎消滅吳國,三國歸晉。期間大小戰(zhàn)役不計其數(shù),文臣武將各領(lǐng)風騷,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主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混戰(zhàn)時代,但絕不是最后一個。
看啊,塞外的胡風吹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