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時常讓外國人摸不著頭腦!度嫛分械脑S多招數(shù),恐怕是歐洲君主們被幾輩子也想不出來的。其中“借刀殺人”無疑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這一招被用了上千年,還一直有效。
秦始皇要滅趙國,借趙王遷之手除掉了克星李牧;周瑜想打贏赤壁之戰(zhàn),靠曹操之力處決了熟悉水戰(zhàn)的蔡瑁和張允;完顏宗弼(金兀術)想滅南宋,憑高宗和秦檜的助攻干掉了最忌憚的岳飛;皇太極想收拾絆腳石袁崇煥,也抓住崇禎的多疑心理,制造袁大都督通敵的假象。
不過,說起借刀殺人,我只服朱棣。
(一)駙馬梅殷之死
永樂元年(1403)十月的一個早上,天寒地凍,南京城中的文武高官從各地趕赴東邊的紫禁城,和朱棣一起商討軍國大事。可就在這一天,出大事情了。
一個侍衛(wèi)慌慌張張地闖入殿來,“撲通”跪倒:“萬歲,大事不好!”
原來寧國公主的丈夫梅殷,被人發(fā)現(xiàn)在笪橋下投水自殺。朱棣聽說之后,臉上似乎有不悅之色。
是啊,朱棣剛剛上位、改了年號,還有太多事情要辦、太多任務要扛。梅殷身為駙馬,不想著為朝廷分憂、為萬歲出力、為公主爭氣,卻自殺了,這是對誰有意見呢?
朱棣擺出一副震驚的表情,鄭重宣布:“人死不能復生,一定要厚葬。”
朱棣退朝之后,正打算休息,寧國公主已經(jīng)聞訊奔來,在四哥面前一通哭鬧,說丈夫的死沒有這么簡單,一定有小人暗算,請皇上主持公道,等等。朱棣于是下令調(diào)查此事。
很快有目擊證人舉報,梅殷不是自己從橋上跳下的,而是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wèi)指揮趙曦硬生生給擠下去的!二人當然被抓進了大理寺監(jiān)獄,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們的供詞,卻把審理的官員給嚇住了。
二人被打得皮開肉綻,一邊求饒一邊哭喊:“此上命也,奈何殺臣!”(這都是皇上的主意,我們都是奉命行事啊!)
真的是朱棣的主意?還是譚趙二人惡意誹謗?在那個專制的年代,你就算只說一句皇上的臉沒洗干凈,萬歲爺都可以名正言順地殺了你,何況這樣大逆不道的說辭呢?
“大膽狂徒,居然敢污蔑圣上,來人啊!”
幾個壯漢走上前來,掄起鐵錘,照著二人的嘴上就是一頓亂錘之后,就被拖出去處決了。
顯然,審案官已經(jīng)得到了最高指示或者最終暗示,怎么處理都不用承擔風險。但這兩人到底真是接受了朱棣的任務,還是因為看出皇上不喜歡梅殷,為邀功請賞而自作主張,無人可知。但不管怎樣,朱棣從此又少了一個眼中釘。
原來在靖難期間,梅殷以總兵官身份鎮(zhèn)守淮安。朱棣率領靖難大軍南下,以為祖先進香之名,想要通過妹夫的防地。按理講,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但梅殷卻不肯給燕軍讓道。朱棣寫信給妹夫,懇切地說:“現(xiàn)在我起兵鏟除皇帝身邊的惡人,天命所歸,誰也無法阻擋。”但梅殷居然把使者的耳鼻通通割掉,放其回還,還說留下這人的口舌,就是為了給朱棣講講君臣大義。
不過,朱棣還是繞道占領了京城,并強迫寧國公主寫下血書,召梅殷還京。永樂元年(1403),擅長搬弄是非的都御史陳瑛,上書說梅殷“蓄養(yǎng)亡命”,“詛咒”天子。朱棣當時并沒有采取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下屬的做法,與當年朱元璋部將廖永忠處理小明王韓林兒的招數(shù)如出一轍。難怪有人會感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都善于讓屬下背鍋。
(二) 藍玉案背后有朱棣的影子?
還有一個歷史疑案似乎也和朱棣有關,那就是震驚天下的藍玉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大明帝國戰(zhàn)功卓著的名將、朱標舅父藍玉以謀反罪被滿門抄斬。
藍玉死了,誰最高興?肯定不是他的甥孫朱允炆。明朝大學者王世貞曾經(jīng)認為,藍玉被控謀反和被處決,燕王要負主要責任。這個觀點也許夸大了事實,但并不是空穴來風。
坐上了金殿,當上了國君,很多事情當然不好自己拋頭露面,很多目標,當然不必自己親自鏟除?倳腥藶榱吮憩F(xiàn)忠心,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三)有一個人叫陳瑛
陳瑛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建文元年(1399),他被聘為北平僉事,原本是應該監(jiān)視燕王的,結果卻被朱棣收買,替他傳遞情報。事情敗露之后,陳瑛被調(diào)到廣西。朱棣在南京繼位之后,立即想到了陳瑛,提拔他做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陳瑛原本就生性殘忍,現(xiàn)在得到了朱棣重用,更是將其嗜血的一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追查建文余黨的行動中,陳瑛表現(xiàn)得可比朱棣要積極多了。而且,他知道有些事朱棣不方便做,當下屬的就得給皇上分憂!
永樂元年(1403)八月,陳瑛彈劾歷城侯盛庸,稱后者誹謗皇上,這位在東昌大敗朱棣的將軍被迫自殺;第二年,他彈劾曹國公李景隆圖謀不軌、妄想起兵;他還攻擊李景隆的弟弟李增枝,說此人明知大哥有不臣行為卻隱瞞不報,不僅如此,還多置田產(chǎn)、偷養(yǎng)家奴,實在居心叵測。于是,這哥倆就在監(jiān)獄里團聚了。
隨后,陳瑛彈劾長興侯耿炳文,說他家的衣服、器皿上有龍鳳圖飾,有謀反的傾向。為了不牽連兒孫,七十歲的老將軍主動“畏罪自殺”,卻還是沒能保住三個孩子的性命。
這些人都是朱棣相當忌憚、卻一時半會兒沒有正當理由收拾的。但陳瑛卻能將他們置于死地,一定程度上是替主子出了惡氣,做了朱棣潛意識里想做但不方便做的事情。
隨著陳瑛的膽子越來越大,步子也越來越大,不光陷害曾經(jīng)和朱棣有過節(jié)的,甚至開始“治理”和朱棣有交情的。他彈劾駙馬胡觀強占民女、納娼為妾,并參與李景隆謀反。但朱棣卻指示,不必追究胡觀的責任。后來,陳瑛竟然還彈劾在靖難前向朱棣告密的張信,說此人擅自侵占練湖及江陰官田,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
縱觀歷朝典故,這種酷吏只不過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一把刀,用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要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