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有四位滿族將軍,即中將萬毅,少將趙承金、郭維城、白志文。其中,白志文還有一層身份——八旗子弟。
滿清入關后,對旗人實行優(yōu)待政策,只要你是旗人,自打娘胎一落地,就能在朝廷那里領一份糧米,號稱“鐵桿莊稼”。白志文是鑲白旗出身,父親還是個五品官,又能多領一份皇糧。
白志文生于1903年,在他8歲之前,也就是辛亥革命之前,享受了幾年快樂的時光,錦衣玉食,吃喝不愁。但當滿清滅亡后,幾十萬八旗子弟的“鐵桿莊稼”全都倒了,有的王爺沒轍,只好抹開面子,上街拉洋車。
白家也一樣,沒有了生活來源,清政府又不讓旗人有一技之長,沒有生存技能,白家只能吃隔年的余糧。沒幾年,余糧也吃光了,為了生計,家里忍痛把妹妹賣給了漢人地主當丫環(huán)。白志文為了活下來,在1924年參加了西北軍名將胡景翼的軍隊。后來,國民黨把這支軍隊改編為獨立15旅。
過了幾年,蔣介石讓獨立15旅去陽新縣打紅軍,明顯是讓這支雜牌軍當炮灰。白志文知道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就動了起義的心思。1929年,白志文槍斃了連長,帶著愿意奔向光明的士兵投奔蘇區(qū)。
大家忍饑挨餓,翻了兩天山路,有人說還參加什么紅軍,不如當山大王自在。白志文反對:當個山大王,以后還要被反動軍閥收編,還得受欺負,你們要走自便,我這輩子跟定紅軍了!
還好,90多個人,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又找了一天,終于見到了紅軍主力,白志文出任紅軍第5縱隊教導大隊中隊長。
白志文打仗非常猛。1930年4月,白志文跟著紅5縱隊打陽新縣城,因為他沖在最前面,被一顆子彈打中右腿。白志文在戰(zhàn)友的攙扶下,藏在一個老鄉(xiāng)家里,同行的還有個衛(wèi)生員。
衛(wèi)生員要給他做手術,可沒有麻藥,只有一把刀,怎么辦?白志文看著大腿越來越腫,再不治,腿就要廢了,就說,你給我放血吧,我能挺得住。
衛(wèi)生員一咬牙,把傷口割開一個大口子,然后一點點地刮血,再用布條一點點把膿血拉出來。白志文疼得滿身是汗,咬碎鋼牙,硬是一聲不吭。大家知道后,都非常佩服,說你這不是關二爺轉世嗎?
等傷好之后,白志文又在建寧之戰(zhàn),俘虜敵軍二百多人。彭德懷非常欣賞白志文,讓他進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yè)后出任紅5師15團團長。
1931年就是紅軍團長,這在授銜時應該是什么級別?
當時,黃永勝是團長,王宏坤也是團長,劉亞樓是團政委,陳錫聯(lián)是營政委,謝富治更只是連級干部,后來全部授上將。
1932年,白志文又因功升為師長。紅軍時期的師長,基本上是要授上將的,授中將都是低的,就更別說少將了。像鐘偉、段蘇權,紅軍時期也都是師級干部,聽說自己的軍銜只是少將,都大發(fā)脾氣,接受不了。
抗日戰(zhàn)爭時,白志文任八路軍留守兵團5團團長。八路軍的團級是什么級別呢?看看這些名字吧:楊得志、鄧華、李天佑、楊勇、韓先楚、劉震、楊成武、宋時輪、賀炳炎、陳錫聯(lián)、謝富治、彭紹輝……清一色的上將。
像白志文這樣的級別,您覺得應該授什么軍銜呢?
毫無疑問,這就是上將的資歷,即使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降一級給個中將總可以吧?結果連中將也沒有,只給了個少將。
很多人不服氣,為他鳴不平,說你應該去爭一爭,但白志文說:“有什么好爭的?多少人連命都沒了,我們命大活下來了,評一個少將就應該知足了。”
1986年4月3日,一生傳奇的白志文逝世,活了83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