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貸款裸貸敲詐案,受害人家屬與嫌疑人聊天記錄。警方供圖
韶關貸款裸貸敲詐案,嫌疑人把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和裸照發(fā)到網上公開。 警方供圖
深圳偽造虛假貸款證明收取手續(xù)費案涉案嫌疑人。 警方供圖
免抵押、低利息,大學生就能輕松享受便捷貸款?這些打著“互聯網+金融”幌子的各類“校園貸”,很有可能暗藏陷阱!國內有些地方出現學生因此輟學的現象,甚至釀成自殺悲劇,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近日,在公安部的協(xié)調指揮下,河北、吉林、上海、福建、陜西等地警方密切配合,廣東省公安廳組織廣州、深圳、佛山、韶關、東莞等市公安機關開展“颶風19號”專案統(tǒng)一收網行動,集中對涉“校園貸”及其關聯違法犯罪活動進行重拳打擊,共摧毀犯罪窩點20余個,抓獲嫌疑人180余名,破獲案件190余宗,受害學生350余人。
●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 吳珂 通訊員 曾祥龍 張華偉 黃康靈
行動
成功摧毀多個犯罪團伙
今年3月,廣州警方接到大學生張某報案,稱其被推送廣告誘騙至一個叫“某易貸”貸款平臺進行貸款,先后4次以“資料費”“服務費”“保證金”“保險費”等名義轉賬給該平臺3000元。期間廣州、佛山等地相繼發(fā)現在校大學生被以培訓、低息貸款及冒用身份證進行網絡借貸等為名進行詐騙線索。
該類案件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位省領導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嚴厲打擊此類針對在校學生的違法犯罪,堅決維護包括學生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廣東省公安廳對此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專案組,對全省網絡兼職詐騙犯罪線索進行集中梳理,將涉“校園貸”違法犯罪列為“颶風19號”專案,部署全省開展偵查。在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yè)的配合下,專案組以與“校園貸”有關的電信網絡詐騙、合同詐騙、非法拘禁、故意傷害、敲詐勒索等針對大學生違法犯罪活動為重點,先后梳理出三批涉“校園貸”違法犯罪線索,掌握犯罪窩點20余個,涉及廣東、河北、吉林、上海、福建、湖北、云南和陜西等多個省市。經過兩個月的縝密偵查,專案組鎖定了相關犯罪團伙的作案手段、方式等犯罪證據。
5月下旬,在公安部協(xié)調指揮下,專案組部署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河源、東莞、茂名等地警方,統(tǒng)一開展涉“校園貸”違法犯罪收網行動,成功摧毀多個犯罪團伙,抓獲嫌疑人180余名,破獲案件190余宗,受害學生350余人,查扣電腦、手機、銀行卡、賬簿、詐騙劇本等涉案證據一批。
現象
“校園貸”良莠不齊問題突出
據了解,目前活躍在校園之間的網絡貸款平臺較為復雜(P2P平臺、小額貸款平臺和民間借貸平臺),不同類型的平臺在準入門檻、風險控制和行為治理上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良莠不齊、雜亂無章等現象比較突出。不法分子和機構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幌子,將高利貸、金融詐騙等“黑手”伸向大學生群體。
從廣東警方所辦理案件的情況看,目前“校園貸”詐騙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向在校大學生推送貸款廣告,以免抵押、低利息為誘餌誘導學生貸款,并要求繳納貸款“手續(xù)費”“管理費”“保證金”等費用,收到學生支付款項后即將其“拉黑”不再聯系。
一種是串通“職業(yè)培訓機構”舉辦職業(yè)指導講座,夸大培訓效果,與學生簽訂聲稱能提高綜合技能的培訓合同,并與貸款公司勾結,誘導學生貸款支付學費,從中詐騙學生。
還有一種更為極端的,要求學生提供照片、視頻、身份證和家屬電話號碼等作為貸款抵押和擔保,一旦學生無法如期還款,便以此威脅,勒索錢財。
縱深
整頓“校園貸”亂象是系統(tǒng)工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大學生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校園消費金融的實際需求,許多金融平臺(P2P等)、民間小貸公司等機構趁勢而入,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貸款業(yè)務,于是各種“校園貸”應運而生,在全國各大校園風靡一時。
“校園貸”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金融平臺,在給學生提供資金便利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不少社會問題,滋生諸如“電信詐騙”“敲詐勒索”“尋釁滋事”“暴力催債”等違法犯罪行為。由于在校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防范意識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法律維權意識不強,“校園貸”違法犯罪給學生的心理、精神造成極大傷害,一些學生因此輟學,個別甚至自殺,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整頓“校園貸”亂象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不同行業(yè)和部門。我省公安機關正積極與金融監(jiān)管、工商、工信、教育部門及高校、行業(yè)協(xié)會聯合,針對“校園貸”行業(yè)中不規(guī)范的問題,特別是存在“裸貸”“高利貸”“虛假宣傳”等嚴重侵害學生利益的行為開展專項打擊治理。涉及違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對存在嚴重違規(guī)行為的網貸平臺堅決移交主管部門取締、整治。
■典型案例
1 騙取貸款保證金后玩失蹤
今年4月上旬,廣東佛山某學院學生張某接到一外地女子電話,電話中該女子向張某推銷一個貸款平臺,要求張某錄入個人信息,隨后以其相關資料不夠詳細為由,要求張某支付400元資料費,后又要求張某交600元服務費和2000元保證金,當嫌疑人要求張某再支付1600元的保險費時,張某發(fā)現上當被騙而到派出所報案,總共被騙3000元。
接報后,佛山市公安機關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發(fā)現該案系由一網絡貸款詐騙犯罪團伙所為,并同時排查出一批涉及學生的網絡貸款類案件。相關犯罪團伙由專職洗錢人員、取款人員、話務人員等組成,各組間分工明確,窩點分布在湖北武漢及省內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地。
在公安部的協(xié)調和省公安廳的指揮下,5月中旬,佛山市公安局部署警力同時在湖北武漢等地開展收網行動。行動中,共抓獲該類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30余名,繳獲手機50余臺、贓款近20萬元及銀行卡、POS機、平板電腦、打印機等一大批。
2 以培訓為由誘騙分期貸款
今年3月30日,廣東某學院學生謝某被廣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提供就業(yè)培訓服務為由,騙其簽訂9920元的兩年期貸款合同(本息合計近13000元)。
經查,指路人公司通過聯系高校社團組織負責人到學校內部舉辦免費職業(yè)指導講座、招聘人員在校園周邊派發(fā)調查問卷、各種微信圈沙龍等方式,獲取各大在校學生的電話、QQ號碼等聯系方式。隨后,該公司安排員工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聯系學生做免費的“北森勝任力”測評,再以講解測評結果、提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為由,邀約學生到珠江新城某大廈15樓指路人公司。
該公司指定指導老師對事主開展“一對一”輔導,稱測試結果顯示學生招聘勝任力、綜合素質能力非常差,打擊事主就業(yè)信心。同時向學生表示,參加該公司“藍海計劃”的MBTI職業(yè)性格測評、Italent綜合能力測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商業(yè)實戰(zhàn)導師項目指導等課程,可以提高就業(yè)能力。
在明知學生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培訓教育費用的情況下,該公司以“藍海計劃”是官方支持項目(前6個月免費,后期每月只需700元)、公司介紹工作就業(yè)崗位(利用假期兼職可賺取還貸費用)、不滿意培訓可申請退費等口頭承諾,誘騙事主在公司內簽訂“藍海計劃”意向申請書、藍海計劃項目協(xié)議書、教育分期貸款雙方協(xié)議、教育分期還款計劃等系列合同。通過簽訂《指示交付確認書》的形式,由指路人公司直接收取貸款公司放款。
該公司向學生承諾,培訓不滿意可在兩年后申請退費。而與此同時,卻又有意安排培訓時間較長,且占用上課時間。當學生發(fā)現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申請退費時,該公司便以已提供培訓、學生沒有按上課計劃上課等理由,拒不退款或只愿意退還少部分費用。
3 韶關女學生貸款被裸照敲詐
今年3月,廣東省某高級職工學校女學生陳某因欠朋友錢急需貸款還錢,在QQ興趣部落模塊關注小額貸款社區(qū)放款人施某,向施某申請貸款3000元,月息270元。施某要求陳某提供全身裸體照片、視頻、身份證和家屬電話號碼作為貸款抵押和擔保。
陳某按施某要求提供后,施某以照片和視頻不像同一人為由拒絕放款,并于4月5日通過微信將裸照發(fā)給陳某,勒索1000元,并將陳某裸照發(fā)給她母親,威脅其母親匯錢給他,否則將陳某裸照發(fā)至網上。后陳某母親便帶陳某至派出所報警。此事對陳某心理造成極大壓力,被迫休學。
韶關警方接到警情后,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經過多個部門聯動合作,專案組最終鎖定了施某為重大作案嫌疑人。5月下旬,專案組趕赴安徽省合肥市將犯罪嫌疑人施某抓獲歸案。
4 騙取同學個人信息進行網貸
今年3月,廣州市某工程技術學院女生黃某報案稱被一同學向其以借用身份證注冊軟件為名,利用其身份證信息在網絡平臺非法貸款1萬多元,經貸款公司催討后才發(fā)現被騙。
專案組民警通過縝密偵查,于5月下旬在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河北路抓獲嫌疑人林某。
經查,林某交代其于2016年11月用身份證在“名校貸”貸款1萬元用于消費,后無法償還,遂以借用身份證注冊為名及提供50元報酬的方式,騙取全校40多名學生的身份信息,先后通過“名校貸”“分期樂”“愛又米”“分期唄”和“零零期”等五個網絡貸款平臺非法貸款40多萬元用于本人消費和揮霍,直至案發(fā)。
5 偽造虛假貸款證明收取手續(xù)費
今年3月,深圳某學院學生韋某報稱,其用手機在網上找到一貸款公司并加對方為好友進行貸款,后按照對方要求,將本人身份證、學生證、借條拍照給對方。對方還要求其在本人的支付寶開通親密付,將額度提高后進行還款,后其發(fā)現被騙1000元人民幣。
經查,警方發(fā)現這是一起通過在網上發(fā)布虛假貸款信息偽造借款證明收取手續(xù)費的詐騙案件,該案中犯罪分子利用支付寶親密付功能,誘騙事主將其支付寶賬戶設定為親密付對象,當事主提高額度后犯罪分子即將錢消費轉走。
5月下旬,深圳市公安機關在廣西玉林將涉案犯罪嫌疑人梁某鳴抓獲,該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警方提醒
一、理性消費:廣大學生要培養(yǎng)勤儉意識,摒棄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不盲從、不攀比、不炫耀。
二、擦亮眼睛:廣大學生要增強防范意識,謹慎使用個人信息,不隨意填寫和泄露個人信息,對于推銷的網貸產品,切勿盲目信任,提高自身對網貸業(yè)務的甄別、抵制能力。
三、及時求助:廣大學生上學遇到經濟困難時,請及時找學校資助部門,尋求相關部門提供適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