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打工為生,目前已有數百萬字的小說詩歌在網絡上流傳
一名農民工的作家夢
在滾滾的烈日下,
你將一垛垛磚瓦擺成詩行。
在綿綿的風雨中,
你和著泥濘在高懸的腳手架上翱翔
……
這是37歲的黃紅在8年前當保安時贊美農民工兄弟的詩篇。
一名初中都沒有畢業(yè)、四處打工為生的農民工,卻懷揣著當作家寫大文章的夢想,艱難但執(zhí)著地努力著,目前已有數百萬字的小說詩歌在網絡上流傳。其中一篇27萬多字的小說《女人花》被一制片公司看中,正在洽談拍電影的合作。
夢想在苦難中萌芽
黃紅出生在山西省汾西縣邢家要鄉(xiāng)邢家要村,母親患心臟病常年藥不斷,父親患有嚴重的肺氣腫經常吐血,一家五口生活艱難。
作為家里的老大,當年只有16歲的黃紅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奔在臨汾市做小買賣的舅舅,學做糕點手藝,然后打工賺錢,給父親治病。知道家里沒錢,特別是怕父親知道后病情加重,他拿著幾個同學湊的30元錢,悄悄地背起行囊,離開了生他養(yǎng)他的山村,步入了社會。
夢想在苦難中萌芽。黃紅從小愛寫作,小學時就是班里黑板報的主創(chuàng)人員,還積極往市里、縣里的報社投稿,雖然鮮有稿件發(fā)表,但他樂此不疲。
在黃紅珍藏的一個巴掌大的日記本上,他的小學老師賈建英給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黃紅,你要好好努力,汾西一中對你敞開大門,山西作家協(xié)會也對你敞開大門。”當時年紀尚小的黃紅根本不清楚何為山西作協(xié),老師告訴他,只有成為作家,才能進作協(xié)。小學老師李英把黃紅的作文《我的爸爸》推薦刊登在當時臨汾市小有名氣的報紙《作文周刊》上,還給了他10元錢讓他買書看。
黃紅說,老師們的認可和鼓勵,不僅讓他自信,更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他的作家夢,讓他的作家夢開始生根發(fā)芽。
后來,父親讓他回汾西縣跟一個老鄉(xiāng)學電焊。當學徒沒有工資不說,最痛苦的是電焊弧光會刺痛眼睛。那段時間,黃紅忍著疼痛看書寫文章,睡覺時得用濕布蒙住眼睛才能消減疼痛入睡。一年多后,他連電焊的裂口都看不清,給汽車噴漆時也看不清掉漆部位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