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文化 > 正文

老北京人是如何玩冰的:有像水中的擺渡船一樣的冰床,充滿野趣

北京人玩冰,最早能追溯到什么時候,已經不好考證了。不過從清朝開始,溜冰在老旗人的手里漸漸興盛起來了。當年,滿人在關外,溜冰是一項重要的軍事技能,朝廷為了保持此傳統(tǒng),特意將其定為國俗,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冰嬉活動。既有國家的提倡,又有老百姓的喜愛,也就成了普通人最熱衷的冬季娛樂。

\

清《冰嬉圖》

民間冰樂與皇家冰嬉不同,皇家追求的是威嚴,突出恢宏壯麗,講的是排場,民間追求的是娛樂性,玩的種類更加豐富。老百姓滑冰沒有固定的場所,只要有足夠的冰,就是好去處。早年間,天然冰場非常多,護城河、什剎海,包括通惠河,都是游人如織。

曾經看過一組北京關于滑冰的老照片,一位一襲黑衣的白須老者在北海的冰面上翩翩起舞,什么“蘇秦背劍”、“金雞獨立”、“鳳凰單展翅”等等,花樣繁多,據說他在清朝時曾經給西太后進行過表演,民國了,內廷供奉是沒有了,每到冬天,他還是常常在冰面上以此為樂。

\

吳桐軒先生1946年北京滑冰照

老百姓玩冰,并不以表演為重,而以長距離溜冰最為擅長。三五知己,嬉戲于冰上,沒有裁判,就不能像皇家那樣較量“短道速滑”,賽的是長距離耐力。金受申在《北京通》里就記載過長道溜冰,他曾見過有人從朝陽門啟程,順著通惠河,至通州折返,進行“二十八英里競賽”。二十八英里,也是夠會玩兒的,現(xiàn)在如果不是專業(yè)運動員進行訓練,恐怕沒人會玩的這么“瘋”了。

長道溜冰屬于競技,冰車則純粹屬于休閑。早年間,還沒有現(xiàn)在這樣小巧的冰車,主要坐的還是像床一樣的大木板。乾隆時期,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描述了當時的景象:

都人于各城外護城河下,群聚滑擦,往還亦以拖床代渡。更將拖床結連一處,治酌陳肴于上,歡飲高歌,兩三人牽引,便捷如飛,較之坐驥乘車,遠勝多矣。

每到冬天,北京的河岸上就會有以冰床為業(yè)的人,像水中的擺渡船一樣,拉著冰床接送往來的客人,這是冬日獨特的交通工具。漸漸地,交通工具又成了供人們游玩的營生。有人把幾個冰床連接在一起,可以讓很多人一起坐在上面,一邊觀賞兩岸的美景,一邊把酒言歡。這還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清代的北京人主要是滑野冰,民國以后,出現(xiàn)了有人管理的正規(guī)冰場。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由于皇家園林變成了現(xiàn)代的公園,園子里的湖面到了冬天也就成了冰場。北京大約有三四個公園中有冰場,一個在中南海新華門內的東湖面上,一個在北海漪瀾堂前,一個在北海五龍亭前,北海公園內的雙虹榭前也時有冰場。一些原先經營棚鋪的字號承辦了這項買賣,搭棚自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等湖水上凍后,在公園的管理下,他們用杉篙、蘆席圍出冰場,并拉線裝上電燈,白天晚上都可以玩。每晚溜冰結束后,清理冰面,并引自來水沖澆冰面,以保證其光潔如新。

\

1952年的什剎海冰場

當時逛公園是件特別時尚的事,去的也多是學生,冰場上常見學生的身影。學生在年少時節(jié),都愛美,尤其是女學生,當時流行冬天穿棉袍和藍布大褂,腿上卻只穿絲襪,冰場上就常能看到要風度不要溫度的風景。年輕人扎堆兒,自然愛玩愛鬧,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比賽速度,更多的是嬉笑成歡。當時還流行一種叫“接龍”的游戲,一個人當龍頭,后面排上幾個人,一人拽住一人,由龍頭帶領,在冰面上馳騁。據我的一位長輩說,她小時候就跟著她的哥哥去北;娼育,她哥哥當龍頭,她當龍尾,結果滑的太快,她被甩了出去,一下就摔暈了過去,一個小時才醒,可把她哥哥嚇壞了,之后就再也不帶她滑冰了。

冰場基本都與茶座相鄰,也是一種相互扶持的經營之道。雖說都是窮學生,但能買得起票進公園的人也稍有些小錢,滑冰的同時自然也要消費消費。本來冬季是公園的淡季,游人不多,冰場一開,則顧客盈門,尤其是北海里的漪瀾堂、道寧齋、五龍亭、雙虹榭等處的茶座,這里茶水、點心賣的極好。只有中南海里沒有茶座,經營冰場的老板自然也不會放棄這樣的商機,自搭茶棚,熱乎的包子、點心、大碗面,生意也是非常之好。

老北京人玩冰,起碼從清代就開始流行了,雖比不了皇家冰嬉的盛大場面,但內容非常豐富,窮人富人各有各的玩法;噬想m享受了精美的表演,卻沒有自得其樂的情趣。我記得小時候,家里大人也曾給我買過冰鞋,卻連趕上幾個暖冬,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等家長放心讓我去滑冰的時候,心思卻已經不在這上面了。現(xiàn)在北京人滑冰,差距很大,一種是天然冰場,但善于滑冰的人卻比以前少多了,更多的是湊湊熱鬧;一種是大型休閑中心里的專業(yè)冰場,這里又更多了競技體育的味道,比之老北京的民間冰樂,少了太多的野趣。

\

今天的什剎海冰場

(本文節(jié)選自《會玩兒——老北京的休閑生活》,中華書局出版。標題為編者所擬)

\

北京作為延續(xù)了幾代皇朝的古都,大量的消費人口使休閑成為古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居民的生活方式自然與眾不同,因此“玩”成為了北京文化當中重要的一部分。老北京人玩的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玩戲劇、玩藝術、玩花鳥魚蟲,以及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將自己融于自然中的玩樂。北京人“玩”的普遍性,玩不僅僅局限于社會上層人士,而是全民的參與。

本書從歷史上北京居民的休閑娛樂、節(jié)令風俗等細微之處,展現(xiàn)了多元的深刻的都市文化,讓人們領略京味文化的豐厚底蘊,感知傳統(tǒng)文化的脈搏,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