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不能過那樣的生活啊!”
北野武導且演的電影《花火》的最后一臺詞,兩個警官望著帶著妻子浪跡天涯的北野武,這樣感嘆道。
《花火》是北野武 50 歲時拍的電影。電影一如即往地安靜,鏡頭停在人物臉上的時間,漫長到你會以為對方正站在你前面。
《花火》劇照
北野武的電影,總有股安靜的張力。黑澤明曾評價說:“北野武是和卓別林一樣的奇才。”死前還托女兒黑澤和子女士交給北野武一封信:“武,好好干!如果沒有你日本電影的未來將會一片混沌。”北野武說,已經(jīng)把這封信裱起來,每次沒有干勁時,就拿它鞭策自己。
拍《花火》時,離北野武那次“不成功的自殺”——摩托車車禍,已經(jīng)過去三年。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中,他寫道,“那場車禍是我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從此我對活著失去了興趣。”
北野武的臉,在車禍中幾乎全被碾碎,為了復原塌陷的面骨,一根根鈦合金棒子從右半邊臉穿透至左半邊臉,北野武調(diào)侃地寫道:“看上去就像從弗蘭肯斯坦的頭頸里戳出來一根根鋼釘。”
車禍后的第 56 天,北野武抱著“你們好好瞧瞧,我現(xiàn)在變成這幅模樣了”的心態(tài),立即召開記者見面會。此時,北野武左右臉嚴重不對稱,左半臉幾乎完全癱瘓,就連眼珠都不能轉(zhuǎn)動,左右眼無法完全對焦,看東西都有疊影。
在電影《花火》中,因槍擊癱瘓的警官,坐在輪椅中,凝視著花店的鮮花,由此啟發(fā)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用鮮花代替動物或人物器官的一些列作品,正是北野武在車禍恢復期間的畫作,雖然評論家對此不屑一顧,北野武依舊自詡為“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
最初,北野武從大學輟學,以色情相聲演員出道,后來才逐漸成為日本著名漫才演員。北野武經(jīng)常表演漫才到精神恍惚,有時候在電臺里自言自語說兩個小時,播音結(jié)束后,完全不記得自己說過什么。
最棘手的還是寫段子,甚至無時無刻不在寫段子:“我有時會把筆記本放在枕頭邊上,一遍和小姐吭哧吭哧大干,一邊還在寫漫才段子。”
大概取悅觀眾的快感,和做愛的快感,在藝術(shù)家眼里非常一致,因為每逢漫才演出,北野武總感覺“整個劇場發(fā)出爆笑的聲浪中,只有演員如冰塊一般冷靜……這種落差帶給我難以言喻的快感。”
在北野武出演的《紅鳉魚》中,他飾演的日本落語宗師立川談志,在性格和教育弟子上,就如同他本人。在電影中,北野武嚴待弟子、懟評論家、自行其是。
替弟子懟評論家時,不管這個評論家多大牌,都不會因為評論家的身份而屈就:“不好意思,我不相信評論家,因為不可能有人能夠比我自己更冷靜的分析自己。而且,并不是你來養(yǎng)活他們,而是等他們出師成名了,你是靠他們吃飯吧,麻煩你不要搞錯了。”
《紅鳉魚》劇照
然而,現(xiàn)實中北野武坑弟子也是很有一套。有一次北野武夜里四點給弟子打電話,“混蛋,我的黃色網(wǎng)站打不開了,快來修。”
幾天過后,他看到弟子們做客電視臺,興致勃勃地講述他深夜要看黃色網(wǎng)站的故事。北野武知道后非常欣慰,這至少為給弟子們在電視上露臉制造了一個吸引眼球的話題。
拋開這些活得如同段子或者傳奇不說,其實北野武對待教育非常認真。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一書中,北野武專門把自己對于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部分拎出來寫,足以看出一位寫段子的大叔,認真起來多么不可思議。
《北野武的小酒館》作者: 【日】北野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 2018-1
北野武把所有的留白和情緒留給了電影,把所有的段子留給了漫才,把所有的想象留給了自己的畫,而把所有的智慧留了自己的書……而他的自己,則是這一切的糅合。
作為北野武御用服裝設(shè)計師的山本耀司,有一次面對記者題問“您與荒木經(jīng)惟、北野武的共同點是什么?”他說:“我們都是被嫌棄的人、被討厭的人、不被喜歡的人。如果不介意自己被嫌棄,反而一直努力的話,到最后反倒會變成受人喜愛的人。”
這樣一個把自己活成一個段子的北野武導演,寫到教育、寫到成長,也是句句扎心,仿佛時刻提醒自己:“我絕不能過那樣的生活啊!”
我們摘錄部分內(nèi)容,與大家分享寫作的北野武,如何談?wù)摻逃c人生。
以下摘自《北野武的小酒館》(有刪減)
1.關(guān)于家庭教育:
父親應該成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塊絆腳石
我和父親之間有過像樣的交談嗎?幾乎一次都沒有。 我在前面也說過,他是個典型的以前那種下町區(qū)里的手藝人。
父親的生活就像是被三角尺畫好了線一般,每天都在家、工作地(做粉刷)和酒館之間來來回回。每次老媽對我說“去,把你爹找來”,我只要按著這個順序反方向地去找,就準能輕松搞定。
坐在固定的那家小酒館里嘬著老酒的父親的形象,肯定就是從那時起深深地刻入 了我的腦海。而且,現(xiàn)在的我簡直就是父親的翻版,當然這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我也和父親一樣,把教育孩子的事全權(quán)交給老婆處理。我和孩子們之間,也幾乎沒什么交談。
更有甚者,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竟然還干起了畫畫的營生。 有人會說畫家和粉刷匠是兩碼事,但我覺得兩者區(qū)別不大。如果用英語說,不都是“painter”這個詞嗎?
北野武的作品
親子關(guān)系和睦這種說法聽上去就有點假惺惺的,我最討厭這么說了。做父親的嘛,就應該拿出威嚴來,就應該板著臉,讓孩子看到你覺得害怕。
我不知道人們所謂的“顧家型好爸爸”,是否就是那種總是笑瞇瞇的、總能理解小孩的想法、非常疼愛孩子的爸爸,但自從人們把這種爸爸視為是理想型的爸爸開始,我們的教育就陷入了很深的怪圈。說什么小孩的想法,這種東西哪個大人不知道呀。無論多高大多魁梧的大人,也是從小孩過來的。但即便你理解小孩的想法, 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告訴孩子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
不對孩子進行這種教育、光知道疼愛孩子的父親,實在是多了去了。父親反過來拍孩子的馬屁,這不是豈有此理嗎?說到底還 不是為了在孩子的眼里留下個好爸爸的形象而已。
父親應該成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塊絆腳石。 父親不應該畏懼被自己的孩子憎恨。
《菊次郎之夏》中,坑娃又暖心的菊次郎
2.關(guān)于成。
不管你多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使得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過上了 比以前富足的生活。再也不用為了吃飯發(fā)愁,汽車啦彩電啦,這些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好東西現(xiàn)在成了家家戶戶的必備品。孩子們纏著大人要的小玩具,基本上也都買得起了。就因為這個,人們產(chǎn)生了“只要努力就能實現(xiàn)夢想”這樣的錯覺吧。 可是,這種看法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現(xiàn)在和過去,事物的本質(zhì)并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確切地說,應該是“如果你努力,有些夢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實現(xiàn)不了的夢想,在這個世界上多了去了。
每個孩子都是優(yōu)秀的,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現(xiàn)在的成年人,都喜歡說這種癡人說夢式的廢話。 孩子怎么可能都是優(yōu)秀的? 說得殘酷一點,笨孩子就是笨孩子。跑不快的孩子就是跑不快,你比如棒球吧,不管有多喜歡,不管練得多賣力,打不好的孩子就是打不好。
這種事情明擺著誰都知道,可有的大人呢,說什么“只要你認真了,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說這種瞎話他們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現(xiàn)實并非如此,只能說有才能的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這才終于成為人上人。難道說只要你接受了和一郎(日本著名棒球運動員)一樣的訓練, 你就能像一郎那樣打球了嗎?
北野武的畫作
3.關(guān)于自我認知:
不如去教教孩子“這個你做不到的, 放棄吧”
聽說在最近的小學生運動會上,有許多學校都取消了給孩子們的跑步比賽排名次。通過讓全班同學一起參加的接力賽跑,培養(yǎng)孩子們齊心協(xié)力去完成一樁事情;通過讓孩子們手拉著手一起跑,讓他們理解友情的意義;諸如此類的說法,簡直就像電視里做作得令人作嘔的校園劇。
高考也好,進入社會后的競爭也好,在未來等待著孩子們的明明是毫不容情的淘汰賽。 明明是必須在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中搏斗,嘴上卻說什么“誰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而且說歸說,對于那些被社會淘汰掉的人,誰都不會表示出半點同情。
其實,就應該讓孩子們比出個勝負輸贏來。對于因輸?shù)舯荣惗薇亲拥暮⒆,也可以?ldquo;不過,你在數(shù)學上不輸給別人呀”這樣的話去安慰。如果將誰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作為前提,那結(jié)論就只能是你的努力還不夠了。
你輸?shù)袅吮荣,只是因為你的努力不夠。老是對孩子說這種話, 就好比在一個沒一點希望的學漫才的小青年耳邊不停地嘀咕“只要你努力,將來總有一天會走紅的”,這種話里并沒有一點關(guān)心你的意思。不管你怎么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紅鳉魚》劇照,北野武訓斥弟子
說得簡單點,比如說有一千個人想進演藝圈,這其中又有幾個人能靠這個混碗飯吃呢?頂多一個,弄不好一個都沒有。那剩下 的九百九十九個人就只有放棄啦。即便這樣,你還要說“只要你努 力,夢想就能實現(xiàn)”嗎?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你就是個不可救藥的傻瓜了。
為什么非要逼著孩子去完成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呢?凡是沒實現(xiàn)的,都說是努力不夠,那每個人原本的差異呢? 這不是不切實際的胡說八道嗎?處在這種教育下的現(xiàn)如今的孩子們,干脆連努力也不要了, 只要做做夢就能把夢想給實現(xiàn)了,都變成這個樣子了。
而家長們呢,你看他們慌里慌張地去尋求電視里的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問咨詢師“我要拿家里的孩子怎么辦才好”?既然這么有空,還不如去教教孩子“這個你做不到的, 放棄吧”,教教孩子“你的努力方向是錯誤的”。
告訴自己的孩子他沒有哪方面的才能,絕不是什么殘酷的事。 如果你覺得這么說實在受不了,那就應該去幫助孩子獲得能夠在這 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某種才能。如果你的孩子沒有任何才能,那至少你應該培養(yǎng)他有一顆堅韌的心,這樣在他今后走上社會時哪怕被現(xiàn)實整得一塌糊涂、遍體鱗傷,他照樣還能活下去。
4.關(guān)于友誼:
正因為說“大家都是好朋友” ,
才使得欺負人的手段越來越陰險
大概是因為日本有“發(fā)臭的東西就用蓋子悶掉”這樣的文化,所以最近社會上說漂亮話、說應酬話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說這種話其實和歧視語的問題是一樣的,也就是不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只是在事物上加一個蓋子,然后實施隱瞞和欺騙。
人們都說,孩子是天真無邪的,是沒有污點的天使。 這樣的孩子也會欺負人,是因為他們在模仿大人。所以嘛,孩子們之間不應該爭吵打架,應該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人人都 會這么說。
確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的世界,都存在著欺負人的事。 但你不能說這是孩子在模仿大人,因為孩子也是人。自從人類開始了群居生活,人們之間就有了欺負和被欺負這樣的事,這樣說大致沒有錯吧。
就是說,即便是兒童的世界,也從古到今都存在著欺負。 如果說最近這種欺負變得越來越陰險越來越惡毒,那是因為兒童的世界正在發(fā)生質(zhì)變。 過去,兒童的世界就像狼或花果山上的猴子世界一樣秩序井然。從孩子頭到班級里最弱的一個,排列清楚。“人都是平等的, 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什么的,以前沒人說這種話。
從舉行入學典禮那一刻起,彼此不服氣的同學們就瞪著眼吵上了,然后就自然地排出了序列。之后,會和別的學校的孩子爭吵打架,但在自己的學校里盯著哪個弱小的孩子欺負這樣的事很少見。因為勝負強弱已經(jīng)分清楚了,所以沒必要這么做。
戰(zhàn)國時代,日本全境都陷入混戰(zhàn),也是因為排名不清的緣故。到了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時代,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因為排名清楚了。 排名一旦確立,就沒有人會打仗了,打仗就會成為一件完全多余的 東西。
這和恃強凌弱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是一個道理。 這只是欺負弱者,如果班級里的頭頭做這種事,那他立馬就會失去全班同學的信任。恰恰相反,如果班級里的弱者被其他班級或?qū)W校里的人欺負了,那么這個頭頭就必須去為他討回公道。
《菊次郎之夏》中,被迫陪北野武玩的路人
而如今的教育呢,說什么“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手拉手”之類的, 其實就是讓孩子們躲到暗處去爭吵打架。即便老師說這是一次全班參與的接力賽,如果輸了就是全班同學的責任,孩子們也清楚真正的責任應該由哪個同學來負。
這和我前面說的完全是一模一樣的。跑得快的人就是跑得快, 跑得慢的人就是跑得慢。腦子不好使的就是不好使,長相難看的就是難看。沒什么平等不平等的,孩子們心里對此清清楚楚。
可是,因為不可以光明正大地說這種事,所以孩子們都躲到背后大說特說。因為不可以有強弱排名,所以強者必須靠欺負弱者 來向伙伴們顯示自己的強者地位。與過去不同,現(xiàn)在的孩子們正是 靠著欺負弱者來認知伙伴意識的。
如果老師發(fā)現(xiàn)強者對弱者動武,進而叱責了那個強者,那么強者就會轉(zhuǎn)為對弱者進行語言攻擊。最近,學校里發(fā)生的欺負大多表現(xiàn)為:全班同學集體不理睬班級里的某一個同學。如果這樣也不 行,孩子們就肯定會去尋找更加巧妙的欺負手段。沒有什么游戲比被大人們禁止的游戲玩起來更有勁的了。對喜歡欺負弱者的孩子來說,這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的一場精彩刺激的游戲。
這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欺凌。 以前也有欺負,但那只是罵罵別人是傻瓜、是丑八怪之類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嘴上罵過了也就結(jié)束了的事。只要有了排名秩序, 就沒有必要一天到晚在背后盯著某個人欺負。
孩子們一旦形成團體,就會表現(xiàn)出動物的本能,就需要有一個強弱排名。如果你仔細地研究一下兒童,就會明白這個道理?涩F(xiàn)在的 大人呢,對這么簡單的道理視而不見,光是耍嘴皮子說什么“大家 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之類的漂亮話,所以兒童的世界反而發(fā)生了扭曲和顛倒。
現(xiàn)如今學校里的老師們,大概從來也不會和孩子們有什么真正的交流吧。
《北野武的小酒館》
【日】北野武 著 姜向明 譯
新星出版社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