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會?
在熊貓面前,不存在的。
時隔7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次訪華。
這次來訪,安倍還帶著一個“特殊任務(wù)”——肩負(fù)著“全村人的希望”,他向中國提出了再租一只大熊貓的請求。
如果租不到,那么一切都將崩壞。
“熊貓租借”起源于1982年。彼時野外大熊貓數(shù)量銳減,中國政府決定不再無償贈送,而是改為有年限的“研究型租借”:
他國租借一只熊貓,每年需向中國支付100萬美金。如因人為原因造成熊貓死亡,需向中國賠償50萬美金。繁殖生下的小熊貓到了3歲還必須歸還中國。
條件如此苛刻,但世界各國依舊樂此不疲,其中日本民眾對熊貓的熱愛最為“變態(tài)”。
“大和民族對熊貓,就如東北人對海,廣東人對雪。”
《櫻桃小丸子》有一集叫《小丸子去參觀熊貓》。劇中小丸子表示:“看熊貓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心愿。”
“人生在世,連熊貓都沒有看過,會非常丟臉。”
小丸子的奶奶也回憶說,熊貓第一次到日本時,老中青三代共同瘋魔:
“排隊3小時,觀看10秒鐘。”
近年最瘋魔的要數(shù)“每日panda桑”高氏貴博,一個買了年票、每天去上野動物園拍熊貓的人。
2017年12月21日-2018年9月21日,高氏貴博拍的大熊貓香香。
本來,看“香香”是要搖號的,但幸運(yùn)的高氏貴博第一天去就看成了:
“一般來說,想看臉。不過,那天它用屁股對著我睡覺呢。對我來說那是最棒的「初次見面請多多指教」。”
堅持拍熊貓6年的高氏貴博
為了揭開“日本熊貓瘋”的源頭,NHK拍攝了紀(jì)錄片《熊貓來了!日本首次公開不為人知的大作戰(zhàn)~》。
一切,都得從1972年那兩只“初代旅日大熊貓”說起。
一
“我是日本第一個抱熊貓的人”
“在我之前,日本沒有人抱過熊貓。我是第一個。” 岡崎彬回憶起當(dāng)年,仍然面露驕傲。
1972年9月,田中角榮訪華。雙方簽署了標(biāo)志中日邦交正;摹吨腥章(lián)合聲明》后,周恩來總理決定把兩只大熊貓贈送給日本。
這一年岡崎43歲,在全日空工作,人送稱號:“動物運(yùn)輸業(yè)界第一人”。
這對大熊貓的運(yùn)送任務(wù),自然就落在了他頭上。
1972-1980年間,中國先后向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北韓、西德贈送過16只大熊貓。
雖然經(jīng)手過不少猛獸,熊啊,獅子、豹子什么的,但這次的任務(wù),最讓岡崎頭大。
“大熊貓是珍貴的國賓,又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一定一定一定不能出什么差錯。”
那個年頭,全世界見過熊貓的人極少,岡崎彬甚至連熊貓的大小都不知道。
出發(fā)前,他特地跑了一趟倫敦動物園找攻略。
倫敦動物園曾經(jīng)用飛機(jī)運(yùn)輸過大熊貓姬姬。圖為1958年,姬姬正在進(jìn)行第一次體檢。
交接的日子轉(zhuǎn)眼就到。10月28日一大早,專機(jī)就載著竹子和蘋果出發(fā),中午12:30就抵達(dá)了北京。
“當(dāng)時北京機(jī)場還是座安靜的機(jī)場呢。”岡崎說。
距離交接還有2個小時,岡崎讓下屬們先去吃午飯,自己一個人留在機(jī)艙里等待——
但沒想到,蘭蘭和康康,就在這時送了過來。更沒想到的是,一位女士,大概是飼養(yǎng)組的組長,問他要不要抱抱熊貓。
就這樣,岡崎彬有了所有日本人夢寐以求的體驗:親手,抱了,大熊貓。
“它還把臉湊過來舔我,敲可愛的。”
“空姐也可想摸了。”岡崎說。但等到其他人回來時,康康和蘭蘭已經(jīng)被裝進(jìn)籠子送上飛機(jī)。
飛機(jī)上,康康和蘭蘭吃光了所有的零食,一路都在睡覺。但岡崎還是放不下心,時不時隔著籠子摸摸。
晚上6:50,在一支戰(zhàn)斗機(jī)編隊的護(hù)航下,飛機(jī)抵達(dá)羽田機(jī)場,2000多名記者早已蜂擁而至。
看到大批記者舉著相機(jī),岡崎的腦海里,又浮現(xiàn)起一個多月前在倫敦動物園聽說的那件事:
姬姬因為媒體閃光燈的刺激,受到驚嚇而去世。
有了前車之鑒,這時,岡崎特制的熊貓籠便起到了重要的保護(hù)作用——柵欄前的遮光簾可以隔絕外界,避免熊貓見人受驚。
在機(jī)場等候的媒體老師們
連熊貓的影子都看不見,有記者十分不滿:“別遮遮掩掩,趕快掀開簾子!”甚至有人搞人肉襲擊,直接沖了過去。
但岡崎彬依舊不為所動。
約晚8點(diǎn),經(jīng)歷了“史上最短”的通關(guān)和檢疫后,大熊貓換乘卡車前往動物園。一路上有警車開道,為求謹(jǐn)慎,行車時速只有30公里。
到達(dá)上野時已經(jīng)是晚上9點(diǎn),園內(nèi)聚集了幾百人。人群中,還有日本當(dāng)紅藝人黑柳徹子(著有《窗邊的小豆豆》)。為了看一眼熊貓,那天晚上,她從電視彩排現(xiàn)場偷偷溜了出來。
小時候,黑柳徹子收到叔父從美國寄來的熊貓玩具,自此一發(fā)入魂。
媒體大軍也一路追到動物園。一再承諾絕不開閃光燈后,遮光簾掀開了10分鐘。
鏡頭下,活潑的康康好奇地望著籠外,蘭蘭則以屁股示人。
二
熊貓旅日初體驗:
吃蘋果,還得是富士的
事實上,早在田中角榮訪華前,日本國內(nèi)就盛傳“中國會贈送熊貓”。
等到確切消息一出,各大動物園就立刻行動起來。每天都有官員跑到外務(wù)省,請求接收大熊貓。
考慮再三,田中角榮首相決定,交給業(yè)界OG——上野動物園來照顧。
收到風(fēng)聲的上野市民不能淡定了。
為了歡迎熊貓,人們匆匆把白熊雕塑涂成了熊貓色;上野街頭,“你好”的中文字樣也隨處可見。
市民準(zhǔn)備迎接大熊貓:“你好,康康、蘭蘭。”
而上野動物園卻陷入了一片焦灼。
怎么飼養(yǎng)熊貓呢?事實上大家都沒有任何經(jīng)驗。
不只日本,當(dāng)時整個西方世界對熊貓的了解都非常有限,被贈送的大熊貓壽命往往不長。圖為1972年2月,尼克松在北京動物園觀看大熊貓。
此時,距離大熊貓的到來只剩三周時間。
為了迎接康康和蘭蘭,園方花費(fèi)4000萬日元建造了近300平米的熊貓舍,夏天有空調(diào),冬天有暖氣,可以說相當(dāng)?shù)暮廊A。
熊貓舍
又根據(jù)北京動物園發(fā)來的電報,緊急推出了“熊貓飼養(yǎng)計劃”,任命52歲的本間勝男擔(dān)任飼養(yǎng)員。
本間被稱為“老虎本間”,在猛獸的飼養(yǎng)上有自己的一套。
獸醫(yī)也迅速確定了讓田邊興記來擔(dān)任。
田邊當(dāng)時只有32歲,雖然年輕,但醫(yī)術(shù)高明。
第一次見到熊貓,田邊的第一反應(yīng)是“好大啊”。
“不僅僅是大,是超級大!”2歲的康康55kg,4歲的蘭蘭88kg,幾乎是成年人的體態(tài)。
來到日本的第一個夜晚,康康一直在咩咩叫,這是田邊第一次聽到熊貓的叫聲。
“就像小狗離開母親,來到新家后,孤獨(dú)哭泣的感覺。”
“他們都這么難過了,還非要運(yùn)到日本來。”田邊心里也跟著難過,“但既然來了,我就一定讓他們都健健康康的。”
借助中國和倫敦動物園的信息,動物園為熊貓準(zhǔn)備了大米、玉米粉、大豆粉、牛奶、水果,還從筑地市場運(yùn)來了大葉竹作為主食。
但是康康和蘭蘭一點(diǎn)都不吃。
動物園心急如焚,把全國各地與四川相近的竹子全部找來,千葉縣、箱根的……
最后發(fā)現(xiàn),康康最喜歡吃栃木縣大田原的竹子;而蘭蘭最喜歡的是蘋果,還得是“富士”的,在日本可以說非常奢侈了。
為了滿足熊貓們爬一爬、蕩一蕩的愿望,園方還在活動場里掛了輪胎,沒想到康康非常喜歡。
一周后,康康出了小狀況,因為前一天東京下了場雨,康康有些流鼻涕。
熊貓寶寶很虛弱,感冒也可能致死,不巧的是當(dāng)晚跟北京動物園又聯(lián)系不上。
不吃藥不行,但藥物的副作用更讓人擔(dān)心。情急之下,田邊想到了中藥:
熊貓來自中國,竹子本來也是中藥的原料,還沒有副作用,接近自然的東西應(yīng)該更好一些。
吃竹子的康康
晚上九點(diǎn),中川和田邊避開記者,偷偷溜出動物園,許久才找到一家開著門的中藥店。
“孩子感冒了,想要點(diǎn)中藥。”
店主一邊調(diào)藥一邊問孩子的年齡和體重,中川想也沒想就脫口而出:“2歲,55kg。”把店主嚇得夠嗆。
兩人連忙改口:“說錯了,說錯了,年齡要大一點(diǎn)的。”
沒想到,中藥的效果非常好。第二天,康康的感冒如田邊的預(yù)期一樣有所好轉(zhuǎn)。
三
不到上野看熊貓,
白來世上走一遭。
與此同時,因為國民迫切想見到熊貓,上野動物園決定在11月5日向公眾開放。
薛定諤的風(fēng)險,再次橫亙在大家面前:園方得知,康康和蘭蘭本來是野生的熊貓寶寶,對環(huán)境變化更為敏感。
緊張感再次彌漫上野動物園。
保守起見,園方?jīng)Q定,先來一場小型“熱身”。11月4日的媒體見面會,有350人來到現(xiàn)場。兩只熊貓在鏡頭動個不停,媒體老師喜出望外:“這不是很健康嘛!”
但在旁觀察的工作人員卻十分警惕。
熊貓是喜靜的動物,基本都在睡覺,這樣興奮背后應(yīng)該有異常。果不其然,兩小時后,蘭蘭一反常態(tài)——因為過度緊張,呼吸數(shù)是平常的15倍,達(dá)到了每分鐘300次。
為了照顧蘭蘭的狀態(tài),園方?jīng)Q定把第二天的公眾展示時間縮短至兩小時。
在緊張與不安中,第二天的公眾展示來了。
這天,上野動物園附近被熱烈的氣氛包圍著,就像《櫻桃小丸子》里全家老小一起排隊看熊貓的情節(jié)一樣——
這天一大早,來看熊貓的人,從上野地鐵站一直排到公園門口,足足排了兩公里。
有人從別的城市趕來,更有3000多人徹夜排隊。
熱鬧程度堪比十一期間的旅游景點(diǎn),機(jī)動部隊、警察叔叔不得不筑起人墻維持秩序。
排隊3小時,見面10秒鐘。
但這并不妨礙人們瞬間化身癡漢——眼睛不轉(zhuǎn)了,路也不走了,除了“卡哇伊內(nèi)~卡哇伊內(nèi)~”之外,就說不出別的話了。
老中青三代,基本全跪,無一幸免。 來源:BBC紀(jì)錄片
曾任園長土居利光說起熊貓寶寶時,更是一臉溫柔:
“他們的體型和身姿都很有趣,臉部正面看非常圓,身體更像嬰兒的頭身比,坐姿是所謂熊貓坐。
對普通人來說,就像看小寶寶一樣,即使長大也是。”
很快,兩只“初代旅日大熊貓”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熊貓熱。
開放熊貓館的第一天,一共有5.5萬人來到上野,最后只有不到1.8萬人見到了熊貓。第二年,上野動物園以920萬參觀人次打破了歷史記錄。
此后七年間,到訪的人數(shù)達(dá)到3200萬人,相當(dāng)于日本總?cè)丝诘?/4。
不過天天讓你見那么多人你也得瘋,經(jīng)歷了幾天驚心動魄后,1972年11月9日,園方宣布開設(shè)“閉館日”,在游客最多的周末前后(周五和周一)讓康康和蘭蘭充分休息。
“熊貓熱”逐漸滲透到方方面面。凡是跟熊貓沾邊的飲食、玩具,都十分暢銷。
1972年,東京,兩個抱著熊貓玩偶的姑娘。
熒幕上的熊貓形象,也在一夜之間流行開來。
日劇《推理要在晚餐后》,劇中的警部很喜歡熊貓。
更重要的是,這對萌獸從此成為了中國的象征。
“此前沒有建交、十分陌生的中國,從此成了熊貓的國度。”
1972年,與熊貓玩偶互動的日本小朋友。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園方最擔(dān)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1979年9月,蘭蘭病倒。
病情持續(xù)了三天,蘭蘭的體溫一度上升到四十度,脈搏微弱,幾乎沒有排尿。
從全國各地打來的鼓勵電話接連不斷,鮮花、書信也堆滿了動物園的收發(fā)室。
然而,1979年9月4日,在陪伴了人們9年之后,蘭蘭還是離開了。
蘭蘭離開那天,田邊也陪在她身邊。
“看到她的時候,我就知道她救不回來了。”
負(fù)責(zé)解剖尸體的也是田邊。“我沒有哭,查明病因是我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來他痛心地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蘭蘭已經(jīng)懷有身孕。
凌晨一點(diǎn),飼養(yǎng)員向外界宣布了噩耗,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日本。
清晨6點(diǎn),天剛亮,兩、三百個小孩來到了動物園悼念蘭蘭,隨后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就像1972年9月公眾展示那天一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有孩子甚至為“蘭蘭”手纏黑紗,帶著水果、鮮花,站在熊貓館前雙手合十,為她祈禱。
十個月后,康康也隨之離開了這個世界。
1974年,在雪地里玩耍的康康。
因為難以接受,本間辭掉了飼養(yǎng)員的工作,把“像孩子般照料多年的康康、蘭蘭作為職業(yè)的終點(diǎn)”。
而田邊則繼續(xù)當(dāng)了30多年的獸醫(yī)。在熊貓舍角落的倉庫,百余卷飼養(yǎng)日記被保存著,幾十年來一日不落。
如今他在家里種了好幾種竹子:“萬一發(fā)生了什么緊急情況,熊貓寶寶沒有食欲的時候,算是有備無患吧。”
田邊家的竹子
康康和蘭蘭之后,代表中日友好的熊貓一只接一只來到日本。
目前,共有10只胖達(dá)生活在日本——這是除中國以外,全球飼養(yǎng)熊貓第二多的國家。
其中人丁最興旺的是和歌山白浜動物園。1994年,2歲的大熊貓永明從中國來到和歌山,目前已是15只熊貓的爸爸了。
2017年6月12日11點(diǎn)52分,上野動物園也迎來了一只熊貓寶寶。
——這是動物園首次自然繁殖的重大成果。為了給熊貓寶寶起名字,東京都甚至設(shè)立了“選考委員會”,最終,從32萬份投稿中選出了“香香”這個名字。
香香的熊貓坐。高氏貴博 / 攝
“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排便”、“第一次從樹上掉下來”……香香的一舉一動牽動人心,上野再次成為熊貓狂熱者的耶路撒冷。
更重要的是,胖達(dá)永遠(yuǎn)肩負(fù)著日本民眾的期望:平和の象徴になりますように。
“請成為和平的象征。”
參考資料 -----------------------------
[1]「パンダが日本にやって來た」~カンカン重病?知られざる11日間
[2]パンダが來た!?日本初公開 知られざる大作戦?
[3]あの日々のこと?蘭蘭(らんらん)、康(かんかん)とその死
[4]シャンシャンの可愛さに負(fù)けず、パンダのビジネスモデルを図解?分析してみた。黒澤 友貴
[5]《一見熊貓誤終身……這些日本人還有救嗎?》,天天快報
供圖視覺中國|撰文C塵| 編輯簡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