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寫六脈神劍,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學,除了有主角光環(huán)加身的段譽,一般人都是內(nèi)力修為不夠,學不全的。
六脈神劍是劍氣,將內(nèi)力經(jīng)由六個手指上的經(jīng)脈激出(右手+左小指 或者 左手+右小指)。
就這么BIU~~一下,GAME OVER。當然這打法很耗內(nèi)力,所以只有段譽這種用北冥神功吸了別人內(nèi)力、內(nèi)力多到用不完的底子才架得住。
六脈神劍這么拽,但比起中國歷史上的神劍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段譽的一脈劍一次也就干掉一個人,而這歷史上的神劍,BIU一下,三軍潰敗、血流成河——這大規(guī)模殺傷性神劍,就是位列「十大名劍」第四位的泰阿劍。
由于泰阿殺傷力太大,還衍生了一個成語「倒持泰阿」: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意為將優(yōu)勢(大權(quán))拱手讓人,將自己置于危險之境。
《越絕書》記載,春秋時期,晉鄭王因為垂涎楚昭王手中的三把神劍(泰阿、龍淵、工布),而率兵攻打楚國!笗x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
這一圍城就是三年(三年第一次),圍地楚國彈盡糧絕,眼看就要被攻陷了。楚昭王一看坐不住了,拍案而起,「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
楚昭王原本是抱著與敵軍血戰(zhàn)到底、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的決心,拿著泰阿劍登上城門的,萬萬沒想到,奇跡就這么發(fā)生了。楚昭王就站在城門上,把泰阿劍這么一揮,登時「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
泰阿的劍氣,就這么一下把敵人的三軍全給滅了。
這把神乎其神的泰阿劍的鑄造者,就是被奉為劍祖的歐冶子。
圖來自東家「古越劍鋪-鄭國榮」龍泉寶劍。泰阿、龍淵(也有一說叫龍泉)、工布都是當時少有的鐵劍。因為冶鐵技術(shù)還不過關,所以當時多以青銅鑄劍。但是求神劍心切的楚昭王,命歐冶子用更為堅硬的鐵,為自己鑄造神劍。
歐冶子是越國人,在當時「鑄劍就相當于軍備競賽」的大環(huán)境下,歐冶子怎么會為楚國鑄劍,還一鑄就是三把呢?
當時同位于長江中下游的吳越楚三國,多水鄉(xiāng),打仗時就以船上的近身搏斗為主,所以劍就成了他們的主要武器。因此這三個國家的鑄劍技術(shù)最為先進,而其中又以吳越更甚,尤其是擁有劍祖歐冶子的越國。
這種陸地上的步兵長矛,在吳越楚三國的戰(zhàn)場上,鮮有用武之地。
歐冶子為越王鑄了五把神劍「越五劍」,名聞天下,楚昭王光看見豬跑卻吃不到豬肉,著實眼紅,對神劍簡直是「寤寐思服」。
正所謂
楚昭王終于念來了機會。
時值吳越爭霸,兩國經(jīng)常打仗,其中一次越王就向楚昭王請求支援。楚昭王于是說,要我?guī)兔梢,不過你得讓歐冶子給我鑄幾把神劍。
就這么著,歐冶子花了三年(三年第二次),為楚昭王鑄了三把鐵劍:泰阿、龍淵、工布。這其中前兩把都入選了「十大名劍」。不僅如此,「十大名劍」中,歐冶子還承包了另外四把:巨闕、湛盧、魚腸、純鈞。
可謂真正的六「脈」神劍!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青銅劍,劍身有黑色菱形暗紋。青銅劍上的花紋,是因為以青銅鑄劍時會加入錫以增加劍的堅利度,而錫的顏色泛白,與銅的色差就形成花紋。后來就發(fā)展為在劍身上用其他材料刻意裝飾紋路,更加美觀的同時,還是身份的象征。
關于剩下的兩次「三年」
一是「十大名劍」剩下的四把中,其中兩把干將、莫邪劍的鑄劍師,是歐冶子的女婿跟女兒。相傳干將莫邪鑄這兩把劍,花了三年時間(三年第三次)。
二是歐冶子為越王所鑄的神劍湛盧,相傳也是花了三年時間(三年第四次)。關于這把劍跟楚昭王之間,《東周列國志》有個趣味小故事,說這把本來因為戰(zhàn)爭原因轉(zhuǎn)到吳王闔閭手上的神劍,有一天突然就出現(xiàn)在了楚昭王的床頭。
「楚昭王臥于宮中,既醒,見枕畔有寒光,視之,得一寶劍!褂谑翘煲涣粒淹醣慵奔毙讼鄤燂L胡子進宮,「以劍示之」。
風胡子一看這不是湛盧嗎,不是應該在吳王那里嗎,怎么突然在此出現(xiàn)了?
這位深諳說(pai)話(ma)之道的風胡子于是腦洞大開:肯定是因為吳王濫殺無辜人品不行配不上這把劍,所以這把劍棄暗投明來到了咱們楚國,「故湛盧之劍去無道而就有道也!寡韵轮,嘿嘿嘿……風胡子還說,「此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
這不是風胡子第一次這么會說(pai)話(ma)了。早在楚昭王用泰阿擊退晉國并為神劍之威感到震驚之時,咱們的風胡子就已經(jīng)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了:「劍之威也,因大王之神」。神劍雖然厲害,主要還是因為用劍之人是大王您啊!
不過風胡子預言「國祚必綿遠昌熾」之后不久,吳王闔閭便怒「楚王賂吾左右而盜吾劍也」,從而率兵大舉攻楚,并最終在柏舉大敗楚軍,一舉攻克楚都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