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wǎng)  >  文化 > 正文

北京揭開“紅色序章” 見證早期革命活動

北京揭開“紅色序章” 見證早期革命活動

今起正式對外開放 每天以預約方式參觀

北京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史上具有獨特地位、獨特貢獻、獨特價值。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地,北大紅樓內留下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一批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驅者的足跡。一幢紅樓,百年滄桑。今天,修繕一新、改陳布展后的北大紅樓內,“光輝偉業(yè)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正式開展。

北京建黨的

地域特色處處可見

作為北京市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而籌辦的“1+9”展覽體系的核心,“光輝偉業(yè)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覽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通過“經(jīng)歷近代各種力量救亡圖存探索的失敗,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喚起民族覺醒,構筑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高舉愛國旗幟,形成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種,打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醞釀和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鑄就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6個部分、19個單元的發(fā)展脈絡,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時期北京革命活動的光輝歷史?v觀整個展覽,北京建黨的地域特色處處彰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北京貢獻,讓觀者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

主題展共展出圖片958張、文物1357件、藝術品40件、景觀類作品25組、沙盤模型5組、新媒體藝術16組、珍貴影像視頻13個。同時,展覽將北大紅樓內舊址納入?yún)⒂^流線,復原展示李大釗工作過的圖書館主任室、毛澤東工作過的第二閱覽室、陳獨秀工作過的文科學長室等6處舊址,讓展覽與舊址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六大部分呈現(xiàn)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波瀾壯闊的歷史

(第一部分內容概述)作為整個展覽的第一部分,“經(jīng)歷近代各種力量救亡圖存探索的失敗,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主題貫穿3個展廳。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強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無數(shù)先進分子和仁人志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和斗爭。展廳內,可以看到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等多種“救國”方案的探索和失敗,最終,中國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領導責任落到了中國無產(chǎn)階級及其政黨身上。

(第二部分內容概述)走進第二部分展區(qū),“新文化運動發(fā)端”、“新舊文化交鋒”、“北京進步社團涌現(xiàn)”3個單元構建起的“喚起民族覺醒,構筑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這一主題,通過11個展廳的展陳敘述,觀者可以看到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啟蒙運動。感受到新文化運動像一聲春雷驚醒整個時代,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齊集北大紅樓,這支進步的社會政治力量也為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和馬克思主義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以《新青年》的出版為標志,特別是陳獨秀在北大任文科學長后,將《新青年》從上海搬到了北京。在“新舊文化交鋒”單元中可以看到,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人以《新青年》編輯部為主要陣地,以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為主要武器,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開展新舊文化的交鋒。陳獨秀在《新青年》第6卷第1號上發(fā)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一文,文中旗幟鮮明地維護“德(民主)、賽(科學)兩先生”。

除此之外,展柜內展陳的1918年5月魯迅首次以筆名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王蘭、奚湞、查曉園三位女學生的照片在展廳內高高掛起,這張圖片記錄了1920年2月北京大學首開女禁,這三人入校旁聽,開啟公立大學男女同校先河的歷史時刻;另外,還有鄧穎超題寫的“覺悟社舊址”手跡等。

(第三部分內容概述)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第三部分展區(qū)聚焦“高舉愛國旗幟,形成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主題,用“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失敗”、“北京愛國學生運動”、“‘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4個單元11個展廳,向觀者展示五四運動中孕育出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這一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展廳內可以看到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余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要求收回山東主權、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取消二十一條”、懲辦三個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紀實黑白照片;1919年5月4日,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宣傳單——“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在第三單元“‘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中,展現(xiàn)了五四運動爆發(fā)后,陳獨秀以報刊為陣地,教育群眾,打擊敵人,他身先士卒沖到斗爭第一線,演說、發(fā)傳單,為此被捕。1919年5月4日至6月8日,其先后在《每周評論》上發(fā)表了7篇文章和33篇隨感錄,表達自己對愛國運動的看法;由其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發(fā)出了“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的號召,為民眾運動指明了新的斗爭目標。

(第四部分內容概述)第四部分是展覽的重頭戲,主題為“播撒革命火種,打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涉及“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播火者’李大釗”、“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青年毛澤東在京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6個單元,多達17個展廳,是6個部分中著墨最多的一個板塊。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選擇。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以北大紅樓和“亢慕義齋”為主要基地,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與各種學說、思潮進行比較和爭論,他們深入工人群眾,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鞏固和擴大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準備。

在這一部分中“‘播火者’李大釗”獨立成為一個單元,系統(tǒng)介紹了李大釗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引導一批先進分子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準備條件的重要歷史。

五四前后,毛澤東兩次來到北京,受教革命先驅,學習馬克思主義。“青年毛澤東在京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單元中詳細梳理了這一脈絡。展廳內還可以看到,1917年,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署名“二十八畫生”發(fā)表在《新青年》第3卷第2號的文章《體育之研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主張發(fā)展體育來救國救民。這對于毛澤東在1952年提出“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主的“新體育”精神,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在當今仍然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

(第五部分內容概述)在“醞釀和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鑄就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的主題帶領下,展覽進入第五部分。通過“‘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共產(chǎn)國際代表來中國”、“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北方各地黨團組織的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與北京早期黨組織”、“北方革命事業(yè)的蓬勃興起”6個單元,11個展廳的展陳,反映了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陳獨秀積極推動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積極參與醞釀和籌備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積極參與黨的一大、二大的重要歷史,集中反映了黨成立后,北京黨組織作為領導北方革命事業(yè)的中心,集中力量領導北方工人運動,推動北方地區(qū)革命事業(yè)蓬勃興起的重要歷史。

“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單元中可以看到一張已經(jīng)發(fā)黃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辦公室的圖片,1920年10月,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在這里正式成立,取名“共產(chǎn)黨小組”,李大釗為小組負責人。鄧中夏、羅章龍等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部分成員的照片也被一一展示;另外,還能看到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員、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名女黨員——繆伯英的照片。

(第六部分內容概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第六部分的結尾。這一部分分為5個展廳,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重要論述為主線,集中展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十八大以來新時代關于紀念馬克思、李大釗、毛澤東、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等主題活動及相關會議的內容,并預留版面以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和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相關內容。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薇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圖片制作/沙楠

金句

吾輩青年,坐沉沉黑獄中,一紙?zhí)炝,不絕如縷,亟待足下明燈指迷者,當大有人在也。

——葉挺給《新青年》編輯部的信(1917年)

須知中國今日如果有真正覺醒的青年,斷不怕你們那偉丈夫的摧殘;你們的偉丈夫,也斷不能摧殘這些青年的精神。

——李大釗發(fā)表在《晨報》上的《新舊思潮之激戰(zhàn)》

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lián)合的力量最強。

——毛澤東《創(chuàng)刊宣言》(1919年7月14日)

咱們中國四萬萬同胞,兩萬萬男子,兩萬萬女子,要并肩前進,將來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好的中國。

——李大釗在河南工人夜校的演講(1921年3月)

參觀指南

地點:東城區(qū)五四大街29號

展覽時間:6月29日(星期二)正式對外開放,每日9時—17時,逢周一閉館。

預約方式:每天以預約方式參觀,安排1000人次參觀,其中,上午、下午各500人次。近期主要以機關單位有組織參觀為主,后續(xù)將適時對社會單位和個人開放。

預約電話:010—5220 8928或5220 8929

參觀路線:進入北大紅樓后,以建筑為中心的樓梯間為界,參觀分區(qū)為東西兩個空間方位,先參觀一層東部展區(qū),再從中心樓梯上樓,依次參觀東部的二、三層展區(qū),然后順序參觀西部三、二、一層展區(qū)。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東部展區(qū)(前半場)為自下而上,西部展區(qū)(后半場)為自上而下。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