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重慶5月31日電 (記者 劉相琳)經(jīng)過全面保護修繕后,白公館看守所和松林坡文物舊址31日正式面向公眾試開放。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地處重慶歌樂山山腰,地形險要而隱蔽。1939年,白公館被改為軍統(tǒng)臨時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館曾一度改為美軍的第三招待所,供美軍居住?箲(zhàn)勝利后,白公館又恢復成監(jiān)獄?谷諓蹏鴮㈩I(lǐng)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chǎn)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等皆被囚禁于此。1949年11月27日,軍統(tǒng)特務(wù)將關(guān)押在白公館的革命志士分批秘密押往松林坡,進行瘋狂大屠殺,僅19人脫險。1988年,白公館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向社會和民眾進行革命歷史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
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復原及輔助陳列項目布展主要為主樓一、二層10間房、輔樓5間房、刑訊洞共16間房的復原陳列展區(qū),建筑面積345平方米,展覽共使用照片112張,實物46件(不含代用品)。展覽以復原陳列為主,配以適當?shù)妮o助陳列,并融合一定的科技展示手段。
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復原及輔助陳列項目以文物建筑本體保護為前提,盡量不破壞內(nèi)部基礎(chǔ)墻體。為復原以前牢房和刑訊洞的效果,采用顏料渲染手繪出主要墻面上的仿真建筑痕跡效果,利用效果燈烘托,還原當時場景,彰顯烈士們英勇不屈的紅巖精神。
文物展柜采用壁柜和獨立展柜相結(jié)合,壁柜重點展出陳然等獄中革命志士繡的那面“五星紅旗”和黃顯聲殉難時穿在身上的皮背心;獨立展柜展出的是代表關(guān)押在各個牢房里革命志士的代表物品,豐富了展陳展出效果。
此次松林坡文物舊址區(qū)改陳,通過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內(nèi)容上對各點展覽進行了補充和優(yōu)化。改陳后的展覽項目主要包括“高揚旗幟濟蒼生——羅世文、車耀先烈士革命事跡展”(戴公祠停車場)、“新中國最小的烈士”(戴公祠警衛(wèi)室——“小蘿卜頭”一家被害處)、“千古功臣——楊虎城將軍事跡展”(戴公祠)、楊虎城將軍紀念室陳列(戴公祠會客廳——楊虎城將軍被害處),共計布展面積約360平方米。
在展覽形式上,松林坡文物舊址區(qū)改陳以專題陳列為主,輔以一定的多媒體展項,與渣滓洞看守所舊址、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形成完整統(tǒng)一的參觀體系。
重慶紅巖聯(lián)線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馬奇柯介紹,僅“十三五”期間,就有逾千萬人次前往白公館參觀瞻仰,表達對先烈的敬意和哀思。此次對白公館、松林坡革命文物舊址實施全面保護修繕,將進一步擦亮這段無法磨滅的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