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上官云)世界讀書日前后,“閱讀”成為高頻詞。在生活方式網(wǎng)紅博主、自媒體人周一妍看來,讀書可以令人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這也是她在熱門新書《日日滋養(yǎng):365天愛自己的生活良方》(以下簡稱《日日滋養(yǎng)》)中分享的觀點。
近日,周一妍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紙質(zhì)書是一種奢侈品,它對思想的涵養(yǎng)無可替代,與其購買名牌包包,不如買書。
“滋養(yǎng)”是一種生活方式
周一妍曾當過十余年記者,《日日滋養(yǎng)》是她的第一本書。
書中分享了40種比較易于實踐的具體做法:每天做能量早餐、收納廚房、跑步四公里、閱讀紙質(zhì)書、撰寫晨間日記、養(yǎng)植物……她更希望,《日日滋養(yǎng)》成為讀者的枕邊書。
在書中,周一妍將生命中所有體驗過的高能時刻總結在一起,“我希望它傳遞給讀者的意義如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敞開雙眼去觀察,你想要的品質(zhì)生活是可以‘日日習得’的。”
她如此解釋書名中“滋養(yǎng)”的含義:養(yǎng)育、養(yǎng)分,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提醒大家時時刻刻關愛自己,比如情緒低落時你可以做什么?如何緩解焦慮?”
“書中的六個部分層層遞進,從整理物品到整理內(nèi)心和精神。第五、第六部分,是整理夢想和實踐篇。”周一妍解釋,“一旦你找到了喜歡做的事情,就去深耕下去,把它變成你的事業(yè)。”
她捋出了一條時間線:通過物品整理,創(chuàng)建令身心舒適的家居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內(nèi)心喜歡做的事,再把這種愛好變成事業(yè),真正做自己喜歡的事、更加喜歡自己。
“整理”不是單純做家務
在許多人眼中,“整理”基本等同于做家務,但周一妍卻不這樣認為。
“對我來說,‘整理’不是家務活兒,我也不追求太過儀式感的東西。太過死板的規(guī)則和教條化的東西,我是無法接受的。”她說。
她舉例道,比如看起來好像是整理衣服,但實際上通過取舍,整理的是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思考的是當下的自己是否需要,沉浸于和自己呆在一起的時刻,自己就是生活的裁判。”
“我目前整理的重點是家居擺件、植物、掛畫等。我也不再把精力百分百投入外部世界的整理,大約2/3的時間我開始冥想、閱讀,與內(nèi)在的自己對話,這才是更有趣的部分。”她說。
小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心動”,但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生活中的忙忙碌碌,能讓人由衷感到開心的事似乎越來越少,滿足感也越來越低。
“日常家居的整理,其實是整理你生活的外部環(huán)境,打造一個讓自己快樂、舒適的空間。”周一妍把身體比作一個容器,“身體覺得舒適了,能幫你更好感知興趣所在。”
談閱讀:紙質(zhì)書是奢侈品
在書中,周一妍也專門設置了有關讀書的章節(jié)。在她看來,閱讀同樣是滋養(yǎng)身心的一個重要方法。
“紙質(zhì)書在我看來是一種奢侈品,它對思想的涵養(yǎng)無可替代,與其購買名牌包包,不如買書吧。”喜歡書名,周一妍會把書買下來;對某位作者感興趣,也會爭取買到他的全部作品。
她如此定義閱讀對內(nèi)心的滋養(yǎng):“閱讀是一種很沉靜的事,能讓人放松和安靜。對面的朋友(作者)通過文字,無聲地與你訴說他的故事。”
對書中的文字,你可能會產(chǎn)生共鳴,也可能產(chǎn)生疑問,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書也可以是你的知己,通過“云交流”“云交往”,當你找到“知己”,你也會越來越喜歡自己。
她建議,可以在睡前讀一會兒書,“當我遠離手機,擁抱書籍的時候,我可以找到一種心安。閱讀的樂趣,最適合靜心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