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四川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xiāng)嘎日村一村民在放牛途中發(fā)現了一只大熊貓下山找水喝。
據這一郭姓村民講述,當天下午2點左右,自己上山放養(yǎng)牦牛途中,在村里名叫嘎日溝的地方又一次發(fā)現了大熊貓,他用手機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記者從當地村民中了解到,嘎日溝去年一年中至少有8次野生熊貓目擊事件,這可把寶興人樂壞了!
翻開雅安地圖,雅安的最北端是寶興縣的夾金山,世界首只大熊貓在這里被發(fā)現;雅安的最南端是石棉縣拖烏山,世界首只圈養(yǎng)大熊貓在這里被放歸;而地處南北遙相呼應的中心雨城區(qū),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就坐落在這里。
“熊貓圣殿”的國寶榮譽
從成都乘車向西行大約250公里,記者站在寶興縣城的一條大街上,驚奇地發(fā)現,從街頭看到街尾,高樓林立,群山環(huán)繞,水汽飽蘸,據說大聲喊話都能引來一場雨水。
雅安的寶興縣,歷來被稱為“熊貓圣殿”;現在當地人都譽為熊貓老家。
出了寶興縣城,過青衣江大橋,沿著東河向北而行20來公里,一圈脈沖電網在深山老林中透出了現代氣息,前面的標牌告訴我們,“蜂桶寨自然保護區(qū)”到了。
這里不僅是世界上首只大熊貓的發(fā)現地,還是出產“國禮”大熊貓最多的地方。1957年5月18日,象征著和平友好的大熊貓“平平”、“磽磧”送到了原蘇聯莫斯科國家動物園。“平平”、“磽磧”均來自寶興縣,它們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走出國門的“國禮”大熊貓。從1957年起到1982年,中國先后從寶興縣調走野生大熊貓130多只,其中17只作為“國禮”贈送給原蘇聯、原西德和朝鮮、美國、日本、法國、墨西哥、英國等8個國家(中國共送出“國禮”大熊貓23只,除寶興縣17只外,雅安市天全縣也送出“國禮”大熊貓1只,雅安共計送出“國禮”大熊貓18只)。
2006年7月12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時,有專家稱:“沒有寶興,大熊貓的故事就無從說起。”
1839年,法國人在寶興縣蜂桶寨鄧池溝建起了天主教堂。140多年前,來自法國的神父阿爾芒·戴維走進了雅安的浩瀚群山中,在這個被上帝遺忘的后花園里,他發(fā)現了大熊貓,并把大熊貓首次介紹給了全世界。
記者看到,位于鄧池溝天主教堂背后的寶興縣大熊貓文化宣傳教育中心已經對游人開放,這是中國首個集飼養(yǎng)、繁育、宣傳大熊貓文化的綜合性教育中心,兩只大熊貓“川星”、“希夢”正在這里(它們的父母都是寶興的野生大熊貓)。
2016年12月28日,一只名叫“盼盼”的雄性大熊貓在成都病逝。在這只31歲大熊貓的身后,130多只大熊貓跟它有血緣關系。
2017年9月14日,福州(海峽)熊貓世界的另一只大熊貓“巴斯”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以37歲的高齡去世。這只名叫“巴斯”的雌性大熊貓,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盼盼”,因為它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原型。
這兩只名為“盼盼”的大熊貓,它們都創(chuàng)下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全球年齡最大的雄性大熊貓、全球年齡最大的雌性大熊貓。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四川省寶興縣。
作為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國大熊貓在共和國歷史上功不可沒!
1979年,按照國務院指示,四川籌建蜂桶寨省級自然保護區(qū),1994年7月,設立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06年7月12日,縱橫成都、雅安、甘孜、阿壩4個市(州)12個縣(市)的“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其中核心區(qū)面積雅安(包括寶興、天全、蘆山三縣)占比在一半以上。
“熊貓走廊”的放歸地
在四川涼山冕寧縣的冶勒自然保護區(qū),紅外相機記錄到一組大熊貓的畫面。經專家辨認,這正是4年多前被放歸的圈養(yǎng)大熊貓“張想”。“張想”是全球首只放歸野外的雌性大熊貓,今年已經6歲半,這是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張想”放歸后的影像。
畫面中,大熊貓“張想”顯得十分警惕,它用嗅聞的方式,仔細辨別是否有同類留下的氣味兒。這組畫面拍攝于2017年2月26日下午,從3點19分抓拍到第一張照片,一直到最后一段視頻,大熊貓一共逗留了4分鐘左右。除了對紅外相機感興趣,大熊貓還在另一棵樹旁仔細嗅聞。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大熊貓分布有三大要素:水、竹子和樹,針葉林下面有竹子,而且竹子密度又不是很大,那是很典型的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張想”能選擇在這個地方出現,說明“張想”完全適應野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張想”是一只雌性大熊貓,2011年8月20日出生。“張想”的媽媽“張卡”來自邛崍山系,是一只野生大熊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通過母獸帶仔的方式,讓“張想”從媽媽那里學到獨立生存的本領。經過兩年的野化培訓,2013年11月6日,“張想”被放歸到四川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成為了全球首只放歸野外的雌性大熊貓。
大熊貓“張想”的放歸地是在四川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紅外相機的拍攝地是在冕寧縣冶勒自然保護區(qū)。這種跨越保護區(qū)活動的行為,專家認為科研意義十分重大。
經過海拔2000多米的公益村,用不了幾分鐘就到了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公益海保護站。四川雅安石棉縣栗子坪彝族鄉(xiāng)公益村,是進入保護區(qū)路上的最后一個村莊,這里九成以上村民是彝族。
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小相嶺山系,小相嶺山系中的大熊貓棲息地總面積80204公頃,僅有30只野生大熊貓在這里生活。
從2009年至今,小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先后放歸了大熊貓“瀘欣”、“淘淘”、“張想”、“雪雪”“華姣”、“華妍”、“張夢”、“映雪”、“八喜”9只大熊貓,并順利完成了大熊貓放歸后活動數據的采集和分析。
目前,保護區(qū)內安裝了近200臺紅外相機,工作人員定期收集、更換紅外相機數據卡,觀測區(qū)域內野生動物的生活情況。今年,保護區(qū)計劃新安裝400余臺紅外相機,以公里網格方式布置,以便更好地監(jiān)測區(qū)域內生物多樣性情況。
記者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獲悉,2017年12月28日,在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護區(qū)內,野化放歸大熊貓“淘淘”被成功回捕。據了解,“淘淘”是全球首只采用母獸帶仔方式野化培訓的大熊貓,于2012年10月11日放歸自然,其在野外成功生存5年,驗證了人工繁殖大熊貓經過母獸帶仔野化培訓方法放歸自然的成功,也創(chuàng)造了人工繁殖大熊貓放歸野外存活時間的新紀錄。
專家介紹,人工繁育大熊貓經野化培訓后放歸自然,能補充大熊貓野外種群血源,復壯大熊貓野生小種群,實現大熊貓野外種群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熊貓首都”的顯赫地位
雅安碧峰峽基地位于雨城區(qū)碧峰峽景區(qū),景區(qū)因林木蔥蘢、四季青碧而得名。傳說是補天英雄女媧所化而成,景區(qū)內多個景點均與女媧有關,頗為神秘。在碧峰峽景區(qū)你能呼吸到群山幽谷醞釀的芳醇空氣,尋找到萬古猶存的補天遺跡。景區(qū)由兩條峽谷構成,左峽谷長7公里,右峽谷長6公里,呈V字型,是一個封閉式的可循環(huán)游覽景區(qū)。
記者步入基地,只見綠樹環(huán)繞、竹林蒼翠。
2003年12月28日,中國功能最完善、設施最先進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建成開園。包括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海歸大熊貓“泰山”先后生活在雅安碧峰峽基地。
2006年7月12日,一個讓人興奮不已的喜訊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衛(wèi)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qū)面積5370平方公里,其中有2940平方公里在雅安境內。在棲息地內生活著近300只大熊貓,占全世界大熊貓種群數量的30%,是世界上野生大熊貓最多的地方之一。
雅安作為“熊貓首都”的地位,已經赫然凸顯。
2008年5月12日,當汶川特大地震襲來的那一刻,臥龍巨石翻滾、漫天塵土,大熊貓受驚嚇后發(fā)出的慘叫聲縈繞在臥龍上空。
“緊急疏散臥龍大熊貓。”一夜之間,雅安碧峰峽基地和臥龍核桃坪基地轉換了主次地位。數十只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核心種群及10多只已經配種的大熊貓被轉移到了雅安碧峰峽基地,一時間,雅安成為了震后大熊貓的“諾亞方舟”。
多年來,雅安切實通過各種手段實施大熊貓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據市林業(yè)局數據顯示,目前,雅安已正式建立了6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總面積達18.07萬公頃。其中,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qū)有5個。
大熊貓是大自然賜予雅安的寶藏。保護大熊貓,保護人與動物共同的這片凈土已經成為雅安人民的統一目標。
神霧環(huán)保2019年虧損15.97億元 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貴州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到甕安開展醫(yī)療廢物和醫(yī)院污水處理(置)環(huán)保專項執(zhí)法檢查
騰格里沙漠再現污染 企業(yè)改頭換面也得理“環(huán)保舊賬”
環(huán)保少女拒領獎:瑞典生活方式,4個行星才能滿足
環(huán)保普法時刻不忘,亞太森博攜手日照60余家企業(yè)共商應對策略
桐城首富變首負 老板套現15億股價跌超80% 盛運環(huán)保涉“四大罪”遭處罰
肯尼亞環(huán)保人士萬加麗·馬阿薩伊
華爾街銅牛再“遭難” 被環(huán)?棺h者潑“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