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浯溪碑林瞻“三絕”

\

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qū)風光

來自網(wǎng)絡

奔騰不息的湘江流經(jīng)湖南省永州祁陽縣城西南,一道清澈的浯溪涓涓注入其間。岸邊有蒼崖石壁巍然聳立,連綿78米,最高處拔地十余丈。這里高低錯落地分布著505方摩崖石刻,字體大的賽金剛,小的如螞蟻,而且真草隸篆諸體俱全。自唐代以來,先后有李陽冰、米芾、黃庭堅、秦觀、李清照、解縉、徐霞客、何紹基、吳大澄……共計250多名文人學士來此游覽,題詩作賦,銘刻石上,成為我國首屈一指的摩崖碑林。小小浯溪,不過彈丸之地,為什么能像磁石一樣吸引諸多歷史名人蒞臨?其原因不得不歸功于一塊離地僅1.5米高,3.2米見方,然而比金玉珠寶更珍貴璀璨的摩崖石刻——由元結撰文、顏真卿書字的刻碑《大唐中興頌》。

元結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qū),他反對當時詩壇“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的不良風氣,開新樂府之先聲。公元771年,時任道州刺史的元結將10年前鎮(zhèn)守九江抗擊史思明叛軍時寫的《大唐中興頌》舊稿補充修定,派專人赴臨川請來好友顏真卿書寫,于夏六月刻在摩崖之上。此篇頌文一共332字,是元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前“序”舍棄駢文而采用散文撰寫,詞語樸素、簡潔、明暢。后“頌”系韻文,無論從內(nèi)容和形式都打破陳規(guī),大膽出新。在內(nèi)容上不一味的阿諛,而是頌譏相兼,明頌肅宗中興,暗譏玄宗衰落,對“安史之亂”的起因與平定中的諸多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用來教育后世引以為戒。形式上不固守四句一韻而變?yōu)槿湟豁,各段韻?shù)依內(nèi)容而定。句中文字不追求平仄相錯,也不講究對仗。全頌不飾辭藻,不用典故,通暢易曉,故被后人稱為文奇第一絕。

身為平定“安史之亂”功臣的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倡導書法革新,主張“復北碑之法,革行楷之俗”。他寫此碑的體例雖為楷書,卻用了篆隸的筆法,即行筆運中鋒,橫豎遒勁雄壯,力透紙背。出筆用藏鋒,撇、捺、勾、勒俱可扛鼎。每字直徑20厘米,字形方正,結構緊密,氣勢恢宏,韻味渾厚,字里行間洋溢著剛毅之氣。顏真卿在碑中講求字形變化,單一個“國”字就出現(xiàn)四種寫法。他還自創(chuàng)簡體字11個,體現(xiàn)了敢于革新的勇氣。如“戎卒前驅(qū)”的“驅(qū)”,右偏旁寫成“丘”。古人贊此字“若千金駿馬依山丘而立”。碑文一反從右至左的常規(guī)寫法,為從左至右,特地彰顯碑文“明頌暗譏”之意,讓人正文反讀。顏真卿書寫《大唐中興頌》時已經(jīng)63歲,這是他生平最得意的巨幅作品,達到了顏體字成熟時期的藝術高峰。自唐以后,歷代書家無不為之傾倒,可謂“豐碑讀一過,百拜不能休”,故字奇為第二絕。

刻中興碑的摩崖石臨江壁立,色澤清潤,質(zhì)理緊密,偌大的石面平坦如斧削成,幾乎無褶皺,仿佛天生為鐫刻而備。雖然碑石歷經(jīng)千年,風吹日曬,上面的字跡仍清晰可辨。這石奇為第三絕。緊挨中興碑的左右兩側分別刻著宋代米芾和黃庭堅的詩。黃庭堅酷愛顏字,幾次專程赴浯溪學習,以至于“摩挲石刻鬢成絲”。比鄰的還有清代書法金石大家何紹基和吳大澄的詩刻。眾名家的手跡對中興碑形成群星捧月之勢,更襯托出這方“摩崖三絕碑”的不朽光芒。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