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七進”宣教活動、創(chuàng)建“濕地學校”、編寫“濕地文化”教材——
位于海口市新坡鎮(zhèn)潭豐洋濕地公園境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石橋(舊稱橋頭橋),距今已800多年。清晨的古石橋與潭豐洋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得益彰,風光旖旎。
本報3月13日訊 近日,記者從市林業(yè)局了解到,為加快推動國際濕地城市創(chuàng)建,打造?谏鷳B(tài)新名片,我市今年將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保護社會氛圍,助推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建設。
加強理論教育,提高全市領導干部濕地管理和保護能力。邀請國內知名濕地保護專家講授濕地保護知識。
加大社會宣傳,形成濕地保護濃厚社會氛圍。開展“七進”宣教活動。大力推進濕地保護宣傳教育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進家庭、進公共場所,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濕地保護的濃厚氛圍;制作一批?谑袧竦乇Wo與修復成果、?谑袧竦仫L光以及濕地動植物物種介紹的宣傳畫在街道、單位和工地的圍墻和已擁有LED液晶顯示屏以及戶外廣告進行宣傳。
舉辦豐富多彩的濕地保護主題活動。?趯(chuàng)建“濕地學校”,在?跂|寨港自然保護區(qū)、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qū)周邊的學校中選擇3至5所有條件的學校創(chuàng)建?“濕地學校”,把濕地保護教育活動延伸到家庭和社會。組織編寫“濕地文化”校本教材,在已出版的《家在紅樹林》(低年級版)校本教材基礎上,今年上半年爭取出版《家在紅樹林》(高年級版);舉辦首屆大學生濕地保護知識電視競賽、首屆濕地保護攝影比賽、舉辦青少年濕地保護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科普展覽、攝影、繪畫、觀鳥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普及生態(tài)知識;舉辦“我與濕地有個約會”系列活動,滿足廣大市民渴望踏入濕地公園親近大自然看景玩水、觀鳥賞花、騎行徒步和認識濕地、親近濕地、感恩濕地,更好地實現濕地公園建設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