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勛先生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家鄉(xiāng)厚重的文化熏陶使他少時即多有愛好,無論是國畫、詩詞,還是書法、篆刻均有所涉獵,尤其對書法篆刻癡迷最深。
王建勛近照。
王建勛先生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家鄉(xiāng)厚重的文化熏陶使他少時即多有愛好,無論是國畫、詩詞,還是書法、篆刻均有所涉獵,尤其對書法篆刻癡迷最深。上中學時,他開始在父輩和老師的指導下臨摹字帖,對老師的粉筆字、大街上的標語、店鋪的牌匾倍感興趣,經(jīng)常到刻字店向師父討教刻印之法,十幾歲時便為街坊鄰居書寫對聯(lián),他為鄉(xiāng)親朋友所刻的多方印章、印版至今仍在使用。可以說,其當時在鄉(xiāng)親當中已小有名氣,可謂心靈手巧、多才多藝。然而,建勛先生卻說:那時只是興趣愛好而已,拙作難登大雅之堂。這一切為其日后的藝術發(fā)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勛入伍后,因“會寫大字”頗受領導的垂愛,他先后多次被派出參加連隊板報培訓和比賽,在部隊首長的點撥、支持下,逐步走上了書法藝術道路的正軌。在部隊緊張的工作訓練之余,幾乎把全部業(yè)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都用在了研習筆墨上,當時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古文化街琉璃廠,憑著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終于展露出了其在書法篆刻藝術方面的天賦,并有幸得到了著名古文字學家、篆刻家康殷先生的指教。在先生的悉心教誨下,加之其求知若渴的原動力,其書法篆刻藝術水平與日俱增,有了長足的進步。期間,書法對《張猛龍碑》、《張遷碑》用功最深,旁涉行草、金文;篆刻以漢印為宗,臨刻古印百余方,多得先生親點和贊許。
王建勛和中國書協(xié)顧問李鐸老師。
九十年代初,拜著名書法篆刻家凌士欣先生為師,深得先生親授,并遍訪京城名家,廣集博采,先后得到了王遐舉、權希軍、沈鵬、歐陽中石、王鏞、李鐸、張飆、鄒德忠、李力生、孟繁錦等書法篆刻大家的指點和鼓勵,三十余年軍旅孜孜不倦,筆耕不輟。
王建勛先生的書法,初入漢魏、晉唐,后得力于宋明諸家,書作諸體皆擅,各具風貌,尤以行草、隸書見長。所作舒展流暢,雄勁穩(wěn)健,剛柔相濟。書風氣勢開張,意境清新簡遠,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先后多次在軍內(nèi)外舉辦的書畫大展中獲獎。其篆刻,得益于對古璽印的傾心臨習和對古文字的學習領悟,作品字法嚴謹,章法得體,印風空靈簡約,既有師古不泥之新意,又有刀筆并重沉穩(wěn)古厚的金石氣息,應邀為多位國家領導人和百余位書畫名家治印,深得大家和同道們的稱道。其作品,2008年9月搭載神州七號飛船遨游太空,并參加了國內(nèi)外巡展,系全國300位、全軍20位入選藝術家之一。
難得的是,建勛先生在成績面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處事低調(diào),且不事張揚,以平和的心態(tài)潛心于藝術,從不為名利所動,努力探索著個性化的藝術之道。
建勛先生是部隊這座大熔爐里歷練出來的佼佼者,有著堅韌的意志作風,嚴謹?shù)奶幨嘛L格,機敏的思維方式,且為人厚道,待人誠懇,并對儒、道、佛等古文化的學習頗有心得,這為他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藝術品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書友同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建勛先生在書法篆刻藝術上會有更大的突破,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文/書畫家、文藝評論家 嚴學章 )
隸書:明唐寅詩二首
隸書:茶禪一味
草書: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隸書:蘇東坡詩詞選抄
釋文:德不孤
釋文:中得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