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奮斗著的青聯(lián)委員”系列報道—— 艾沙江·尼扎木丁和他的“一元錢”公益大計劃

全國青聯(lián)委員、國家電網(wǎng)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博爾塔拉供電公司檢修班班長艾沙江·尼扎木丁有個關于“一元錢”的大計劃。

具體是:組織親朋好友、號召單位同事等參與者每月最低捐出一元錢,眾籌善款持續(xù)為新疆各地不同民族的特困學生、重病患者、孤寡老人、受災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的想法貫穿于艾沙江·尼扎木丁的成長過程。他的母親是新疆兵團第五師民族中學一名教師。每逢周末或過節(jié),母親都會帶寄宿的學生回家吃飯。這些同學來自不同民族,有的還是母親資助的學生。母親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科書”,讓艾沙江·尼扎木丁在童年時期就懂得樂于助人的意義。

大學時期,艾沙江·尼扎木丁一直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還希望等到自己能夠自食其力后,也要向母親那樣資助家鄉(xiāng)的貧困學生。

\

畢業(yè)后,艾沙江·尼扎木丁成為國家電網(wǎng)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博爾塔拉供電公司的一名基層檢修工。本人供圖

畢業(yè)后,艾沙江·尼扎木丁到國家電網(wǎng)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博爾塔拉供電公司工作。2005年9月,他領到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619元,他分文不動,拿著工資跑回母校——新疆建設兵團第五師民族中學,向老師提出了助學的想法。

一周后,這位老師將全校23名貧困學生的名單拿到了艾沙江·尼扎木丁面前,并坦白地告訴他,這些孩子因家庭貧困可能失學,可以從名單中挑選兩名孩子進行資助。

反復看著這份名單,艾沙江·尼扎木丁陷入了深深的無力感,“我最多只能幫助2名學生,那其他的該怎么辦?如何為他們提供幫助?”回到單位的艾沙江·尼扎木丁想做點什么,他發(fā)動身邊的親朋好友、號召單位同事出把力,“每人每月捐贈1元錢,一個月就是30元,一年就有360元,那其他孩子的學費就有著落了。”

“一元錢計劃”由此而來。經(jīng)過6個多月的籌備和宣傳,2006年3月4日,艾沙江·尼扎木丁在母校的會議室,將從50位計劃參與者那募集到的第一筆善款1244元交到了23位貧困學生的手中。“真的做到了!”他心里懷揣著感動,有了把這項公益活動繼續(xù)下去的信心。

\

艾沙江·尼扎木丁(中)走進學校開展“一元錢計劃”公益活動。本人供圖

2007年,博樂市第七中學的一名高中老師來電反映,班里有個叫努爾艾拉的姑娘因家庭困難準備放棄參加高考。艾沙江·尼扎木丁通過募捐為她購買了高考輔導教材,并鼓勵她積極備戰(zhàn)高考,承諾道:“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大學的學費和以后的生活費,我來給你想辦法。”

努爾艾拉終于放下心中的負累,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在校的5年間,艾沙江·尼扎木丁每月都會為她寄去300元生活費。

2012年大學畢業(yè)后,努爾艾拉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了伊寧市的一名教師。領到第一筆工資后,她和母親專程找到艾沙江·尼扎木丁表示感謝,決定從工資中拿出2000元捐贈給“一元錢計劃”。

因為遇見你,人生從此不同。也是因為遇見你,善念才有了輪回的饋贈。最令艾沙江·尼扎木丁欣慰的是,有許多像努爾艾拉這樣曾被資助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又反哺“一元錢計劃”,將愛和希望不斷傳承下去。

王佳佳是一名孤兒,被養(yǎng)父王林收養(yǎng)。養(yǎng)父年紀大了不能務工,王佳佳只能利用節(jié)假日在街頭發(fā)廣告的微薄收入維持父女倆的基本生活。了解到她的情況后,艾沙江·尼扎木丁將其納入“一元錢計劃”,并每月提供200元生活費,直到她大學畢業(yè)。

2013年春節(jié)的一天,艾沙江·尼扎木丁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王佳佳攙扶著73歲的養(yǎng)父王林向他走來,王林顫顫巍巍地從褲兜里拿出一個紅手絹,慢慢攤開,里面放著600元錢,他說:“這是佳佳發(fā)的第一個月實習工資,她把400元錢給了我,感謝我的撫養(yǎng)之恩。這200元給你,感謝你讓她完成學業(yè),錢雖少卻是孩子的一片心意。”

\

艾沙江·尼扎木丁正在教小朋友寫漢字。本人供圖

艾沙江·尼扎木丁婉拒了他的好意,“不要感謝我,幫助你的錢都是社會各界的好心人一起湊出來的,我只是把他們的錢轉交給了你。”

“那你就把這些錢再轉交給像我一樣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能夠上學!”王佳佳接過話,把200元塞進艾沙江·尼扎木丁的手里。艾沙江·尼扎木丁突然就紅了眼睛。

這樣的“回報”更加堅定了艾沙江·尼扎木丁把做公益事業(yè)做好做大的決心。但事實上,由于資助的需求不斷遞增,“一元錢計劃”正在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資金缺口。

艾沙江·尼扎木丁清晰地意識到,“一元錢計劃”僅靠親朋好友、單位同事的善舉還遠遠不夠,要想持續(xù)性地長久發(fā)展,轉型迫在眉睫,“要建立長效的運營機制,要融入更多的社會捐助。”

2014年,艾沙江·尼扎木丁在社會尋找到100名好心人,他們答應每月捐50元給10名貧困大學生作為生活費,但由于種種原因,捐款并不能落實。為了給孩子們籌集生活費,艾沙江·尼扎木丁用僅剩的2000余元善款購買了75公斤羊肉,在大街上賣烤羊肉串,共賣了5910元。

孩子們的生活費終于湊齊了。臨時起意的辦法效果不錯,艾沙江·尼扎木丁和哥哥合伙開起了愛心抓飯館。實體經(jīng)濟的加持,為公益活動增加了一份穩(wěn)定的保障,越來越多的貧困學生從中受益。

\

艾沙江·尼扎木丁陪海里沙汗·阿依瓦洪大娘散步。本人供圖

與此同時,艾沙江·尼扎木丁倡導的“一元錢計劃”成為了國網(wǎng)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品牌公益活動,各族同事利于業(yè)余時間投入其中。

在公司“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大家為79歲因病長期臥床的海里沙汗·阿依瓦洪大娘從烏魯木齊購買了一張多功能手推式輪椅,大娘終于可以走出低矮的房屋感受戶外久違的陽光。

50歲的阿不都塞買提由于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腿部落下殘疾,駐村工作隊為他申請了保障性住房,艾沙江·尼扎木丁通過“一元錢計劃”,短短一個月時間,向社會各界的網(wǎng)友和愛心人士募得了善款2.9萬元,讓保障性住房面積增加了20平米,一家人能住得舒適些了。

堅持公益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籌集善款一開始甚至讓艾沙江·尼扎木丁背上了騙子的罵名,也有人說他是作秀。既然被誤解,他就開通愛心公益網(wǎng)站,將活動的圖片、票據(jù)、感謝信等貼在網(wǎng)站上,讓網(wǎng)友們了解活動的開展情況及公益金流向。

截至2019年5月,“一元錢計劃”共收到捐款108萬余元,幫助疆內(nèi)各地不同民族的特困學生、重病患者、孤寡老人、災區(qū)群眾等達1700余人次。但在艾沙江·尼扎木丁心里,這樣還遠遠不夠,他要和更多同道人一起將“一元錢計劃”這份正能量生生不息地傳播下去。

(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劉尚君)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