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熱播的《與非洲同行》大型紀錄片中,出現(xiàn)了以平瀾公益基金救援隊員王珂、張廣瑞為代表的中國反盜獵志愿者們的身影。津巴布韋的危機叢林,他們與非洲動物保護者同歷“盜獵與反盜獵”的生死對峙,構(gòu)成了中非友好建交故事中人類守衛(wèi)自然的和諧篇章。
中國反盜獵志愿者在Mana Pools國家公園開展反盜獵項目。平瀾公益基金會供圖
繼泰國沉船事故、山東壽光水災之后,在洞穴救援領(lǐng)域與水災防疫消殺中承擔中堅力量的平瀾公益基金會,在中國民間公益救援組織發(fā)展方興未艾的第十年,聲名鵲起。
在2018年成立平瀾公益基金會,將公益救援規(guī);、專業(yè)化,基金創(chuàng)始人王珂覺得“是時候了”。
2008年汶川地震,他從北京奧運會珠穆朗瑪峰火炬?zhèn)鬟f工作中抽身,轉(zhuǎn)頭投身到抗震救災中。國難當頭,千萬名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心向災區(qū),在全國范圍內(nèi)臨時組織起了社會救災行動,形成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救災熱潮。
由此,以汶川地震為契機,民間公益救援組織開始在我國萌芽發(fā)展。2009年起,壹基金、藍天救援隊、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等民間救援團體紛紛成立,涉及地震、洪水、水域、風災、建筑坍塌、防災救災講座等多個救援領(lǐng)域,為雅安、玉樹地震提供了救災支持。
王珂酷愛山地運動,戲稱自己為“一支冰鎬”,曾在多個民間公益救援組織中任山地救援主力。2011年,緬甸曼德勒發(fā)生7.5級地震。在沒有跨國救援渠道和先例的情況下,王珂還是和幾名志愿者組成海外救援隊,通過旅游簽證趕赴曼德勒。經(jīng)中國使館與當?shù)卣疁贤ê,救援隊順利進入災區(qū)進行救災。
之后,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頻繁出現(xiàn)在菲律賓、吉布提、厄瓜多爾、海地等多國救援行動中。
王珂參與了2015年尼泊爾8.1級地震救援。他趴在廢墟上挖尸體,高度腐爛的身體組織輕輕一碰就會脫落,為了給逝者更多的尊嚴,他拿著勺子一點點將土壤砂石與尸體剝離開。中國人對死者的敬畏與人道主義關(guān)懷,讓尼泊爾國際救援人員很是欽佩。從最初的冷漠到后來執(zhí)意與中國隊員搭伙工作,“有難事,找中國!”,中國救援隊在出色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逐漸被信任和稱贊。
平瀾公益基金會在泰國沉船事故救災現(xiàn)場進行洞穴救援。平瀾公益基金會供圖
同樣是在這一年,為了能在公益組織中形成常態(tài)化的援救項目,王珂向國際組織遞交申請函,希望中國NGO能參與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王珂迫切希望,由中國人主導的反盜獵項目能在非洲扎根,由點及面的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力量在非洲大地輻射開來,提升中國在全球野生動物保護領(lǐng)域的影響力。
遞出的橄欖枝繞著南非洲的幾個國家轉(zhuǎn)了一圈,要么是直接被拒絕要么石沉大海,也有“高興”邀請他們加入的,目的竟是“策反中國人做當?shù)貏游锉Wo機構(gòu)的臥底,冒充買家與中國盜獵者進行交易。”
王珂果斷拒絕,決定不依附于國際NGO組織,自尋門路。
偶然的機會,位于非洲東南部的津巴布韋同意中國反盜獵志愿者進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基地Mana Pools國家公園開展反盜獵活動。
平瀾公益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王珂。平瀾公益基金會供圖
Mana Pools國家公園地處津巴布韋西北部,占地2900平方公里。贊比西河在這里滋養(yǎng)出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該地是野生動物保護的熱點地區(qū)之一。大約5000至8000頭非洲象,以及非洲獅、非洲野狗等瀕危野生動物生活在這里。由于環(huán)境原始、人跡罕至,這里也是盜獵的多發(fā)地,針對非洲象的盜獵非常猖獗,當?shù)氐姆侵尴蠓N群受到嚴重威脅。
王珂和隊員們迅速進駐Mana Pools國家公園營地。然而,一切跟最初設(shè)想的并不一樣。
不信任依然存在。有人會以“打著反盜獵旗號來打獵的”的無稽之談對他們進行舉報,有人質(zhì)疑中國反盜獵志愿者的專業(yè)能力,擔心中國人還沒走出營地就被獅子吃掉。
中國反盜獵志愿者的營地與野生動物混居在一起,獅子趴在門外的十米處曬太陽,大象悄無聲息地穿梭在營房之間還低下頭向房里張望,野豬經(jīng)常“拜訪”,毒蛇一不留神就鉆進了帳篷……前三個夜晚,王珂和隊友們只能聽著野外動物的嚎叫緊張入睡。
欠缺動物保護專業(yè)領(lǐng)域知識,王珂承認這是所有隊員的“致命弱點”。王珂和隊友們雖然在野外生存技能、器械設(shè)備操作、急救經(jīng)驗等方面各有專長,但是深處這片陌生叢林,他們無所適從。
中國反盜獵志愿者與Mana Pools國家公園警察駕駛滑翔機進行巡查。平瀾公益基金會供圖
最難的是人與動物的相處之道。初來乍到,教練嚴禁中國志愿者單獨外出,以防不適當?shù)男袨檎衼須⑸碇。王珂與隊友們開始學習熟悉每類動物的習性,克服“面臨險境拔腿就跑”的本能意識,避免因為不適當?shù)男袨槌蔀閯游镅壑械臄橙。這是個慢功夫,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根本不行。
不斷地適應、磨煉、進步,慢慢地平瀾的隊員們用實力打消了當?shù)卣蛣颖9ぷ髡叩囊蓱]。
除此之外,王珂帶去的還有更多驚喜。平瀾可以給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在籌劃的反盜獵行動提供資源支持。教練拿出一張清單,上面列有陸上、水上、空中反盜獵巡邏的車輛、船只、飛行器、帳篷等物資需求。王珂和他一一核對,確認能提供的相關(guān)物資供給。事實上,王珂已經(jīng)帶來了能用于水上巡邏的橡皮艇和空中巡邏的三角翼,甚至還有一位培養(yǎng)過800中國空軍學員的頂尖飛行師。這些急需的裝備器械,是王珂提早在國內(nèi)募捐而來的,更多的是和朋友自掏腰包買的。
中國反盜獵志愿者與Mana Pools國家公園警察一起為大象上項圈。平瀾公益基金會供圖
2015年9月,王珂與華人華僑、國際友人、津巴布韋國家管理局共同成立了中津野生動植物基金會,三年來致力為Mana Pools國家公園的動植物保護和反盜獵行動提供支持。中國反盜獵志愿者也成為第一支被允許長駐Mana Pools國家公園的團隊。
在非洲叢林,“盜獵與反盜獵”之間的博弈,一直在上演。
有一次,隊員們跟隨三只年輕的雄獅來到贊比西河邊。皮卡車熄了火停在半米高的草叢里,獅子也趴下來躲在車頭前不足10米的地方,伏擊羚羊與野牛。
隊員張廣瑞和王伊琳坐在皮卡車的貨斗里,一束燈光向他們投射過來,打破了黑夜樹林里的靜。十幾秒后,強光手電筒再次打出連續(xù)閃爍的信號燈,這次拿手電筒的人離大家只有30多米遠。此時,對面的贊比亞也有人用手電筒回應--兩邊的信號一前一后,而且頻率是一樣的。隊員們馬上意識到,自己誤入了偷獵者的接頭點。
偷獵者一般隨身帶槍,而志愿者們此時沒有任何防備。如果發(fā)生交戰(zhàn),最危險的就是坐在車外的王伊琳和張廣瑞,王伊琳緊張得蹲坐下來,緊緊抱著張廣瑞的腿。
教練員見情況不妙,突然發(fā)動車子,掉頭轉(zhuǎn)向。拿手電筒的人被驚動了,立即關(guān)掉手電筒,隱沒在黑夜中。車子徑直開向燈光最后消失的地方,人不見了。轉(zhuǎn)了兩圈后,教練員把車開回拿了三把槍和熱成像儀,再次開回河灘。
王珂用熱成像儀探測到在河灘上面的樹林里,有人形的物體在跑動,確定是一個成年人的體型。等車再開過去的時候,卻再也找不到任何蹤跡了。
盜者獵與反盜獵者,很少有真正的槍彈交鋒,更多的是互相周旋與對峙。王珂和隊員們要做的是用專業(yè)技術(shù)與高效行動不斷提升Mana Pools國家公園反盜獵的震懾力。
2015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津巴布韋考察野生動物救助基地,他指出,野生動物保護是中國同津巴布韋合作重點領(lǐng)域之一,中方將繼續(xù)通過物資援助、經(jīng)驗交流等方式,幫助津方加強野生動物保護能力建設(shè)。
中國反盜獵志愿者與Mana Pools國家公園警察一起蒸饅頭。平瀾公益基金會供圖
中津野生動植物基金會成立三年來,中國反盜獵志愿者每年都會來到Mana Pools國家公園開展反盜獵項目。他們與當?shù)氐墓珗@警察成為好兄弟,共同在公園內(nèi)進行巡邏,開著皮劃艇馳驞在水域,駕著滑翔機在藍天巡視,一起為大象上項圈,一起吃餃子、烙肉餅,春節(jié)期間蒸鍋饅頭,饅頭上紅紅的福字代表了中非兩國的深厚情誼。
所以,“平瀾”的出現(xiàn),王珂覺得“是時候了”。
“我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深入開展,野生動物保護領(lǐng)域?qū)⒊蔀橹袊?#39;走出去'的重要一環(huán),希望民間的野保力量將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王珂表示,政府牽頭、民間發(fā)力,將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領(lǐng)域的影響力輻射到全世界范圍內(nèi),是他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