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茂營鄉(xiāng)南窯村,呂遠成(左)在村民張有家詢問生活情況。
仲夏時節(jié),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茂營鄉(xiāng)南窯村的田間地頭,身形清瘦、皮膚黝黑的駐村第一書記呂遠成正忙著四處奔走。58歲的呂遠成,是一名擁有34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曾是察哈爾右翼前旗民政局副局長,2015年主動要求駐村扶貧,當年9月來到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前旗黃茂營鄉(xiāng)南窯村。他環(huán)村巡看,梁上坡下全是旱地,沒有一畝水澆地,撂荒一片,看著心酸。于是呂遠成帶著村干部,聯系水利局、發(fā)改委、財政局等部門,爭取到專項資金給村里打了17眼水井。4000多畝的旱地從此變成旱澇保收的水澆地。出村的土路坑坑洼洼,制約了脫貧,呂遠成積極向上申請,修起4.2公里的水泥路,與旗高速路連通。
如今,新建設的移民新村已進入全面收尾階段,呂遠成把近期的工作重心調整在這方面,希望更多村民能早日住上新房。在奔波忙碌一件件大大小小的脫貧事務中,他越來越摸到了門道,與村民的心也貼得越來越近。短短近3年時間里,南窯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鋪設的水泥路把封閉的小山村與外面的世界連接起來,綠油油的田地讓農民看到了豐收與希望,移民新村中嶄新的磚瓦房里也總能聽到歡歌和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