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花姐”親歷廣州南站建站10多年發(fā)展變化 見證春運變遷
她20年只和家人過了兩次年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慶 通訊員陳奕君、譚雪
入職20年來只有兩次回家過年,一次是生兒子休產(chǎn)假,一次是生女兒休產(chǎn)假。兒子5歲了只跟媽媽一起過了一次年——出生那年;女兒14歲了也只跟媽媽過了兩次年——一次是自己出生,另一次是弟弟出生。她叫趙;,廣州南站售票車間值班主任,大家叫她“廣南花姐”。從紅色紙質(zhì)車票到藍色磁介質(zhì)車票再到現(xiàn)在的電子客票,從一搖一擺的綠皮火車到現(xiàn)在時速350公里的復(fù)興號高鐵,從人工購票到自動購票再到12306APP手機購票,趙;ㄒ娮C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也見證了廣州南站建站10多年的發(fā)展變遷。
廣州南站開站元老:
春節(jié)忙著幫旅客回家
兒時,趙;ň妥類鄹赣H帶她去鄉(xiāng)下奶奶家,登上擁擠的綠皮火車,心里滿是歡喜與期待,歡喜的是在火車轟隆隆地開行中欣賞祖國的大好山河,期待的是這條與奶奶團聚的路越來越近。自那時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鐵路人,就在趙;▋(nèi)心埋下了種子。
2002年,趙;ó厴I(yè)后如愿進入鐵路系統(tǒng),在廣州東站擔(dān)任客運員。從那時起,在她的記憶里,“春節(jié)就不再是節(jié),更不是年,我的春節(jié)只有‘春運’。”對她來說,這不是與家人共聚的日子,而是幫助一名名旅客回家、為大家排憂解難的時光。
2009年是廣州鐵路發(fā)生重大變革的一年,這一年12月26日,廣州第一條高鐵武廣高鐵開通運營。與此同時,廣州第一個高鐵站廣州南站緊鑼密鼓籌備開站。“在當(dāng)時一片熱鬧的報名聲中,我有幸成為第一批參與廣州南站開站的年輕骨干,那個興奮勁甭提了。”趙海花回憶道。懷著一腔熱血,趙;◤拇艘娮C了廣州南站起飛的10年,也是中國高鐵走向輝煌的10年。
高鐵以及廣州南站的橫空出世,雖然大大緩解了廣州春運的壓力,但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購票緊張仍然是一大難題。頭幾年,春運時售票窗口都要通宵開放,許多旅客通宵排隊還買不到票。2015年春運的一個下半夜,正逢趙海花通宵值班,一位大姐走到她的窗口前問道:“這個孩子沒有車票可以上車嗎?”她告訴趙;,孩子不是她的,是工友姐妹的,因為小孩的母親還沒買到票,只能托她試著把孩子先帶回去。看著這個身高已經(jīng)超過了購票身高標(biāo)準(zhǔn)線的男孩,趙海花愣了一下,馬上安慰大姐不要急?紤]半晌,她找值班干部說明情況后,便在窗口沒有旅客辦理業(yè)務(wù)時一遍又一遍地查票,終于幫大姐買到了一張票。當(dāng)趙海花把票遞到大姐手中時,男孩還開心地瞇著眼睛說道:“謝謝姐姐,你長得就像我媽媽,真好看!”
兩年抗疫信心積聚
今年沉穩(wěn)應(yīng)對春運 自助辦事機器帶來便捷
2020年初,突發(fā)的疫情讓春運按下暫停鍵,廣州南站也投入到緊張的抗疫戰(zhàn)斗中。趙;ù┲雷o服在售票大廳拿著喇叭一遍又一遍地為旅客解釋最新的退票規(guī)則,組織旅客分散,防止聚集帶來的疫情危害。為了不影響即將要中考的女兒,她以站為家,全身心撲在了車站的工作中。這是她在南站度過的第9個春運,如此特別,刻骨銘心。
兩年過去,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廣州南站的客流也有條不紊地逐步恢復(fù)。“如果說前年春運因為疫情措手不及,去年春運對疫情依然有疑慮,今年春運,我們鐵路人更多的就是沉穩(wěn)應(yīng)對了。”趙;ㄗ孕诺卣f。
“隨著電子客票、自助購票等一系列的舉措先后頒布,那種通宵排隊買票的日子已經(jīng)一去不返了。”趙;ㄐ老驳馗嬖V記者,“最新還上線了網(wǎng)上退改簽,打開手機動動手指,或者在車站的自助機上操作,幾分鐘就能辦妥。”眼見廣州南站內(nèi)從以前的“空無一機”到現(xiàn)在的各種自助辦事機器遍地都是,趙;ㄐ睦镌絹碓绞嫣。
“不過,你看,操作這些機器的大多是年輕人,還是有很多老人不懂操作。”趙;ɑ貞,去年大年初一,她在巡視票廳時注意到一位老人家無助地坐在椅子上,便上前詢問。原來,這位老人家想買去深圳北站的車票,但是窗口查詢一直沒有票。趙;ㄓH切地問道:“老人家,你手機有沒有安裝12306軟件?”老人家搖搖頭,表示自己不會這些。趙海花便手把手地教老人家安裝12306,進行注冊。趙;ㄟ給老人家介紹了鐵路部門新推出的“候補購票”功能,并幫助老人家使用“候補購票”功能成功買到了車票。老人家一邊激動道謝,一邊感慨:“現(xiàn)在鐵路出行真是越來越方便了,不但不用取票,還可以不去窗口排隊買票了。”
最歉疚的是陪伴家人時間少
兒子除了出生那年還沒和媽媽過過年
聊完工作聊到家庭,趙;ㄏ袷潜凰查g擊中軟肋一樣,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從進入鐵路到今年,正好20年,這20年來只回老家和家人過了兩次年。”“花姐”說,“兩次還都是休產(chǎn)假,一次是14年前生女兒,一次是5年前生兒子。”
趙;ɡ霞以诤舷嫣叮壬诘罔F工作,和她是老鄉(xiāng)。逢年過節(jié)就是兩口子最忙的時候,每年春運前他們都會把兩個孩子送回老家托付給老人家?guī)А?ldquo;兒子5歲了,除了出生那年,還沒有跟我一起過一次年。女兒14歲了,也只是在弟弟出生那年和我一起過了年。”趙海花說,“那年過年也是我感覺最幸福的一次,我們并沒有做什么特別的事情,但從9歲女兒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來特別開心,那個眼神我一直都忘不掉。孩子們都很懂事,知道媽媽工作的特殊性,知道媽媽是在為人民服務(wù)。”
趙海花把對家人的愛分給了南來北往的旅客,延續(xù)到年復(fù)一年的繁忙春運當(dāng)中。不久前,她榮獲“廣州南站十年出彩人物”殊榮。“過去10年,我們見證了中國高鐵從追趕者到領(lǐng)跑者的偉大飛躍,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榮耀。”趙;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