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湖州9月7日電 (施紫楠 李夢琪)隨著機器運轉(zhuǎn),一股股深紅色的血液從袁瑞的右手抽出后,經(jīng)過血液分離機從其左手流回身體。7日,在經(jīng)歷了214分鐘的血液采集后,袁瑞成功捐獻了17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自此,浙江省湖州市疾控中心醫(yī)務工作者袁瑞有了新的“頭銜”:浙江省第717例,湖州市市級機關首例、市疾控系統(tǒng)首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而從他體內(nèi)被抽出的這袋熱騰騰的“生命種子”,將由志愿者乘坐飛機護送至廣西,注入一名血液病患兒體內(nèi)。
2016年,袁瑞在單位組織的一次無償獻血中留存了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捐獻者。沒想到,當時埋下的這顆挽救生命的種子,在5年后悄然開花結果。
2021年6月,袁瑞被選派成為上?崭劭诎度刖硜碚闳藛T轉(zhuǎn)運輪值工作組一員,承擔從上?崭劭诎度刖硜碚闳藛T轉(zhuǎn)運和隔離等防疫督導任務。任務結束不久后,他接到吳興區(qū)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他的血液與一名患者初步配對成功。
“聽到匹配成功的消息我非常意外,在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之間,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為千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這注定是一次難得的經(jīng)歷,我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去捐獻。”當問到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時,袁瑞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袁瑞很清楚捐獻并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利影響。
2021年9月7日,在注射完最后一針動員劑后,袁瑞開始了捐獻。采集過程中,吳興區(qū)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還為他朗讀小患者家屬寫給他的感謝信,字里行間是道不盡的感激之情。
“這個小朋友是不幸的,但同時也是幸運的。希望通過我的捐獻,能讓她得到治愈,從此快快樂樂成長、健健康康生活,以后成為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袁瑞表示,“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希望我能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榜樣。”
截至記者發(fā)稿前,這袋珍貴的“生命火種”已經(jīng)啟程,為遠方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送去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