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小康人物 > 正文

甘肅“園長奶奶”34年幼教路:從招生難到搶號入園

中新網蘭州8月7日電 (記者 楊娜)“從小喜歡孩子到現(xiàn)在年過五旬,對于幼兒教育這份事業(yè),我的熱情始終如一。”投身幼教事業(yè)34年,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第二幼兒園園長頡莉近日作出了一個決定,九月份退休之后,她將繼續(xù)回到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在這個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余熱。

頡莉所在的幼兒園,現(xiàn)在是當?shù)氐?ldquo;明星”幼兒園,每年招生季,家長們從之前現(xiàn)場排隊到如今網上搶號,只為讓自己的孩子獲得一個入園名額。頡莉說,注重習慣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幾年學習結束之后,從她的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擁有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獲得多方贊譽好評。

看著現(xiàn)在報名的火爆場面,頡莉笑稱,沒有人能想到25年前,自己剛接手園長的時候,招生難成了當時制約幼兒園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她需要挨家挨戶做推銷,才能說服幾個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報名學習。

頡莉從小喜愛孩子,1987年從天水市第一師范學校幼師專業(yè)畢業(yè)之后,被分配至甘谷縣第二幼兒園任教。因為進行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學前教育,她無法認同當時的幼兒教育模式,小學化的教學方式,從家長到社會對學前教育的不重視,讓頡莉對這份事業(yè)產生了動搖。

“那時候家長覺得接送麻煩,認識不到上幼兒園有什么作用。”因為這種態(tài)度和意識,她所在的幼兒園,到了冬季只剩下了8、9個學生,學生少、老師多成為常態(tài),招生困難造成經營難,工資拖欠等問題讓頡莉產生了辭職南下打工的想法。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辭職遭遇全家反對之后,頡莉繼續(xù)留在幼兒園任教,隨后成為園長。“面對當時幼兒園的現(xiàn)狀,我是拒絕當園長的。”立志要成為甘谷縣幼兒教育第一人的她,經過了一系列思想斗爭,最終決定,當好這個園長,讓甘谷縣第二幼兒園成為一所家長爭先恐后選擇的幼兒園。

頡莉當時面臨的現(xiàn)狀,是幼兒園的經費緊張到買一盒粉筆都要精打細算,幼兒園的老師無一支持她的想法,她們覺得這完全在異想天開。頡莉開始自己一個人寫好招生廣告,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地貼廣告,逢人就宣傳孩子上幼兒園的重要性,動員家長送孩子來園。直到1998年,距離她當園長過去了兩年時間,幼兒園的招生情況才出現(xiàn)了明顯好轉。

隨后,頡莉通過爭取政策改善幼兒園硬件設施、邀請專家講課改進教學方式等措施,想方設法提高辦園水平,讓幼兒園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她始終堅信,幼兒教育在孩子一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這種理念下,頡莉不斷去學習、深造,更新自己的幼兒教育知識,并把它們傳遞給其他幼兒教師。她認為孩子在幼兒階段接受的教育,要以培養(yǎng)習慣為主,要摒棄填鴨式的、小學化的知識教學,轉而去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激發(fā)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讓他們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今后進行更深入、復雜的學習打好基礎。

“幼兒教育不在于教了幾首兒歌幾句唐詩,教師要做好引導、觀察和記錄,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探索世界的欲望,并為他們培養(yǎng)出良好的習慣,這會讓他們受益終身。”為此,頡莉主張在班級活動區(qū)設置區(qū)不同區(qū)域,將教室分為美術、閱讀、建構等在內的不同區(qū)域和角落,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學習。

此外,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并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頡莉帶著全園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走街串巷,搜集整理甘谷縣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組織完成甘肅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本土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研究》,甘谷縣科技局課題《本土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

在此基礎上,頡莉主持編輯出版本土文化系列園本教材一套8本,內容包括甘谷縣的歷史景觀、歷史名人、名優(yōu)小吃等內容,將它們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豐富的課程內容,拓展了孩子的視野,提升了孩子的審美情趣,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除了改變教學模式,頡莉還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發(fā)展的積極性,發(fā)揮家長和家庭對幼兒教育的作用。她先后多次以問卷調查、創(chuàng)辦幼兒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介紹學前教育等形式,做家庭教育講座50余場次,強調開發(fā)幼兒智力的重要性,讓家長明白,只有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

“從前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家長都請不來,來的也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現(xiàn)在父母們請假都要來參加。”頡莉說,通過家長的參與,可以讓他們看到,孩子在幼兒園接受教育之后發(fā)生的變化,親身體驗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頡莉坦言,自己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并不稱職,從“園長媽媽”到“園長奶奶”,她將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都傾注在一批又一批的幼兒身上,卻錯失了自己孩子的很多成長,缺少對他們的陪伴。

34年間,頡莉曾多次向甘谷縣教育局遞交辭職報告,可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熟悉的幼兒園,繼續(xù)著自己的幼教事業(yè)。她始終認為,和孩子們在一起獲得的輕松快樂,是這份事業(yè)帶給她最寶貴的財富。

除了對自己幼兒園的不舍之外,頡莉也放不下幫扶發(fā)展的眾多民辦幼兒園,這也促使她作出退休之后返回崗位的決定。能將自己多年來有關幼兒教育的經驗心得傳遞給更多的人,共同推動幼兒教育更加健康發(fā)展,這是令她感到欣慰的事情。(完)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