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鶴壁8月3日電 題:王亞龍:為河南老家抗洪揮汗水灑淚水的大學生
中新網記者 陸祁國
雖然連續(xù)9天的大負荷勞動讓王亞龍甚感疲憊,但再一次走上西陳村堤壩,他頓感腳步輕盈,心情甚好,因為這里的洪水水位又有下降。
就讀于中北大學的王亞龍,7月25日當天從山西太原緊急返回河南鶴壁?h老家,成為一名抗洪搶險志愿者。
天天都有揮汗如雨,也有西陳村堤壩管涌封堵期間的兩次淚水。9天抗洪,王亞龍很累,很欣慰。
王亞龍家住浚縣衛(wèi)溪街道辦事處,2018年考入中北大學。本次暑假,他沒有選擇回老家,而是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專心備戰(zhàn)考研。
“連續(xù)好幾天都在網上看到老家遭遇洪災的新聞報道,心里特別著急,已經沒有心思繼續(xù)學習了,總想趕緊回到老家,為抗洪做點力所能及的事。”7月25日,王亞龍坐火車繞道邯鄲,輾轉回到鶴壁。
回家當天,王亞龍通過電話咨詢,報名成為?h抗洪志愿者。
當日19時許,王亞龍趕到萬邦?h國際農產品批發(fā)市場,開始搬運醫(yī)療器械、消毒液、純凈水、方便面、火腿腸等救災物資。“天氣太熱了,現(xiàn)場所有志愿者都汗流浹背,我也許是體格較壯而且是頭一天上陣,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
7月26日一早繼續(xù)搬運物資,下午趕往西陳村堤壩裝沙袋、運沙袋;27日上午到傅莊堤裝沙袋,下午到?h一中幫助安置受災村民。王亞龍說,那幾天?h很多地方都需要志愿者,“哪里特別著急用人,我就往哪里跑。”
在?h老家持續(xù)9天的志愿者工作中,最讓王亞龍難忘的當屬“西陳村堤壩保衛(wèi)戰(zhàn)”。
西陳村堤壩是浚縣傅莊堤的一部分。作為?h縣城的最后一道防洪屏障,如果傅莊堤任何地方出現(xiàn)問題,?h衛(wèi)河以西城區(qū)就要被淹。
7月30日19時許,多名志愿者在西陳村堤壩裝沙袋期間,來自陜西合陽的志愿者王浩明發(fā)現(xiàn)堤壩出現(xiàn)管涌。
“大龍,快,快來我這邊!”突然聽到對講機傳來王浩明的急促喊聲,王亞龍快步跑到王浩明所在位置。
“大龍,先給我準備20個沙袋,沙袋!”
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王亞龍當即組織志愿者排成一列,組成沙袋傳遞鏈,而他就是傳遞鏈的末端,因為所有沙袋都要經過他的手遞給正在奮力封堵管涌的王浩明。
“我看見王浩明用膝蓋頂著沙袋,防止沙袋被水沖走,就趕緊跳下去幫著頂沙袋,其他幾個志愿者緊跟著都跳下來了。”王亞龍說,關鍵時刻,武警官兵趕到,把志愿者全部替換上來,他的工作重新回歸裝沙袋、運沙袋。
由于現(xiàn)場志愿者人數(shù)不夠,沙袋供應緊張。“那時候,我是真急了,如果堵不住管涌,大家辛苦了這么多天可就白費了。”王亞龍聲嘶力竭地鼓勵現(xiàn)場志愿者加油,同時在微信群里呼叫其他志愿者火速增援。
“那天晚上,一共哭了兩次。”王亞龍說,第一次哭是擔心堤壩保不住,因為失望、心急而哭;第二次哭是管涌于次日凌晨被控制之后,喜極而泣。在他眼里,當天在場的都是“過命兄弟”。
“兒子,今天表現(xiàn)不錯,老爸為你自豪。”次日凌晨回家途中,父親如是表揚王亞龍。“我不會游泳,老爸放心不下我,他那天也跟著我去當志愿者了。”
今年6月,王亞龍剛被中北大學黨組織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