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原平希望自己的繪本館不再被當成一個稀奇物,父母不會因為孩子拿著書就夸獎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時光。
前不久,一篇《昆明竟然有如此傳奇而驚艷的兒童圖書館》的文章風靡微信朋友圈,短短幾天點擊量就超3萬。
張原平是昆明人,2003年留學英國,畢業(yè)回國后從事金融翻譯。她沒想到,為人母的她被一本兒童繪本打動后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這也成就了后來驚艷微信朋友圈的繪本館。
“一些兒童讀物,也會觸動大人”
白色襯衣,及踝黑色長裙讓張原平看起來知性優(yōu)雅。但是當她笑的時候,大大的眼睛和臉上的酒窩,又顯得有幾分孩子氣。當她講起她愛的繪本時,那股天真氣質就更濃了。
“一只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其實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寵愛過它,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它連一次也沒有哭過……后來,它愛上了一只白貓,生了很多小貓。有一天,白貓在它身邊靜靜地不動了。它哭了起來,從夜里哭到早上,又從早上哭到夜里,它哭了100萬次。一天中午,它的哭聲停止了。它在白貓的身邊靜靜地不動了,它再也沒有起死回生。”講到最后,張原平略有停頓。
這是一本叫《活了100萬次的貓》的兒童繪本,張原平幾乎可以倒背如流。
一個成年女性接觸繪本,有99%的原因是為了孩子。張原平也不例外,她瘋狂地給女兒買各種繪本,幾乎狂購了所有能買到的繪本。但是當讀到那只貓的故事時,她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大人看了也能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這讓她覺得也是在給自己讀書。
“這樣美妙的書籍,不能不分享,當時到處給人推薦。”最后,她決定和幾個媽媽在小區(qū)里開一個公益小書房。
她也更加著迷于此。2012年,張原平在蘇州參加了“繪本館經營工作坊”培訓。后來,她決定辭掉工作,專心做一個繪本館。
在此之前,她有份十分得體的工作。“我花了10年,才發(fā)現(xiàn)高大上的公司跟我沒有多少關系,因為我不喜歡金融。”張原平說,留學經歷讓她努力思考,想要什么樣的工作、過什么樣的生活。
“我就想做,小而美的繪本館”
北市區(qū),金康園。如果知道大概在幾棟,那么這個小而美的繪本館十分好找。穿過草坪,一眼望去,陽臺木柵欄上放著白色的花盆,紅粉玫瑰、紫色小菊花開得正艷的那棟房子,便是張原平的繪本館。
進入館內,像走進了童話森林,里面有真的樹木,而且樹上的葉子是用手揉紙做成的,咖啡廳的墻面由純木做成,燈帶的靈感來自皮影戲。孩子們可以坐在樓梯上看書,也可以躺在大網床上看書。“凡是吸引你們的,都是我們手工做的。”張原平多少有些自得。
還有一個月,她的Book Berry繪本館就開業(yè)兩年了。但同一些繪本館相比,她的繪本館得到了更多認可。不大、精致,遍及整個城市,讓孩子們甚至家長有一個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是她的愿景。“就像法國教育家保羅·阿扎爾寫的《書,兒童與成人》一書,他在序言中寫道:我夢想有一天能看到,所有的市立圖書館都擁有吸引孩子走進去的能力。夢想有一天我們的學校圖書館少一些純粹的教育色彩,而轉變成友好的俱樂部形式,讓學生自行管理。我夢想有一天能看到,在我們的小學與初中教程中,引入和哈佛大學有著同樣理念的‘閱讀時光’。”這段話,張原平拿著書一字一句念了出來。
小而美的繪本館在國外屬于免費的社區(qū)圖書館,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隨時隨地讀到喜歡的書籍。張原平留學時注意到,在英國,有社區(qū)的地方就有圖書館。在國內,官方社區(qū)圖書館的缺失催生了民間社區(qū)圖書館,它們一般采取會員制模式來維持運作。
張原平的繪本館也是這樣的運作模式。
“館主生氣了,她的話讀懂了再來”
4月以來,這個以往似乎藏在深閨的繪本館,一夜之間紅遍昆明。短短幾天,微信公眾號點擊量超過3萬。戲劇性的是,爆紅之后,張原平卻選擇了憤怒。
“家長任孩子們踩踏我們的書,并且沒有任何歸位的意識。所以,館主生氣了,把這段話放出來,你讀懂了再來!”張原平在微信公眾平臺里說,自從繪本館火了,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然而一天下來,她發(fā)現(xiàn)書架空了,各種兒童讀物散落在地上、沙發(fā)上,還有一些書被孩子踩過。
“太心疼了。”時隔多日,張原平再回憶起那幾天的瘋狂,依然止不住皺眉。
更讓張原平憤怒的是,一些家長以“一日游”的方式帶孩子來,并非為了讀書,而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她深感,自己的繪本館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我希望小而美的繪本館越來越多,這不僅是呼吁從業(yè)者努力,更希望家長別以這樣的方式到繪本館,如果都去糟蹋,誰還會營造好的環(huán)境?”
甚至她決定,周六周日只對會員開放,家長們可在周一到周五來參觀。當一些家長仍然陸續(xù)找來時,她表現(xiàn)出了“非生意人”的固執(zhí),“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這里。”但是她依然不再歡迎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家長。
張原平有自己的底氣。她的繪本館里已經收藏了上萬本圖書,有童話故事類、數(shù)學類、科普類、立體書等等,“我都是不計成本地在買,我也會買分級閱讀的繪本給我的會員,有些是給家長看的,我相信他們都是有不同的需求。”
“孩子和書的關系,需要成人助力”
Book Berry繪本館建立之初,為了不虧錢,張原平嘗試做了很多活動,最后還是放棄了,只想做最扎實的閱讀。“我們不能橫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也不想把繪本館功能無限夸大,覺得孩子周末只能在繪本館度過。”
張原平說,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里面,就非常愿意去看外面的世界,也會非常愿意去看書,“如果我們沒有建立好一個這樣的環(huán)境,那孩子跟書的關系是非常脆弱的。”
“我認為,把很多家長吸引來的是我們繪本館的外表,其實我們的內涵有很多很多。”張原平說,書和孩子的關系不是天生的,中間需要成年人來為他們搭建橋梁,需要的就是成年人投入時間和專注,這其實就是一個有愛的表現(xiàn)。
同時,她希望家長有更多的主動思考能力,學會為自己負責,這也是她在國外最大的收獲,在繪本館也是一樣。“如果很多孩子都在玩一個游戲,你的孩子玩不玩,為什么玩或不玩,你有沒有勇氣讓孩子不玩?”張原平說,家長需要給孩子做一個表率,有批判性思維,也就是思辨能力,“我們不會執(zhí)行任何一張線路圖,但是我會提供很好的資源,讓孩子盡情享受閱讀。”
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么?
“父母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時光”
兩年的時間,Book Berry繪本館有100多位會員,這并不算多。“我自己也沒做多少宣傳,工作重點放在怎么讀書,怎么深化閱讀上,還有怎么培訓老師,讓老師們了解閱讀的好處。”張原平希望,她這樣的繪本館不再被當成一件稀奇物。
這一點,在她女兒身上體現(xiàn)得很極致。母女倆一起讀了很多書后,張原平發(fā)現(xiàn)女兒最大的變化,是對自己情緒的掌控。“我愿意陪她讀書一直到老,這也是我們交流的一個模式,也是我開繪本館很重要的目的。”
而要達到這一步,首先是家長在讀書中找到了樂趣。“如果孩子心里想,‘我拿著書,媽媽就會夸我’。那這真的是本末倒置了,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你的孩子抱著一本書就夸孩子,你要做的其實就是跟孩子一起去享受閱讀時光。”
有家長問,一打開書孩子就跑了怎么辦?“我想說,孩子跑了,你是不是也跑了呢?如果你一直堅持讀書,跑開的孩子又會回來的。”她建議,父母選擇的書不要太長。有時候,是父母先愛上了這本書,用感情讀出來,孩子才會慢慢愛上。
為了傳遞更多信心給年輕爸爸媽媽,張原平也會把無字書或者伏筆很深的故事做成視頻給家長看。“讓家長自己動腦筋去選擇書。”張原平說,她不止一次強調,“你懂我就知道會費交在哪里,否則口水說干了還不知道。只要我覺得在代替家長做什么選擇,就什么都不做。”